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生物吞并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行业集中度再升级

2024-12-23 14:42:3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上海报道

  12月22日晚间,海尔集团旗下海尔生物(688139.SH)公告称,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002252)(002252.SZ)正在筹划由海尔生物通过向上海莱士全体股东发行 A 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莱士,同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因此次交易处于筹划阶段,有关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海尔生物及上海莱士于12月23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而由于当前海尔生物与上海莱士的总市值分别为111.92亿元、479.26亿元,业内也将此次合并称为是一场“蛇吞象”。

  事实上,今年6月,海尔集团已以125亿元收购基立福持有的上海莱士20%股份,同时基立福将其持有6.58%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海尔集团,海尔集团成为上海莱士的第一大股东和实控人。而参考海外血液制品龙头公司的发展历程,并购历来是重要的发展路线之一。

  国金证券研报显示,全球范围内,血液制品行业呈现出寡头垄断的态势。随着企业间的兼并重组,CSL、基立福、武田、奥克特珐玛等4 家血液制品巨头凭借其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近年来国内血制品行业收并购事件持续落地,行业集中度有进一步提升趋势。

  “之前海尔集团已经成为上海莱士的大股东,此次海尔生物吸并上海莱士也是在意料之中。同一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又有业务协同,这类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会越来越多。”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2025年并购重组事项依然会比较活跃,主流的并购事宜是具有产业逻辑的上下游或同行业的并购,以及部分借壳和上市公司脱胎换骨式的跨界并购。”

  5张牌照,44家血浆站

  上海莱士成立于1988年,2008年6月于深交所挂牌上市,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血液制品。上市后,上海莱士陆续通过外延并购实现发展,拥有上海莱士、郑州莱士、同路生物、广西莱士、浙江海康共5张血制品牌照。

  具体来看,2014年1月,上海莱士定增发股收购郑州莱士100%股份;同年12月,再次定增发股收购同路生物89.77%股权。2016年11月,上海莱士收购同路生物剩余10.23%股权,随后同路生物现金收购浙江海康 90%股权。2023年11月,上海莱士以现金收购广西冠峰95%股权。

  血浆作为血液制品的主要原料,卫光生物002880)曾在招股书中指出,我国原料血浆的采集和管理体系非常严格,原料血浆的采集和供应必须由依法审批设立的单采血浆站进行,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单采血浆活动。

  因此,血浆站作为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生产原料的专门供应机构,由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置和管理,与血液制品企业建立“一对一”的供浆关系。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莱士拥有单采血浆站44家,在2023年的采浆量超1500吨,同比增长7.1%,占国内总采浆量占比约12.5%。

  对比市场竞争格局,天坛生物600161)在2024年半年报中显示,其所属单采血浆站分布于全国16个省/自治区,单采血浆站总数达102家,其中在营单采血浆站数量达80家,报告期内实现血浆采集1294吨,约占国内行业总采浆量的20%。

  国金证券研报分析,血液制品的原材料来源单一,各地献浆人员积极性尚待提高,目前行业原料血浆供应仍较为紧张。综合考虑过往血液制品原料端供应增长速度,以及生产流程较长的特点,血液制品厂商供给端资源稀缺性突出,结合临床需求刚性,公司业绩一般呈稳步增长态势,不会出现短期大幅波动。

  业绩方面,上海莱士曾在2023年出现小幅波动,实现营业收入 79.6 亿元,同比上升 21.3%,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下降 5.4%。今年前三季度已重回增长轨道,营业收入 63.1 亿元,同比上升6.39%,归母净利润18.4亿元,同比上升 2.8%。

  分产品看,上海莱士自2021年起代理基立福人血白蛋白产品在中国内地的销售业务,进口白蛋白收入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上半年,进口白蛋白实现19.55亿元收入,占总营收比重达45.97%。此外,自产白蛋白及静丙是上海莱士另外两大收入来源,2024年上半年分别实现收入8亿元及8.39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18.82%和19.73%。

  今年6月,上海莱士公告称与基立福有关独家代理白蛋白的协议自今年6月18日起十年内保持完全有效。东吴证券指出,上海莱士浆站数量和采浆量处在行业前列。进口白蛋白业务稳定,与基立福的独家代理白蛋白协议延续10年,进口白蛋白业务端利润有保证。

  目前,海尔集团在大健康板块已拥有海尔生物、盈康生命300143)(300143.SZ)、上海莱士三个上市公司。在其部署的规划中,伴随着血制品头部企业上海莱士被海尔收入麾下,这三家上市公司织成涵盖了血制品从上游到下游产业链的一张“血液创新网”。

  全球血液制品行业将继续集中化

  血液制品是从健康人血液、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中分离、提纯或由重组 DNA 技术制备 的,用于治疗和预防的蛋白或细胞组分的统称,主要分为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和其他血制品4 大类。

  纵观国外血制品行业发展史,基立福、百特和CSL等企业均通过外延并购加快行业整合,逐步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以CSL为例,国金证券研报指出外延并购是保障公司血浆供应能力长期增长的重要途径,该公司历史上先后收购瑞士血浆蛋白生产商ZLB、Nabi血浆采集中心(美国)、Serologicals、Aventis Behring等,并与ZLB Bioplasma在2004年重组后成立了CSL Behring。

  血制品属于高壁垒行业,为确保血液制品行业的安全性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我国自2001年5月起不再批准新的生产企业,这也意味着我国血液制品行业进入存量竞争。目前国内持续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足 30 家,且少数企业持有多张生产牌照。高行业壁垒下,国内血液制品行业并购事件不断,行业集中度呈上升趋势。

  2021年11月,华润医药斥资48亿元取得博雅生物300294)控制权;2023年5月,陕煤集团通过旗下胜帮英豪,耗资38.44 亿元收购派林生物000403) 20.99% 股权;同年6月,国药集团取得卫光生物实际控制权,进一步扩充其血液制品资产版图。

  今年以来,华润博雅生物宣布斥资 18.2 亿元全面收购绿十字香港控股有限公司100% 股权,借此间接收购境内血液制品企业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9月,天坛生物通过控股子公司以 1.85 亿美元收购 CSL 亚太全资子公司武汉中原瑞德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100% 股权。

  中邮证券研报分析,国资陆续控股血制品企业,以央企或者地方国资主导的并购不断落地。目前天坛生物和博雅生物实控人分别为国药集团和华润医药,为央企。陕煤集团2023年控股派林生物,为地方国企。血制品企业未来在国资助力下,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拥有国资背景公司的竞争优势将逐步凸显。

  华源证券研报也指出,国内整体市场中,非上市血制品公司在国产市场销售份额约在30%~40%,采浆站和采浆量行业份额占比约35%,占比依然较大。非上市公司中不乏泰邦、蜀阳等优质资产,且部分资产或存在被整合的可能性。

  国内血制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当前市场规模超500亿元。近年来,国内血液制品企业通过提高采浆量,扩大生产规模,国内血液制品销售市场维持良好增长势头。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2年中国血制品市场规模约为512亿元,同比增长24.0%,预计2024年国内血制品市场规模有望达约600亿元。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李长清教授分析,“全球血液制品行业将继续集中化,少数大型跨国企业将主导市场;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能扩展和并购整合,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从政策与市场创新来看,未来,全球市场可能会有更多政策创新推动血浆采集和技术进步。同时,随着新技术应用与市场扩展,全球血液制品行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增长。”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创维数字
  • 实益达
  • 电光科技
  • 国星光电
  • 福龙马
  • 万丰奥威
  • 同星科技
  • 中百集团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