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主管媒体:“淡化总量、重视质效”对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意义更大
中国金融时报评论称,9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最新金融数据。截至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5.05万亿元,同比增长6.3%,与上月持平;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2.02万亿元,同比增长8.5%。整体来看,本月数据好于市场此前预期。
首先,从我国发展阶段来看,当前金融总量增长的变化,实际上是我国经济结构及与此关联的金融供给侧结构变化的反映。总体来看,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金融数据在高基数上仍保持了平稳增长。
其次,国际经验来看,随着经济金融体系现代化程度提高,货币总量指标与实体经济活动的相关性总体在下降。历史上,美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速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完全正相关。1990-1994年,美国M2增速从3.08%下降到0.36%,但同期经济发展呈上升态势,GDP增速从-0.1%上涨到4%,失业率从7.3%下降到5.5%。2022年10月以来,美国M1已连续21个月同比负增长,平均跌幅7%左右,但2022年三季度到2024年二季度,美国不变价GDP同比增速从1.7%上涨到3.1%。
为什么如此呢?应当看到,货币供应量与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传统产业有所不同,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技术创新和资本市场。美国经济中服务业、科技产业等部门占比提升后,货币供应量增速相对放缓甚至下降。二是金融市场深度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深化会消化吸收部分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变化也会相应反映到金融资产价格上。三是货币边际效用的变化。大量货币如果没有用于消费和投资,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也会减弱。
实际上,我们也能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升级,直接融资也在加快发展,宏观融资结构持续改善。为了更好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需要推动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多渠道稳固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今年以来,涵盖更多直接融资渠道的社会融资规模保持较高增速,有利于满足更多新动能领域的融资需求。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等大多以轻资产运营为主,土地、固定资产等传统抵押品不足,与股权和债券融资更加适配。
总之,在当前阶段,简单观察金融总量增速,已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随着我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升级并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信贷增长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一味追求金融总量增长难度较大,还可能产生资金空转等“副作用”。相较而言,“淡化总量、重视质效”对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意义更大,盘活已有资金存量,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才能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0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 财政部重磅发声!极简版要点来了!
- 明日复牌!A股“蛇吞象”并购来了
- 深圳二手房业主现“反价潮”?记者求证
- 长线资金正在调仓!部分险资赎回核心资产,未来如何投
- 国家统计局:9月CPI同比上涨0.4%
- 人工智能成为诺贝尔两大奖项赢家 医药领域称其将飞速扩大创新成果
- 市场风险偏好提升 机构关注细分行业投资机会
- 南财合规周报(第161期):雷军AI语音包流传,小米法务部已介入;《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正式发布
- 10月13日晚间公告集锦:光智科技拟购买PVD溅射靶材公司先导电科100%股份 股票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