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机构一致最看好的10金股

2024-04-17 02:23:58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利好
导语: 周三机构一致看好的十大金股:紫光股份:抢占AI算力高地,云网安算存端全栈布局;中控技术:构建“AI+数据”核心竞争力,持续拓展下游行业及市场

  紫光股份

  首次覆盖报告:抢占AI算力高地,云网安算存端全栈布局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作为ICT全产业链龙头,预计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786.07/865.27/1035.28亿元,EPS分别为0.78/0.92/1.10元,给予目标价30.73元,对应2024年33.45倍PE。   稳居行业龙头,“云网安算存端”全栈布局。公司稳居ICT行业龙头地位,多项产品市占率持续领先。同时公司构筑智算底座,AI算力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固。另外,基于“云网安算存端”的全栈布局,全面赋能客户场景应用、加快行业数智化转型,打造新业务增长点,叠加全新海外战略逐步成熟,未来营收增速或超预期。   夯实主业优势,抢抓AIGC机遇。公司推出了百业灵犀私域大模型,并已在多地数字政府领域及多个大型企业进行试点落地应用,同时率先发布了51.2T800G硅光数据中心交换机,适用于AIGC集群或数据中心高性能交换等业务场景,升级后的傲飞算力平台也实现了异构多元算力统一管理和智能调度。另外在确定性网络方面,公司承建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融合上的领先性和前瞻性使得公司在传统数字化转型以及AI智算领域具备先发优势。   依托ICT全产业数智化能力抢占AI算力高地,护城河加固。公司数据中心相关的产品能充分满足AI智能算力网络的建设需求,且依托全栈ICT基础设施、私域大模型及其使能平台,公司打造了MaaS架构。新华三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定为大型AI系统成熟厂商,随着大模型迭代加速,AI算力需求将快速释放,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我们认为在AI服务器有望提升产品毛利的前提下,公司在AI算力的深厚技术和客户积累有望助力营收快速增长和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基石业务复苏不及预期、客户需求转移的风险。

  国电电力

  2023年年报点评:成长动能充沛,资产质量有望优化

  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到市场煤价格变动等因素,上调2024~2025年EPS至0.50/0.56元(原值0.47/0.54元),给予2026年EPS0.63元。参考火电行业可比公司,给予2024年13倍PE,上调目标价至6.50元,维持“增持”评级。   年度业绩符合预期。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归母净利润56.1亿元,同比+98.8%,符合业绩预告区间;公司4Q23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减亏,主要与减值等因素有关(4Q23资产减值损失-15.4亿元、信用减值损失-4.1亿元)。公司全年拟派息21.4亿元(含中期派息),对应分红比例38.2%。   资本开支高位,成长潜力可期。公司2024E预计资本性支出780亿元,较2023年实际支出+56.0亿元(+7.7%);其中新能源/水电/火电预计支出312/111/166亿元,较2023年实际支出+8.2/14.6/28.5亿元。公司4Q23经营现金流142亿元,环比+8.6亿元;截至4Q23末资产负债率73.9%,环比+0.9pcts。我们预计公司当前财务状况可支撑资本开支强度,成长有望延续。   拟转让部分股权,优化体内资产质量。为降低国电建投所属察哈素复产时间不确定性对公司的影响(国电建投2023年净利润-4.9亿元),公司拟向大股东全资子公司西部能源公司非公开转让国电建投50%股权,交易估值约2.9倍PB,有利于提升公司存量资产盈利水平。  

  风险提示:新能源盈利不及预期、电价低于预期、大额减值等。

  中航沈飞

  2023年报点评:利润高增,盈利提升,军机龙头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维持目标价71.83元,维持增持。公司受益于练兵备战背景下战斗机旺盛需求释放,叠加聚焦提质增效,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业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考虑到下游需求阶段性波动,我们下调2024-26年EPS至1.43/1.85/2.25元(前值1.53/2.01/2.25元),可比公司2024年PE均值为50倍,由于公司为我国战斗机龙头及未来需求高度确定,给予公司24年52.43倍PE,维持目标价71.83元,维持“增持”评级。   业绩符合预期,利润实现高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23年营收462.48亿元(+11.18%),归母净利润30.07亿元(+30.47%),扣非净利润29.10亿元(+32.78%);盈利能力持续提升,销售毛利率10.95%,同比提升1.00pct;销售净利润率为6.51%,同比提升0.95pct;公司加速创新变革,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9.76亿元(+31.85%)。   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有望保持较高业绩增速。1)我国较美国军机数量及代际的显著差距有望驱动战斗机行业持续较快增长;2)公司未来致力于实现“研、造、修”一体化发展,加速能力建设,优化产业布局;3)伴随着军品定价机制改革,公司业务拓展、产品量价提升及管理水平改善,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利润有望高速增长。   催化剂:新装备加速发展带来需求改善、军机维修能力显著补强、设计研发能力实现突破。  

  风险提示:新型号放量速度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速度不及预期。

  金龙汽车

  24Q1产销数据点评:高景气延续,产销超预期!

