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摩:中国半导体晶圆制造设备(WFE)需求超出市场预期
摩根大通在上海举办的 2025 年中国国际半导体展期间进行了参观调研,认为超预期的中国晶圆制造设备需求将惠及本土供应商。
小摩认为,由于逻辑晶圆厂产能建设加速以及存储器资本支出强劲,2025 年中国半导体晶圆制造设备(WFE)需求可能超出市场预期。再加上国产化率提升,本土 WFE 供应商将成为主要受益者。不过,投资者主要担忧中国 WFE 市场竞争加剧,但小摩认为,对于领先的 WFE 企业而言,先发优势是关键壁垒。在国内 WFE 领域,小摩最看好的是中微公司。
一、2025 年中国 WFE 需求前景乐观
参观调研反馈表明,由于逻辑晶圆厂需求意外增加,2025 年中国 WFE 总体需求依然强劲。这体现在:
其一,尽管 2024 年基数较高(进口额为 33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但截至 2 月 WFE 进口额仍同比增长 3%;
其二,国内主要 WFE 供应商预计 2025 年未交付订单量同比增长约 30%。当前市场普遍预期,在 2024 年大量投资后,2025 年中国 WFE 需求将同比下降 20%,预计实际情况将高于这一预期。
二、对本土竞争的担忧过度
新的 WFE 供应商盛美上海在展会上展示了包括刻蚀、沉积、量测、检测等在内的全面产品组合,这引发了投资者对中国 WFE 市场价格竞争加剧的担忧,但小摩认为这种担忧过度了。WFE 设备远非大宗商品,需要经过漫长的认证期才能适配晶圆制造工艺的各种流程。
小摩认为,国内领先的 WFE 供应商从早期就与大多数晶圆厂展开合作,专注于先进制程设备,其领先地位难以撼动。进一步整合(如北方华创(002371)可能收购凯世通)并提供全面产品组合,有助于巩固这种领先地位。
三、国产化加速,成熟制程更多采购本土设备
小摩预计, 2024 年中国 WFE 市场国产化率约为 20%,其中逻辑和存储晶圆厂的国产化率通常更高,因为它们受美国限制影响更大。不过,新成立的功率和模拟晶圆厂(如燕东微电子)的国产化率正在追赶。
小摩指出,这不仅是为应对成熟制程潜在限制升级而采取的预防措施,也得益于国产 WFE 设备性能提升。总体而言,多数中国 WFE 供应商目标是每年将国产化率提高 5 个百分点以上,预计到 2028 年本土 WFE 设备份额将达到约 50%。
四、对股票的影响
小摩表示,鉴于 WFE 需求好于预期,且中微公司产品组合和客户群不断扩大,我们最看好中微公司,将其作为半导体板块首选。由于封测厂支出回暖以及对 8300(混合信号)测试机的需求快速增长,我们对华峰测控(测试设备供应商)也持积极看法。
5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