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注册3年未果,AI独角兽旷视科技撤回科创板IPO

2024-12-02 14:22:54 来源: 观察者网

  12月2日,观察者网查询上交所官网发现,国内知名AI创业公司旷视科技和其主承销商中信证券,向上交所提交了撤回科创板上市注册申请,主动要求撤回注册申请文件。随后,中国证监会根据IPO相关规定,于11月14日决定终止旷视科技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注册程序。

  这意味着,旷视科技从2019年冲刺港股上市,到2021年转战科创板,五年上市路最终未能成功敲锣。

  尤其耐人寻味的是,上交所2021年3月受理旷视科技上市申请,半年后便完成过会并提交注册,但此后三年证监会注册最后一步始终未能完成,期间旷视科技曾数次更新财务资料。

  旷视科技IPO进程

  对于撤回科创板IPO,旷视科技方面回应观察者网表示,基于对技术趋势、行业环境和自身战略选择的全面考量,经审慎研究,该公司决定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目前,公司经营情况稳定,未来将持续推进主营业务健康发展、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并积极链接资本市场。”旷视科技称。

  冲刺IPO前曾融资超百亿

  根据官网,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聚焦物联网场景的人工智能公司。

  2012年,旷视进入消费物联网领域,以SaaS产品形式服务客户,主要为智能手机提供设备安全和计算摄影解决方案等。2015年,旷视进入城市物联网领域,推出人工智能摄像头,并通过硬件能力配合计算机视觉算法,推出四大品类、数十款硬件产品。2017年,旷视进入供应链物联网领域,随后推出智慧物流操作系统“河图”,并自研包括AMR机器人、SLAM导航智能无人叉车、人工智能堆垛机等多款智慧物流硬件。

  2020年3月,旷视科技宣布自研深度学习框架“天元”全面开源,此后该公司还推出了拥有百亿至千亿参数的“太乙大模型”,该模型具备深度理解文字和图像等多模态数据的能力,还融合了知识理解、逻辑推理及自然语言交互等功能,应用场景包括城市治理、智慧物流、智慧金融等多个领域。

  根据旷视科技提供的IPO注册稿,2018年-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分别为8.54亿元、12.60亿元、13.91亿元和6.7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00亿元、-66.43亿元、-33.26亿元和-18.65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5亿元、-12.49亿元、-15.47亿元和-9.39亿元。

  就像大部分AI初创公司一样,旷视科技财报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持续为负,也经历了持续巨额亏损,这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与该公司市场开拓和研发强度较高有关。根据财报,2018年-2021年上半年,旷视科技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70.94%、82.15%、71.87%和88.49%。

  旷视科技在注册稿中表示,由于该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创新及市场开拓,有关开支维持在较高水平,且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员工数量增加较快,人力成本增加,导致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值。

  旷视物料搬运机器人

  “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将可能持续亏损。”旷视科技坦言,即使随着该公司三大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的逐渐规模化,未来能够盈利,亦可能无法保持持续盈利。

  在冲刺上市之前,旷视科技为了维系经营和研发进行了多轮融资。根据市场数据,2011年至2020年,旷视科技先后完成10次股权融资,累计融资超19.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0亿元),投资方包括中银集团、工银资管(全球)、启明创投、纪源资本、阿布扎比投资局等。

  2019年在完成D轮融资后,旷视科技开始冲刺港股IPO,随后因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遭到问询。尽管该公司对相关风险进行了回复,但当年11月并未通过港交所首次聆讯。

  随后旷视科技把上市地转向A股。

  2021年3月,旷视科技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同年9月过会并提交注册。在此之后,该公司连续收到证监会问询,主要涉及关联交易、业绩问题以及数据安全等敏感性问题。由于一直未获通过,旷视科技数次更新过期的财务资料。直到今年9月底,该公司的财务资料再度过期,意味着证监会仍未批准旷视科技的注册。