  投资要点   公司公告:金龙汽车600686)2024年3月销量为4605辆,同环比分别+31%/+99%;产量为4817辆,同环比分别+10%/+99%。24Q1销量总计9879辆,同比+42%;产量9793辆,同比+15%。   公司3月份产销数据同环比高增,Q1累计产销超预期。24Q1需求持续景气提振对全年销量的预期,一季度公司客车销量取得同比+42%的出色表现,主要原因为:1)23年一季度受制于疫情放开初期及2022年新能源公交透支影响基数较低;2)二季度存在假期催化,部分座位客车交付。我们认为客车下游需求拐点在23年得到验证,从目前产销情况看下游需求持续性依旧较好,展望24年,国内公交政策潜在预期+下游旅游高需求持续强化+海外需求高景气延续,全年国内外销量有望实现高增长。   销量结构明显优化。分车辆长度看,2024年3月大中轻客销量1692/932/1981辆,同比分别+13%/+263%/+13%,环比分别+85%/+228%/+78%。大中客销量占比57%,同环比+7pct/+5pct。24Q1大中轻客销量分别为3768/1817/4294辆,同比分别+22%/+214%/+31%,大中客占比57%,同比+4pct。   公司整体加库。2024年3月公司整体加库212辆,大中轻客库存变化为+200/-286/298辆,24Q1累计补库86辆。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205/233/266亿元,同比+12%/+14%/+14%,维持归母净利润为0.78/3.05/6.26亿元,2024~2025年同比+292%/+105%,2023~2025年对应EPS为0.11/0.43/0.87元,PE为69/18/9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国内外客车需求低于预期。

  光大银行

  2023年年报点评:对公零售稳健增长,资本充足全面补充

  事件:光大银行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6.85亿元,同比-3.92%;实现归母净利润407.92亿元,同比-8.96%;ROE(加权)8.38%,同比-1.89pct。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率1.25%,同比持平;拨备覆盖率181.27%,同比-6.66pct。公司拟每10股派1.73元,现金分红比例同比+34BP至28.41%,对应4月15日收盘价的股息率为5.62%。   业绩阶段性承压,拨备计提加大致盈利增速转负。营收方面,利息净收入同比-5.43%至1074.80亿元,净息差同比-27BP至1.74%,主因贷款利率下行影响;中收同比-11.39%至236.98亿元,主要受银行卡服务手续费收入同比-14.17%拖累;其他非息收入同比+29.15%至145.07亿元,主要是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增加27.91亿元。归母净利润方面,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转负,主因公司四季度增加拨备计提以夯实资产质量,四季度公司计提拨备165.89亿元,同比/环比+67.97%/+86.58%,全年拨备计提同比+2.96%。   规模稳健增长,三大指标稳中有升。贷款端,公司贷款同比+6.01%至3.79万亿元,对公贷款同比+12.14%至2.17万亿元,贡献了主要增量;其中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同比+24.74%、+46.71%、+57.44%、+50.64%、+24.18%,公司对实体经济服务能力进一步夯实。存款端,公司存款同比+4.53%至4.09万亿元,其中对公/零售存款(含保证金存款相应部分)同比+1.54%/+12.60%至2.82/1.20万亿元。三大北极星指标稳中有升,金融业务FPA同比+5.06%至5.09万亿元,零售金融业务AUM同比+12.42%至2.73万亿元,金融市场业务GMV同比+18.14%至3.94万亿元。   资产质量稳定,资本实力增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率/关注率为1.25%/1.84%,同比均持平;逾期货款率为1.95%,同比-1BP;拨备覆盖率为181.27%,同比-6.66pct。公司通过多渠道补充资本金,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实现169亿元可转债转股和15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发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总资本充足率同比+46BP/+35BP/+55BP至9.18%/11.36%/13.50%,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   投资建议:公司坚持业务结构转型,锚定三大北极星指标,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尽管业绩阶段性承压,但公司加强对风险的管控,资产质量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为以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504.91、1581.38、1624.5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33.04、465.39、484.89亿元,BVPS为10.08、10.90、11.76元/股,对应4月15日收盘价的PB估值为0.31x、0.28x、0.26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下行、资产质量大幅恶化、转型不及预期

