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持续加力 医药行业创新提速

2023-09-19 07:08:31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利好

  日前,《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创新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三年内获批药物临床试验创新药项目不少于200项。此前,8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7月28日,《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上海率先落地医保政策支持药械创新……2023年以来,医药研发创新不断获得政策支持。

  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今年以来,受二级市场的波及和经济大环境影响,创新药领域的企业融资变得比以往困难。但是,创新药物的研发势头总体并未改变,特别是对于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药企业,其研发受到的影响相对有限。这得益于医药监管政策的逐步规范和稳健跟进。”华卫恒源(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梁健霖对记者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冯文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今年以来,医药行业的研发创新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政策层面持续加大对医药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二是部分医药企业研发创新的强度在增加。三是医药研发创新对罕见病、儿童用药等的关注度在进一步增强。应该说,经过这些年医药领域的一些改革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评价、药品集采等,医药研发创新能力整体上在不断增强。但与国外大的药企相比,我国当前的医药研发创新能力有待加强,需要加大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产业集中度未来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姚立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我国医药企业,无论是器械类还是非器械类的研发创新均呈良好发展趋势。其中,非器械类的创新主要由研发质量驱动,包括PCT专利数量的上升以及国际资质认证数量的增长等。器械类医药企业的创新发展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器械类头部企业的研发成果和研发支持力度的大幅增加;二是处于中间梯队的器械类医药企业的研发质量和研发投入的提升。

  须持续加力研发创新

  如何给予医药研发创新全产业链的支持?在姚立杰看来,最重要的是构建良好的医药产业创新生态,并且这个生态是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融合发展的生态。

  “龙头企业自身发展壮大不应该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在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核心技术,可以通过封闭式创新实现;而对于非核心技术,可以通过加强与外部创新资源合作,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机制,这有助于实现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其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姚立杰说。她同时提醒说,良好的创新生态不应该是厚此薄彼的生态。“不能为了鼓励和引导龙头医药企业发展壮大,就针对龙头企业出台一些单独政策。”

  冯文猛建议,从前期的研发到生产再到使用,医药产业链需要持续重视研发。“人才和资金投入、国内外企业的协作等都是需要加大的领域。在生产领域,对高质量生产的监管要跟上,对严格按照标准规则生产的企业考虑予以激励。在使用环节,要确保用药环境更加有序,同时,要压缩医药企业的回款时间。要建立反馈机制,让药品研发创新和生产能够衔接起来。通过螺旋式上升,促进医药产业链的发展。”

  在梁健霖看来,不论是政策制定还是激励措施的出台,都应该结合创新药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药物开发的长周期决定了创新药领域的企业在早期阶段不会产生多少收入。而实际中,很多人才政策、激励措施政策或多或少都与企业的规模和收入挂钩,这使得创新药领域的企业在早期往往很难享受到政策红利。在这方面,建议结合创新药的特点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另外,对于一些创新难度大的领域,很多真正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技术或者产品,在早期往往很难被认可。建议完善对于这类技术的评价手段,给它们更多的支持。”

  北京雅康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许军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生物医药关乎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非常特殊的领域。希望国家对产业链给予支持,除了在人才政策、产业基础支撑平台、金融和税收等方面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以外,及时更新和出台新的行业监管法规,跟上技术创新的趋势,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让医疗领域的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尽快拿到“准生证”。只有这样,企业的科技创新才有动力、资本才敢于投入、市场才能有序发展、产业才能逐步在全球取得领先优势。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太平洋
  • 柯利达
  • 安硕信息
  • 慧博云通
  • 高伟达
  • 省广集团
  • 卓创资讯
  • 国联证券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