  有市场分析指出,虽然旷视科技在人脸识别、智能安防等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和市场地位,但迟迟未能实现盈利,而现在市场对AI企业的审核标准较高,对盈利能力和商业化前景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此外,AI行业的投融资环境也趋于冷静,投资者对AI企业的估值和预期逐渐回归理性。

  或许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旷视科技的IPO进程一再推迟。

  创始人入主力帆,押注智驾造血

  前述观点确实也有一定佐证,在经历喧嚣之后,市场对AI商业化落地的信心或许正经历一个艰难时刻。

  在当年的“AI四小龙”中,有两家公司已成功实现上市。商汤科技2022年在港股上市,云从科技2022年在科创板上市,但这两家公司上市之后,一直也没有走出亏损泥沼。

  2022年和2023年,商汤科技的亏损都超过了60亿元,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再度亏损近25亿元。再看云从科技,自2020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累计亏损达34.66亿元,且亏损幅度还在扩大。

  持续的亏损,消耗着资本市场的耐心。截至今年11月30日收盘,商汤科技股价从上市初期的高点9.7港元/股,跌至1.5港元/股,目前市值524亿港元。而去年初,云从科技股价受大模型影响,一度暴涨至44.14元/股,现在已大幅回落至12.98元/股,目前市值135亿元。

  迟迟未能兑现的业绩,再加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让AI独角兽们获取市场信任越来越难。2021年中旬,依图科技在筹备近8个月后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该公司在3年半的时间里亏损超70亿元,如今旷视科技IPO也宣告折戟,证明想讲好AI行业的故事越来越不容易。

  观察者网查询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发现,旷视科技以18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排在第422位,而2019年该公司估值为300亿元,排在57位。依图科技最新估值为170亿元,排在全球459位,2019年该公司曾以150亿元排在138位,估值提升了,但排名大幅下滑。

  图源:胡润《2024全球独角兽榜》

  压力之下,旷视科技也在努力探索新的商业化路径。

  今年10月24日,旷视科技法定代表人由印奇更换为唐文斌,随后“吉利系”上市车企力帆科技601777)宣布印奇当选为该公司董事长,但印奇并未辞去旷视科技CEO。

  这在外界看来,可能是旷视科技在寻找另一条商业化之路——智驾。

  “旷视科技的基本判断是,智能汽车是AI未来最大的落地场景。”该公司曾这样对外表示。

  2021年初,旷视科技开始入局智能汽车业务,基于在计算机视觉上的技术优势,该公司迅速切入到类似于特斯拉的以视觉为主的技术路线,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已经形成几百人的团队规模。在算法方面,旷视科技拥有业内知名的两套BEV视觉算法模型BEVDepth和PETR。

  但旷视科技并不满足于只做软件,印奇前往力帆科技任职可能就是一个例证。

  “旷视科技进入到智能汽车行业,是公司‘软硬一体化’战略的延伸。”旷视科技方面对外表示。

  今年7月,作为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印奇还曾作价24.3亿元受让吉利旗下公司所持有的力帆科技部分股份。交易完成后,印奇将成为力帆科技的第三大股东。

  在行业人士看来,力帆科技在汽车制造的布局,未来有望与旷视科技在AI技术上实现融合。旷视科技的AI技术也将有更多的落地空间,实现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

  但实际效果是否会如外界所预期的那样,仍需市场进一步检验。眼下,商汤等AI公司也开始在智驾这条赛道上加大投入,该公司端到端智驾方案则预计会在明年年底量产落地,势必会加剧行业的竞争。

  根据企查查,目前旷视科技第一大股东是蚂蚁集团旗下的一家香港公司,持股比例为15.08%,而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是旷视科技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4.33%,二者合计持股近30%。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利欧股份
  • 山东矿机
  • 华胜天成
  • 三丰智能
  • 泰尔股份
  • 跨境通
  • 众合科技
  • 日出东方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