  华阳集团

  2024一季报业绩预告点评:利润释放驶入快车道,业绩超预期

  投资要点   公司公告:公司24Q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6-1.46亿元,同比+75.4~88.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1~1.41亿元,同比+80~93.7%,业绩超预期。公司利润释放持续超预期的原因有两方面:1)汽车电子业务和精密压铸业务受下游核心配套客户销量提升收入端放量;2)在成本上得益于规模效应及公司管理改善效果显现。   新客户快速放量,受益于新车周期向上。汽车电子2023年营收规模达48.26亿,同比增加28.85%,2023年下半年以来汽车电子业务明确进入放量周期。客户层面,公司在深化现有客户的合作关系上拓展国际市场新客户群,突破大众SCANIA、一汽丰田、上汽大众、玛莎拉蒂等海外客户。公司精密压轴业务23年营收16.6亿,同比增长25.4%,销售3.6亿套,同比增加5.8%。公司在原有自主客户基础上拓展理想、极氪、赛力斯601127)、埃安、蔚来、比亚迪002594)等新能源客户,汽车智能化零部件项目增加,下游配套车型放量基础上下公司收入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研发投入增长,HUD/座舱域控产品快速爬坡。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创历史新高,其中汽车电子研发投入占其营业收入12.08%,新产品加速迭代升级和量产落地。公司基于首个国产化大算力座舱域控平台集成自动泊车,推出舱泊一体产品,并预研舱驾一体平台解决方案;公司HUD产品持续研发且技术具有前瞻性,AR-HUD产品全面覆盖主流技术路线并均实现量产,已率先在国内推出VPD产品并获国内首个量产项目定点;屏显示产品推出一体化贯穿屏、曲面屏以及智能表面和OLED显示技术等系列新产品和新技术,中大尺寸OLED车载显示屏已实现量产。新产品进入快速放量周期,叠加规模效应公司利润释放驶入快车道。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4-2026年营收预测为90.3/112.3/132.8亿元,同比分别+27%/+24%/+18%;维持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6.5/8.9/11.2亿元,同比分别+40%/+37%/+25%,对应PE分别为23/17/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下游乘用车需求复苏低于预期,乘用车价格战超过预期。

  中控技术

  构建“AI+数据”核心竞争力,持续拓展下游行业及市场

  业绩实现稳健增长。2023年,公司取得营业收入86.20亿元,同比增长30.13%;归母净利润11.02亿元,同比增长38.0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47亿元,同比增长38.72%。分主营业务来看,智能制造解决方案、S2B平台业务、工业软件及服务、自动化仪表和运维服务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4%、117%、11%、80%和-4%;收入占比分别为57%、22%、8%、7%和3%;   毛利率分别为41%、10%、41%、31%和42%,其中智能制造业务、S2B业务和工业软件业务2022年的毛利率分别为41%、10%和42%,三大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基本稳定,智能制造业务毛利率稳中有升。   构建“AI+数据”核心竞争力。2023年,公司在工业AI领域进行全方位探索,公司突破了流程工业基于强化学习与自然语言大模型的应用技术、面向流程工业的边缘智能视觉检测控制器和算法技术、基于大语言模型和AI智体的企业运营应用技术等核心技术,深度赋能客户数字化、智能化发展。2023年全新发布了新一代设备智能感知平台(PRIDE)、迭代升级发布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OMC2.0)及流程工业过程模拟与设计平台(APEX2.0),进一步夯实产品与技术核心竞争力。PRIDE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湖、AI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协助用户对全厂设备对象进行全面智能感知与精准预测,为设备全生命周期预防预知的智能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持续拓展下游不同行业。公司致力于行业纵深的拓展,充分运用近30年的行业积累和Know-how,为客户提供独特而有效的策略和高价值解决方案,打造众多的“1+2+N”智能工厂行业标杆并复制推广,引领行业发展。在石化、化工等传统优势行业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在煤炭、油气、风光制氢、医药、食品、冶金、建材等行业,与头部企业共同打造了数字化、智能化标杆项目,扩大行业影响力,提升行业市场份额。2023年,冶金、能源、石化、化工行业收入持续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冶金行业收入增长62.87%,能源行业收入增长34.70%,石化行业收入增长28.95%,化工行业收入增长23.70%。   海外市场实现突破。2023年,公司新签海外合同近10亿元。着力部署东南亚、中东、中亚、欧洲、美洲、日本等地区,在新加坡、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设立子公司,海外本地化运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2023年,公司中标沙特阿美控股企业、全球最大单体船厂沙特国际海事工业(IMI)数字化标杆项目,赋能客户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并以此为契机与沙特阿美和IMI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此外,公司还取得了科威特石油公司以及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项目、Indorama集团数字化管理项目、亚洲最大纸业集团印度尼西亚金光纸业智能化工业软件项目、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数字化项目等海外高端项目突破。   业务能力圈持续丰富。2023年公司开拓了机器人、新能源电池、风光制氢、智慧实验室、智慧煤矿、智慧园区、白酒等新业务领域,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与培育,各新赛道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部分业务已从孵化阶段快速进入到高速成长阶段。2023年新能源电池业务务实现收入6.34亿,同比增长463.06%,成为公司业务增长点之一;智慧煤矿业务实现0到1的突破,联手山西金能段王煤业和鹏飞集团打造行业突破性标杆应用;机器人业务高起点发展,成功获得中海油、华谊集团600623)、沙特阿美等全球高端用户的订单,发展潜力巨大。此外,2023年公司完成了对荷兰Hobré公司的收购,并获得在中国市场的首个高端分析仪订单突破。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23年业务实现稳健增长,在传统业务领域不断巩固优势地位,新兴业务拓展顺利,大模型、机器人等赛道发展前景广阔,有望给公司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8.02/136.70/175.6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2/16.74/20.8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71/2.12/2.64元。结合目前行业阶段和公司增速及壁垒,给予公司2024年动态PE30-35倍,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51.30-59.85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业务推进不及预期,行业政策风险。

