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登陆港交所,出行企业港股上市按下加速键

2024-06-28 11:39:05 来源: 新京报

  嘀嗒出行圆梦港交所,6月28日,嘀嗒出行登陆港股。与此同时,如祺出行通过港交所聆讯;此外,曹操出行4月份也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出行企业“扎堆”港股,而且上市进程也在加速。近期,滴滴出行辟谣明年港股上市;不过,随着港股活跃提升,会有更多出行平台前往。

  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出行平台港股上市反映几方面的现象,第一是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相对比较稳定,随着经济复苏,出行行业业绩有不错表现,这是IPO非常好的基础。此外,相关部门也为企业在境外上市提供了政策支持。

  “第二是公司出于融资渠道拓展需求,以及智能网联业务发展需要,上市是获得融资的常规选择。港股上市与A股上市相比,对公司财务要求苛刻程度相对没那么高;港股上市有利于平台拓展海外业务。此外,之前一些公司设立vie结构,港股上市对这些股东更友好。”张毅认为。

  嘀嗒出行五闯港交所终上市

  嘀嗒出行成功登陆港股前,已五度递交申请。2020年10月,嘀嗒出行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2021年4月,嘀嗒出行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此后,申请材料每6个月失效后,嘀嗒出行分别在2023年2月、2023年8月、2024年2月重新递交招股书。

  嘀嗒出行2014年起家于顺风车业务,原名嘀嗒拼车。2018年1月,嘀嗒拼车对外宣布正式完成品牌升级,从嘀嗒拼车升级为嘀嗒出行,从一个专注顺路拼车的出行平台,升级为一个出租车、顺风车兼具的移动出行平台。

  招股书显示,按交易总额及顺风车搭乘次数计,嘀嗒出行是2023年中国第二大顺风车平台, 顺风车交易总额为86亿元,顺风车搭乘次数为1.30亿次,按交易总额计的市场份额为31.8%,按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的市场份额为31.0%。截至2023年12月31日, 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拥有约156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其中32.0%为2023年活跃认证私家车车主。

  2021年-2023年,嘀嗒出行收入分别为7.81亿元、5.69亿元和8.15亿元;经调整利润净额分别为2.38亿元、8470万元及2.26亿元。其中,嘀嗒出行从顺风车平台服务产生的收入分别为6.95亿元、5.15亿元及7.74亿元,分别占当年总收入的89%、90.5%及95%。

  此外,嘀嗒出行智慧出租车服务同期收入分别为3262.9万元、1942.1万元、1132.8万元。且2022年及2023年分别录得负毛利率36.6%及51%。由此来看,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占比提升,智慧出租车业务收缩较大,并出现亏损。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3年交易总额计,哈啰顺风车以44.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嘀嗒顺风车以31.8%市场份额名列中国顺风车市场第二,滴滴顺风车以17.3%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此外,按2023年出租车市场出租车网约搭乘次数计,嘀嗒出行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0.8%。

  据招股书披露,嘀嗒出行在上市前的股权架构中,控股股东5brothers Limited,持有33.57%的股份,拥有50%的投票权。5brothers Limited是五位联合创始人共同控股公司,五位联合创始人宋中杰、李金龙、朱敏、李跃军、段剑波,分别持有5brothers Limited的60.44%、10.64%、10.64%、10.64%、7.66%。此外, 机构股东包括蔚来资本、IDG、易车、高瓴资本、京东、携程等。

  此前,有出行行业人士表示,2020年前后,多家企业谋求上市,不过由于业务合规监管等问题,港交所大门未曾敲开,不少企业计划转道海外。嘀嗒出行选择港股,经过五次申请摸索,最终如愿以偿,也为行业探出了一条路。

  如祺出行通过聆讯,曹操出行已递交招股书

  如祺出行近期也通过港交所聆讯,2023年8月,如祺出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今年3月,如祺出行二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如祺出行股东包括广汽、广汽工业、腾讯、小马智行、SPARX Group、DMR、广州产业投资集团、合肥国轩及其他机构投资者。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如祺出行营收分别为10.14亿元、13.68亿元、21.61亿元,网约车服务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99.2%、91.0%及83.9%。

