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能源赴港上市“输血”,氢能产业尚处长夜
从A股科创板转战至港股主板,重塑能源近日终于成功上市,该公司也成为第四家港股IPO成功的内地氢能公司。
但氢能产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重塑能源的处境也与其他氢能企业相似,公司近几年持续亏损,叠加不断“烧钱”投资,现金流压力巨大。此番“输血”能否给重塑能源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尚不得知。
上市当天,重塑能源盘中股价一度跌破发行价(147港元/股),最终收涨0.07%。截至12月11日收盘,重塑能源每股报149.2港元,涨幅2.26%,总市值128.5亿港元。
连亏之下急需“回血”
公开资料显示,重塑能源成立于2015年9月,2024年12月6日登陆港交所主板。该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氢燃料电池系统、零部件及氢能装备以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提供氢燃料电池工程开发服务。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销售输出功率计算,重塑能源位居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第一,市场份额为23.8%。重塑能源还是中国氢燃料电池领域内首家同时实现自主研发及量产氢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的企业。截至2024年5月31日,重塑能源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已为超过5900辆国内燃料电池汽车提供动力。
然而,重塑能源的业绩面其实经不起细究。2021年至2023年,重塑能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24亿元、6.05亿元、8.95亿元;归母净利润-6.54亿元、-5.46亿元、-5.78亿元。2024年前五个月,重塑能源归母净利润继续亏损4.09亿元。不到三年半的时间里,重塑能源已亏损超20亿元。
同期,该公司应收账款及票据分别为9.24亿元、12.66亿元、15.83亿元、16.19亿元。有业内人士指出,重塑能源的营收增长主要依靠赊销,也进一步增加了公司回款不及预期的风险和流动资金压力。
另需指出的是,重塑能源的营收稳定性一直饱受质疑。招股书显示,该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总营收的七成以上,其中向最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一直高于20%,甚至有持续升高的趋势。这意味着,如果大客户撤离或无法如期回款,重塑能源或将遭受业绩动荡。
对此,重塑能源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回应称,公司的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表现取决于多方面,包括能否继续从主要客户获取订单、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商业成就,以及影响燃料电池行业及制氢行业发展的因素。大客户的离席是影响业绩的其中一个变量。重塑能源的主要客户是汽车制造商,公司始终与其保持着稳定的业务及战略关系,包括与客户一同申请燃料电池汽车补贴和奖励,一汽解放(000800)、宇通集团还是公司的股东。
而当前氢能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重塑能源在“烧钱”与亏损之中徘徊,最终选择向市场伸手。
据了解,2017年至2022年,重塑能源共完成8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9亿元。2019年,重塑能源还计划借壳大洋电机(002249)在A股上市,但仅官宣一个月就告终。
2021年3月,重塑能源曾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上市申请,但在获得受理后自愿撤回。今年2月,重塑能源递表港交所。在8月末相关申请失效后,重塑能源于9月二度递表,11月14日通过港交所聆讯。如今,历经四年,重塑能源终于成功上市。
本次IPO的实际募资净额约为6.29亿元,其中74.5%将为重塑能源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活动及扩产提供资金,15.3%将为氢能装备的扩产提供资金,7.7%将用于海外市场业务拓展,2.5%将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另据招股书,重塑能源计划将燃料电池电堆的年产能扩大至约2万台,将膜电极的年产能扩大至600万片,将双极板的设计年产能提升至约300万片。
不过,从重塑能源现有资金状况来看,仅靠此次融资“回血”,并不是长久之计。重塑能源方面则表示,公司的亏损和现金流不佳现象正在持续改善,公司将不断通过全面的业务布局和强大的技术实力,持续降低燃料电池系统的生产成本,推动氢能科技的多元化应用,为未来的业绩表现提供有力支撑。
氢能产业尚处长夜
事实上,重塑能源已经是近一个月中第二家港股上市的内地氢能公司。11月15日,国富氢能登陆港交所,发行首日股价上涨20%,引起市场热议。此前,港股“氢能第一股”亿华通、国鸿氢能于2023年相继登陆港交所。
在市场人士看来,在A股IPO政策收紧和氢能企业融资需求的双重影响下,借道港股上市往往成为内地氢能公司的多数融资选择。
而与重塑能源一样,国富氢能、亿华通、国鸿氢能也处于持续亏损之中,短期内仍然承压。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亿华通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8.3亿元;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国鸿氢能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15.92亿元。2021年至2024年前五个月,国富氢能累计亏损3.34亿元。
重塑能源方面表示,氢能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目前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较小,并正逐步由政策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型,需要持续高投入推动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同时因为行业贸易应收款结算时间较长,导致报告期内亏损是燃料电池企业普遍存在的现状。
据《国际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预计,未来10年将是我国氢能产业的“黄金发展期”。而2024年被称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准备年”,距离氢能企业真正实现盈利尚有一段时日。
另有业内人士曾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氢能产业存在规划大于实际应用的问题,这主要受到氢能经济性与安全性两方面的影响。当前仍需要通过政策不断引导、市场挖掘潜在应用场景来推动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政策面上,今年两会期间,加快氢能产业发展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名列2024年重点工作之一。根据中国政府网公布的报告要点,其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部分提到: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
11月上旬,《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通过,氢能首次被明确纳入能源管理体系,与煤炭、石油、水能、风能、核能等一同作为能源进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还明确指出,要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氢能行业指明发展航向。
0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 “机构举报游资”?传闻求证:不实
- 国家统计局: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明显
- 宁德时代自研机器人并接触多家外部公司
- 机构论市:AI催化下影视、游戏板块或迎业绩+估值双重修复
- 鲍威尔放鹰:美联储无需急于降息!
- 中信证券:资产保值增值为股市客户核心痛点 高客与大众需求明显分化
- 腾讯推出AI搜索ima 机构看好科技产业围绕AI展开(附概念股)
- 11月15日盘前停复牌汇总
- 大模型祛魅 AI应用时代脚步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