  上海钢联

  业绩稳健,数据要素与AI持续推进

  23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稳健增长。公司披露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863.14亿元,同比增长12.73%;归母净利润2.40亿元,同比增长18.30%;经营性净现金流1.12亿元,同比下降90.26%,主要系公司加大对供应链业务资金投入。单Q4营收197.67亿元,同比增长12.61%;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增长12.52%。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销售费用以及管理费用之和增长3.33%,其中销售费用4.52亿元,同比增长3.82%;管理费用1.49亿元,同比下降0.08%;研发费用1.27亿元,同比增长5.79%。   产业数据服务线下业务快速恢复增长,AI布局稳步推进。2023年,公司产业数据服务板块实现收入8.02亿元,同比增长15.99%,三年复合增长率18.90%;其中数据订阅收入4.39亿元,同比增长4.79%,三年复合增长率17.72%;商务推广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21.20%;会务培训收入0.97亿元,同比增长90.09%;研究咨询收入0.58亿元,同比增长24.73%。2023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利用大语言模型及AIGC技术等,在数据整合和利用方面进行前沿探索,研发完成了“钢联宗师”大宗商品行业垂直大模型1.0版并开发了“小钢”智能助手应用。公司与大连海事大学、哈工大、西北农林等多家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宗商品价格风险智能化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合打造面向大宗商品领域的“大宗商品可解释人工智能预测系统”。   钢材交易业务稳健增长,钢银电商持续加深发挥平台价值。2023年钢银电商实现营收855.08亿元,同比增长12.70%;归母净利润3.20亿元,同比增长17.28%。2023年钢银平台结算量为6364.07万吨,同比增长20.14%,3月13日平台单日成交量突破41.28万吨,创日交易量历史新高。截至2023年末,钢银电商平台企业注册用户数超过18万家,合作钢厂超350家,合作仓库超500家,国内拥有50个服务站点。公司坚持“平台+服务”战略,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串联上下游,整合产业链资源,在智慧风控与智慧服务“双智”驱动下,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是大宗商品行业领先的数据服务商,数据要素政策有望陆续推出及落地,公司将迎来广阔发展前景。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9/3.46/4.11亿元,同比增长20.2%/19.7%/18.9%;EPS分别为0.90/1.07/1.28元。参考可比公司,结合目前行业阶段,给予公司2024年动态PE32-35倍,合理价值区间为28.80-31.50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钢铁行业供需及价格波动风险。