  网约车行业烧钱,如祺出行毛利率分别为-24.2%、-10.7%、-7.0%;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6.69亿、5.31亿、5.41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的交易额计,如祺出行的出行服务在大湾区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 5.6%。 作为区域性网约车平台,如祺出行压力较大。

  如祺出行也把希望放在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上,2021年开始推动Robotaxi的开发及商业化。截至2023年12月 31日,如祺出行Robotaxi服务已运营累计20080小时,覆盖545个站点,完成450699公里安全试运营里程。不过,目前该部分收入微乎其微。

  同为车企的网约车板块,曹操出行4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曹操出行创立于2015年5月,原名“曹操专车”,是吉利控股集团布局的网约车业务。2022年以来,曹操出行多次传出上市消息,公司多以“不予置评”回复。

  招股书显示,曹操出行收入由2021年的72.53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106.68亿元。出行服务收入是构成总收入的重要部分,2021年-2023年分别占营收比96.3%、97.9%及96.6%。

  不过,曹操出行2021年-2023年度亏损分别为30.07亿元、20.07亿元、19.81亿元,合计三年年度亏损近70亿元;年度经调整亏损分别为29.59亿元、16.51亿元、9.66亿元,合计三年年度经调整亏损近56亿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按GTV(总交易价值)计算,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位列中国网约车平台前三名。活跃司机总数分别为45万人、60万人、70万人。

  随着嘀嗒出行、如祺出行通过港交所聆讯,出行行业人士预计,曹操出行港股上市也将加速。“衣食住行属于刚需,在刚需的赛道前几名的企业,公司基本面、业务体系已经初步完善。总之,中国经济只要平稳运行,个别企业可能出现起起伏伏,但行业不会有大问题。”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认为。

  其他出行企业伺机而动?

  2021年前后,出行行业一度迎来IPO热潮。2020年10月,嘀嗒出行递交港股招股书,2021年上半年,成立九年的出行巨头滴滴出行登陆美股。不过,滴滴出行的上市喜悦并没有维持多久,相关部门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登陆美股155天后,滴滴出行在2021年12月宣布,“经认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2022年6月,滴滴出行从美股退市,退市及整改完成前不再申请上市。

  2021年4月,哈啰出行首次提交IPO申请,计划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不过,当年7月,哈啰出行取消了在美国上市的计划。对此,哈啰出行表示,经过公司管理层慎重考虑,撤回IPO申请。后续会根据国家监管要求和资本市场环境,适时推进IPO事宜。

  2023年以来,哈啰、曹操出行、T3出行等都传出上市计划。2023年,有哈啰内部人士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公司当前以发展业务为重心。”T3出行、享道出行也在观望,先让同业探探路。

  不过,嘀嗒出行、如祺出行上市加速推进,也让滴滴出行面临压力。近期,有外媒报道,滴滴正为2025年香港IPO做相关准备。6月18日,滴滴辟谣IPO传闻称,公司当下聚焦于持续深耕主营业务,一直与投资人保持常态化的沟通,同步公司的业务进展,关于IPO目前没有时间表。

  目前来看。出行平台正“扎堆”港股上市。张毅认为,港股上市后的表现,取决于市场环境能否持续走好,以及企业市场规模和盈利状况是否持续走高,市场话语权的确立。随着越来越多的出行平台登陆港股,市场竞争自然更加激烈,特别是大型的寡头型的平台上市,会对中小平台造成压力。

  丁道师表示,市场长时间过于平静,出行企业此时上市,可以提振行业士气。嘀嗒出行、如祺出行,从自身表现来看,跑赢市场平均增幅的,且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总之,后疫情时代,市场需要一批提振士气的企业。

  网约车行业重资本重运营,不少企业成立已有年限,上市对于企业来说既是多年经营结果的公开考验,也是公司发展新的开始。

  “出行行业发展从初期的无序竞争,到如今合规化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AI大模型、自动驾驶以及新型技术逐步出现,未来五到十年,自动驾驶技术也将大规模落地,网约车自动驾驶时代或将到来。另外,车联网时代也将加速行业竞争,新技术、新模式、新生态推动出行行业发展。”张毅表示。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领益智造
  • 田中精机
  • 瀛通通讯
  • 凯旺科技
  • 国华网安
  • 方正科技
  • 东杰智能
  • 德赛电池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