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关键技术有突破!谷歌、三星、苹果加速布局,行业未来复合增速超20%,融资客底部加仓电子龙头

数据宝
2021年中国可穿戴(含耳戴设备、手环、手表)市场出货量近1.4亿台,同比增长25.4%,市场得到复苏。
可穿戴设备制造关键技术新进展
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从聚合物基材制备具有可调性能的纳米纤维的技术。据科技日报,美国物理联合会出版的《APL生物工程》杂志6月28日最新论文显示,美国塔夫茨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使用该技术开发可穿戴电子设备和系统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最新研究中,他们展示了静电纺丝材料的诸多优势。它们的高表面积与体积比使其具有更高的孔隙率和透气性,这对长期穿戴非常重要。此外,通过适当的聚合物混合,它们可实现卓越的生物兼容性。导电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提供高表面积电极,实现灵活性和性能改进,包括快速充电和高储能能力。
研究人员相信,在未来几年,静电纺丝技术将成为一种多功能、可行和廉价的可穿戴设备制造关键技术。
机构预计智能穿戴2025年出货量超13亿台
随着我国加快建设以人工智能、5G、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逐渐从医疗机构向大众生活延伸, 智能可穿戴设备就是生动一例。
智能软硬件厂商大力布局可穿戴计算领域。谷歌、三星、苹果、华为、小米、索尼等巨头都已完成对可穿戴设备的布局。微软、IBM、 高通在该领域都布局了大量的专利。
据IDC报告,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总出货量2016年~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44.5%。未来五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需求仍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但考虑到智能可穿戴设备需求火爆期已过,预测2020-2025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复合增长率约为25%,2025年预计出货量为13.58亿台。
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2016-2020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37.8%。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1573.1亿元,复合增长率将达20%。
融资客低位加仓智能穿戴概念龙头
统计,截至7月1日收盘,智能穿戴概念股合计市值接近万亿。立讯精密(002475)、京东方A、歌尔股份(002241)市值均超千亿。与年内高点相比,这3家龙头公司回撤幅度均在20%以上,其中歌尔股份回撤幅度达到41%。
资金数据来看,融资客近期逆市买入部分智能穿戴概念股。数据宝统计,6月以来歌尔股份、立讯精密、科大讯飞(002230)、水晶光电(002273)、北京君正(300223)等5股融资净买入额超亿元,这5股最新收盘价较年内高点回撤幅度均超20%。
按照区间成交均价计算,北上资金在此期间加仓超亿元的仅立讯精密和东山精密(002384),其中立讯精密是北上资金和融资客同时加仓超亿元的股票。
立讯精密的产品服务于消费电子、通信及数据中心、汽车电子和医疗等领域。公司年报透露,已实现在智能健康可穿戴产品端布局的全覆盖。公司是机构扎堆重仓的科技股之一,一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东除了北上资金外,其余9家都是机构。
新纶科技5月10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光电材料业务中多款产品可应用于智能手表等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目前正在正常供货。
佳禾智能(300793)主营产品以智能耳机,智能音箱,智能穿戴产品为主。公司制造的智能手表能实现血压检测,ECG心房健康预警,实时心率、血氧,GPS实时打卡,心率检测,100多种运动模式及算法,50m防水等,订单情况符合预期。
环旭电子(601231)在微小化与模块化技术领域耕耘多年,SiP模组已应用于最先进的智能手表及TWS耳机产品,正在与客户合作开发智能眼镜、AR/VR相关产品的无线通信(BT/WiFi6E)与系统级模块,2022年开始有产品出货。
奋达科技(002681)智能穿戴领域围绕运动识别及心率、血氧、血压等生命体征连续监测方面的核心技术体系,聚焦于高端户外运动、健身房以及健康医疗监护场景。主要产品形态分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平安钟、TWS耳机等,主要客户包括华为、Philips、Decathlon、Wahoo、Keep等。
责任编辑:何予
数据宝
0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 “经济大省挑大梁”释放三重信号
- 乘联会:8月新能源零售销量预计52.0万辆,同比增长108.3%
- 恒瑞医药:上半年净利润21.2亿元,同比下降20.55%
- 工信部:目前5G基站单站址能耗已比商用初期降低超20%
- 涨停复盘:创业板指全天跌1.5% 电力股午后逆势走强
- 光伏“终极者”:钙钛矿强势崛起
- 机构论市:指数震荡收跌 电力逆势走强!
- 8月18日11家公司获基金调研
- 韩国发布“K半导体”战略 全球半导体争霸战升温活期理财七日年化2.6%
- 工业和信息化部:逐步推进5G和千兆光网等高质量网络向乡村延伸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