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入选

2024-05-15 19:15:58 来源: 建工修复官微

  5月13日至19日

  是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今年的主题为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

  5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

  今年的主题为

  “绿色低碳,美丽中国”

  近年来,建工修复300958)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双碳”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通过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日前,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评选的《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名录》正式发布,建工修复3项工程入选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1项技术成果入选生态环境保护实用装备名录。

  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

  原马钢(合肥)地块MHD03(西北)片区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

  原马钢(合肥)地块MHD03(西北)片区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是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一部分,采用原地异位修复模式+异地处置修复模式,投入2套异位淋洗、2套异位热脱附、1套异位化学氧化装备、3套预处理车间等机械装备,应用智慧化平台管理及工厂化运行模式,通过安装废水废气在线监测设备,在线监测数据上传工地智慧化平台,提高治理效能。

  该项目荣获2023年度安徽省市政工程优质奖、2022年度第二批“合肥市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和合肥市市政工程“庐州杯”奖。修复完成后,该区域将被打造成一条融合工业遗产、创新产业300832)、社区服务的都市活力绿廊,实现东部新中心“污染地块”到“黄金地块”、“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华丽转变。

  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

  天津河西区黑牛城道地块麝香类污染土壤

  和地下水修复与风险管控项目

  天津河西区黑牛城道地块麝香类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与风险管控项目,主要污染物为人工合成麝香类物质,属新型污染物,国内外相关研究和修复案例较少,该项目在修复技术和异味控制方面创新应用实现较大突破。

  项目采用“分类管控+修复”的模式,针对污染土壤与地下水采用“污染源处理与工程控制修复相结合,同时配套制度控制”的修复总体策略,浅层重度污染土壤采用异位修复,并对修复后土壤资源化利用,深层轻度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采用风险管控工艺,同时在风险管控阻隔工程的基础上采用土壤气相抽提、地下水曝气、原位化学氧化联合技术,持续对地块进行管控修复,项目从修复模式选择及修复后土壤资源化利用管理方面具有示范意义。

  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

  南京煤制气三期PAHs污染土壤原位

  电加热热脱附修复治理工程

  南京煤制气三期PAHs污染土壤原位电加热热脱附修复治理工程,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总石油烃、苯系物及重金属。建工修复在该项目开展原位热脱附、原位化学氧化、水泥窑协同处置、地下水抽出-处理修复技术等多工艺协同修复,根据污染物类型和浓度采用不同修复工艺,在确保修复效果的前提下,降低项目成本,保证后期开发利用顺利进行。

  该项目成功建成电加热原位热脱附设施并实现规模化应用,原位电加热热脱附具有安全保护措施、可以灵活调节加热井温度和加热深度等技术优点,并逐步应用于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中。

  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实用装备

  有机污染场地挥发及半挥发性气体、

  异味二次污染控制技术装备

  随着全国各地污染土壤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如何在开挖、转运、修复等施工过程中避免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污染场地的气味扩散的二次污染问题,成为有机污染场地修复治理的技术难点和关切点。建工修复自2009年以来,通过装备引进、技术再创新、国家重点研发技术支持等方式,成功研制出了拥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污染场地挥发及半挥发性气体、异味二次污染控制技术装备。

  该设备可将气味抑制剂高倍泡沫化,喷洒在污染土壤表层形成致密泡沫状的覆盖层,能够有效防控异味带来的场地二次污染,提高土壤污染治理的效率。目前该设备已自主研发第五代,装备集成度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天津、宁波、中山等多地的土壤修复项目中成功运用,相关技术指标得到SGS第三方检验机构认证,产生显著生态效益。

  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旨在加快先进适用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强化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装备支撑,充分发挥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今后,建工修复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加大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的研发推广,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6-10
建工修复
击败了8%的股票
短期趋势短期行情可能回暖,可适量买进股票,作短线反弹行情。
中期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35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103.85万股,占流通A股14.34%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0.91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