什么信号?又见多家基金限购 太火爆还是风险已现?这家却“逆势”自购4000万
年关将近,超百亿规模明星基金产品限购屡有发生,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宜等超大规模基金都于近期发布了升级限额的公告。
与此同时,也有基金公司大手笔自购旗下新发产品以表信心。永盈基金就于近期出手4000万申购旗下新发产品永赢成长领航,这也是永盈基金2年内第8次自购旗下权益类产品。
一般而言,基金限制大额申购多基于从保障现有投资人利益的角度出发,短期新增申购规模过大会给基金经理整体投资布局带来一定挑战。基金公司自购则更好理解,彰显对资本市场中长期向好的信心,拿出真金白银表达对公司投研实力及基金经理管理能力的认可。
多只明星产品限购
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基金发布公告,自11月26日起在代销、网上直销系统调整大额申购业务,单日单账户累计申购由不应超过5万元调整为不应超过5000元。
易方达中小盘基金上一次产品限额是在今年9月,彼时,易方达中小盘公告将交易限额从100万调整到5万元。截至三季末,易方达中小盘产品规模已超280亿,较二季度规模暴涨,涨幅高达46.9%,产品重配白酒及医药,泸州老窖(000568)、贵州茅台(600519)、洋河股份(002304)、五粮液(000858)位列前1-4持仓,后6大分别是通策医疗(600763)、美年健康(002044)、宇通客车(600066)、苏泊尔(002032)、天坛生物(600161)、上海机场(600009)。对于白酒和医药股的短期避险需求,也被业内视为该产品限购的一大信号。
无独有偶,另一位操盘超大体量资金规模的基金经理谢治宇,管理的两只代表产品――兴全合润及兴全合宜也发布了限额公告。兴全合宜已将每日申购额限制在1万元以下,这已经是兴全合宜下半年来第三次限额,此前的10月和11月初产品日申购额也经历了两次调整,分别是10万及2万元额度。截止三季末,兴全合宜总规模已超235亿。目前兴全合润每日申购额度也在2万元以内,该产品三季末规模已超136亿。
业内人士分析,基金限制大额申购多基于从保障投资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尤其是在市场行情较为火爆时,长期业绩表现优异的基金会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容易出现短期内新增申购规模过大的局面,这会给基金经理的整体投资布局带来挑战。
“部分公司也会根据基金经理自己的管理能力来决定是否限制大额申购。当基金经理认为管理规模进一步快速扩张超出自己的能力边界时,也会选择进行限购,从而更好地保护持有人利益。”上述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此外,东方红睿玺三年定开、兴全新视野、中欧互联网先锋等多只热门产品同样谢绝大体量资金申购。对此,东方红资管方面回应,公司希望通过打造“专业投研+专业服务”双轮驱动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客户盈利体验,让产品的净值增长收益无限趋近甚至等同于客户实际取得的收益。基金在开放期内设定单户申购上限,主要是管理人出于投资者利益的考虑,合理引导投资者预期,适度控制基金规模,有利于基金经理的建仓及管理,保障基金成立后平稳运行,有助于为投资者追求长期稳健收益。
永赢基金4000万自购旗下新发基金
限购已是行业常态,大手笔自购也并不稀奇。近日永盈基金“壕掷”4000万认购旗下新发产品永盈成长领航。
永赢基金近日发布公告称,“永赢基金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于2020年11月24日出资4000万元固有资金认购永赢成长领航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份额”。券商中国记者获悉,这是永赢基金近2年来第8次自购旗下新发权益类基金,上一次是在今年9月,自购3000万旗下沪港通产品――永赢港股通品质生活慧选混合基金。
对于成长行业,永赢基金认为一个好的投资策略需要与时代共振,中国经济转型、科技崛起和全球科技周期的时代背景,为成长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加之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发达国家成熟产业也不断向中国转移,成长行业的发展前景愈发广阔,未来几年正是布局成长股的好时点。基于此永赢基金发行了这只成长主题基金,并同步自购该产品。
据悉,永赢成长领航聚焦四大成长行业(TMT、新能源、医药消费、高端制造),产品拟任基金经理于航,拥有10年证券从业经验,5年基金管理经验,历任中海基金行业分析师、高级分析师、基金经理,现任永赢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于航长期专注深耕成长行业,投资进攻性较强,进一步完整了永赢基金的基金经理风格线。
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今年以来已有95家基金管理人自购258次,总金额合计30.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有专业人士分析,基金公司对于投资时机的判断、投资品种的选择总体上优于普通投资者,大体量自购基金的行为也为投资者选购提供一定参考。
0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 创业板指涨2% 新冠检测概念大涨
- 李克强对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
- 深圳市住建局:严格审查购房人资格
- 上市公司高管下场操纵股价 “监管太严”竟成狡辩理由
- 芯片缺货潮没缓解迹象 景气度将持续半年以上 概念股率先发力 5股业绩有望翻倍
- 港股通ETF大幅溢价!如何正确投港股
- 业绩预告公司预喜占比高 机构资金新年以来加仓绩优蓝筹
- 彻底赚翻了!23家券商业绩出炉 一哥中信狂赚150亿!华夏基金盈利大曝光
- 稳稳赚!14天期年化3.8%活期理财七日年化2.6%
- 天风策略:资金持续流入核心资产 基金持股集中度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