  金盘科技

  海外业务订单高增,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高增,盈利能力持续提升。①23Q4公司收入18.95亿元,同比+21.59%,环比+0.79%,归母净利润1.71亿元,同比+48.76%,环比+20.56%。23年全年收入66.68亿元,同比+40.5%,归母净利润5.05亿元,同比+78.15%。②23Q4毛利率24.45%,同比+2.09pct,环比+1.67pct,净利率8.96%,同比+1.57pct,环比+1.45pct。23全年毛利率22.81%,同比+2.52pct,净利率7.53%,同比+1.56pct。我们认为主要系:1)数字化生产提升产出效率;2)高毛利的海外业务占比提升。23Q4期间费用率15.04%,同比-1.26pct,环比+2.17pct。23全年期间费用率13.36%,同比+0.05pct。   海外+储能订单高增,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引领长期发展。(1)23年公司外销收入11.77亿元,同比+79.54%。公司整体销售订单78.32亿元(不含税),同比+35.14%。其中,外销订单19.91亿元,同比+119.18%。23年内新增拓展近百家海外客户,海外业务在发电供电、工业电气配套、新基建等多领域销售快速增长。(2)公司提前进行数字化布局,目前已完成海口、桂林和武汉基地数字化工厂的建设。近期公司新签数字化订单合计2.29亿元(含税),截至2024/3/21,数字化业务累计订单超6亿元。(3)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3.51亿元,同比+42%,产品研发成果显著。变压器方面可提供145kV及以下、容量为60MVA及以下的液浸式变压器,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数据中心、工业电器配套等多领域。(4)储能方面新增了中高压直挂式储能系统等核心技术,23年新接储能订单6.41亿元(不含税),同比+114.87%。   2023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截至23年末,公司存货17.36亿元,同比+0.16%,在建工程0.87亿元,同比-84.48%,固定资产18.3亿元,同比+149.39%,应收账款26.25亿元,同比+44.48%。23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05亿元,较上年同期+296.69%,其中单四季度4.45亿元,环比+721.28%。主要系:1)通过数字化精益管理库存,减少库存资金占用;2)本期加大货款催收,增加现金流入所致。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4-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5亿元、10.71亿元,对应EPS为1.83、2.50元/股。考虑到公司在干式变压器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海外业务的发展潜力,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024年23-28XPE,合理价值区间为42.09-51.24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贸易政策变动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广联达

  数字建筑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领军者

  造价+施工+设计三轮驱动,数字建筑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领军者。2023年,公司提出九三战略,以一体化成型、设计软件引领、PaaS平台规模化为战略主线,利用平台+组件的技术路线,形成产品和解决方案,支撑业务的快速规模化发展。我们认为,目前,内外部环境压力给传统建筑业的发展方式带来挑战,数字赋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共识。公司立足建筑产业,围绕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在造价+施工+设计三轮驱动下,公司发展前景广阔。   数字造价全面云转型效果显著,数字新成本打造蓝海市场。公司自2016年底起,分阶段、分地区、分产品逐步推进数字造价业务SaaS云转型,截至2022年末,全国所有地区计价、计量全系列产品采用订阅模式服务客户,云转型率超过90%,2022年当年续费率80%,数字造价业务完成全面云转型。   我们认为,公司数字造价业务从量和价两个维度提高造价业务营收,体现了公司转型策略的前瞻性。长期来看,通过造价市场化改革、产品细分、客户细分三个维度,有望进一步将造价业务空间提升至70亿元左右。数字新成本业务也实现快速增长,2023年,数字新成本业务实现营收5.98亿元,同比增长52.36%;签订云合同5.35亿元,同比下降21.50%。随着公司逐步打造应用/客户标杆,数字新成本有望保持高增长趋势,打开新空间。   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长期保持高研发投入。2022年,公司自研的数维设计系列产品,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BIM三维图形平台,以数字化驱动数据融合,打造一体化智能设计,能够为中国设计师提供更符合本地化需求的产品。我们认为,未来2-3年,公司设计业务将进入推广期,以用户数量、市占率为第一目标,有望迈入成长快车道。2023年6月,公司建筑业务平台(GBP)正式发布,标志着工程建设领域数字化的平台底座、建筑行业数字化的核心能力平台正式问世,也是首个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产业平台。GBP+组件+生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打造多方受益的新盈利模式,能使产业数字化。公司还以公路为突破口,打造基建一体化,用高水平设计结合精细化施工助力行业打造品质工程。未来,公司目标公路项目覆盖率达50%,三大央建客户覆盖率达80%,打造设施一体化标杆项目。公司计划到2024年成为市场领先者;到2025年成为市场主导者,加速拓展基建蓝海。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采用分部估值法进行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4年成本业务(原造价业务)收入为56.87亿元,给予成本业务2024年3.5-4.0倍PS估值,2024年成本业务对应合理市值为199.05-227.48亿元。施工业务营收预计2024年达到9.91亿元,2024年潜在贡献1.49亿元利润空间(假设稳定之后的15%净利润率),给予施工业务2024年25-30倍PE估值,对应合理市值37.17-44.61亿元,加总后的总合理市值区间236.22-272.09亿元,根对应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14.19-16.34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战略业务切换推进不及预期,行业需求及推进不及预期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正丹股份
  • 中海达
  • 蔚蓝生物
  • 鲁抗医药
  • 长安汽车
  • 凌云股份
  • 溢多利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