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并购前夜,上市公司遭抱团精准“伏击”
11月19日,佛塑科技(000973)披露重大并购预案复牌后,迎来了第三个“一字板”。
在停牌前的一个月内,三家外资机构以及两个自然人股东的“抱团”精准买入,在短期内斩获了可观的浮盈。
佛塑科技自2000年上市至今已有24年,除2009年被广东省属国资广新集团“入主”外,鲜有重要的资本运作,直至日前公司披露拟收购此前冲刺科创板IPO未果的金力股份100%股权的重大收购。
蹊跷的是,在佛塑科技开启重大并购前夜,相关机构及个人却能精准地“临时抱佛脚”。
10月31日晚间,佛塑科技披露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金力股份控制权,并向公司控股股东广新集团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公司股票自11月1日开市时起开始停牌。
停牌前一交易日,佛塑科技股价“抢跑”,10月31日,佛塑科技股价高开高走,以涨停板收盘,成交量也明显放大。
在此之前一周,佛塑科技便走出“独立”于大盘的走势。10月22日,佛塑科技的交易量明显放大,收获涨停板。10月22日至10月31日,8个交易日内,佛塑科技上涨近30%。
佛塑科技公布重大并购事项之前,究竟是谁在大举建仓?
11月15日,佛山科技披露交易预案等公告,公布了最新的前十大股东名单。
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10月31日,佛塑科技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新进了3家外资机构和2个自然人。其中,外资机构分别为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分别建仓了412.63万股、300.78万股、214.36万股。
图片来源:截图于交易预案公告
外资机构“抱团”建仓,此前是否有迹可循?
记者初步梳理了近十年来佛塑科技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发现,佛塑科技甚少被外资关注。仅在2021年四季度、2023年四季度,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分别短暂现身,并很快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难道外资机构看好的是佛塑科技的业绩?
从基本面看,佛塑科技的业绩却是乏善可陈。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佛塑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2.15亿元,同比下滑15.96%;实现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上涨56.86%;但扣非净利润仅为3809.89万元,同比下滑高达64.54%。
今年以来,佛塑科技延续颓势。2024年前三季度,佛塑科技实现营收16.36亿元,同比下降14.61%;实现净利润8323万元,同比下降57.25%。
突然成为外资“香饽饽”的佛塑科技,也被自然人精准“相中”。
记者还注意到,在外资机构“抱团”买入的同时,自然人“张国良”也在停牌前买入了247.69万股,新进为公司第七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张国良”与佛塑科技的兄弟公司——星湖科技(600866)颇有渊源。
2018年,广新集团旗下的另一上市公司星湖科技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张国良成为此次定向增发的重要一方。彼时,星湖科技向张国良发行股份数量为2442万股,占该次发行股份比例的43.95%。
图片来源:截图于星湖科技公告
业绩向下,股价“抢跑”,短短一个月内,佛塑科技为何从鲜被问津到外资疯狂“追捧”?提前大手笔买入的“张国良”与星湖科技的定增对象又是否为同一人?
诸多疑点,颇为蹊跷。
就此,上海证券报于18日致电佛塑科技董事会办公室,公司相关人士回应称,目前无法核实“张国良”是否是同一人,且是同一人与否,均是对方交易的权益。
“因为我觉得整个集团发展比较好的话,可能不仅仅投资(旗下)一个公司。”该人士称,至于停牌前的股价异动,是二级市场的“正常交易行为”,公司是根据项目的推进情况才确认什么时候停牌的。
11月18日晚间,佛塑科技公告称,经自查,公司不存在违反信息公平披露的情形。
图片来源:截图于佛塑科技公告
公告称,本次交易相关的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本次交易的具体交易价格尚未确定。本次交易能否通过上述相关部门审批及最终获得批准的时间均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佛塑科技此次的重大收购事项的进展,本报记者也将继续予以跟踪关注。
0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 “机构举报游资”?传闻求证:不实
- 国家统计局: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明显
- 宁德时代自研机器人并接触多家外部公司
- 机构论市:AI催化下影视、游戏板块或迎业绩+估值双重修复
- 鲍威尔放鹰:美联储无需急于降息!
- 中信证券:资产保值增值为股市客户核心痛点 高客与大众需求明显分化
- 腾讯推出AI搜索ima 机构看好科技产业围绕AI展开(附概念股)
- 11月15日盘前停复牌汇总
- 大模型祛魅 AI应用时代脚步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