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合进展,国泰海通最新回应

2025-04-14 22:07:4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作者:林倩

  4月14日下午,国泰海通601211)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针对公司的整合计划和最新进展,国泰海通董事长朱健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接下来将重点做好主要业务系统迁移、企业法人切换、业务及管理制度整合、资产变更登记以及注销海通证券法人资格等工作。

  4月11日,国泰海通重组更名上市仪式在上交所举行,公司A股证券简称由“国泰君安”正式变更为“国泰海通”,A股证券代码“601211”保持不变。

  加快建设一流投资银行

  根据2024年度备考合并财务报表,国泰海通合并后公司总资产1.73万亿元、归母净资产3283亿元,资本实力跃居行业首位。

  “本次合并重组将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一流投资银行。”朱健表示,2025年3月,公司已完成与海通证券的合并重组。公司将依托更强大、更稳固的客户基础,通过更强健、更高效的资本运用,更专业、更综合的服务能力,更集约、更坚实的管理保障,充分释放协同效能,发挥牌照互补效应和客户基础增厚效应,进一步巩固并提升资本实力、综合竞争实力、市场影响力及风险抵御能力,推动实现各项业务的均衡增长,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增厚每股收益、提高股东回报率。

  针对目前的整合进展,朱健表示,公司已于3月14日完成了并购重组的股权交割并进入整合阶段。截至目前,公司已经顺利完成了法人治理、名称变更、组织架构调整、营业执照换发、内部管理系统切换等工作。接下来,将重点做好主要业务系统迁移、企业法人切换、业务及管理制度整合、资产变更登记以及注销海通证券法人资格等工作。

  具体到子公司的整合,朱健表示,公司将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批复,在1年内制定并上报子公司整合的具体整合方案、明确时间表。系统谋划、适时推动解决本次吸收合并导致的子公司同业竞争、一参一控等问题,稳妥有序完成整合工作。具体的解决方案,也将根据监管要求适时披露;在方案实施之前,各子公司业务与服务都将会继续正常开展、不受影响。

  推进大模型在业务领域的全面落地

  今年年初以来,AI浪潮席卷证券行业。对于大模型在证券行业的应用,国泰海通总裁李俊杰表示,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引发了新一轮技术革命,对客户交互模式产生深远影响。证券行业拥有海量数据603138)和复杂的业务场景,为AI大模型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土壤,AI大模型将成为驱动行业发展和服务模式转型的智能引擎。

  李俊杰介绍称,2024年,公司提出了“ALL in AI”的策略,坚持AI大模型私有化部署和1+N”架构策略,以1个通用大模型作为基石,探索在各领域场景应用与赋能,推进业务与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升级。2023年,公司发布“灵犀布道”大模型和首个基于国产芯片的“国芯证道”大模型解决方案;2024年3月,推出业内首家千亿参数多模态证券垂类大模型——君弘灵犀大模型。基于长期积累的AI应用场景,公司深入推进大模型在业务领域的全面落地。

  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工作

  在市值管理方面,国泰海通副总裁、首席风险官、董事会秘书聂小刚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工作,致力于通过打造公司内在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公司长期投资价值,并综合运用常态化分红、并购重组、股权激励、股份回购、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与信息披露等多种方式,促进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公司质量。

  聂小刚介绍,在现金分红方面,公司通过常态化现金分红等方式回报投资者。上市以来分红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21年至2023年分红率分别达到40%、41%和38%,位居头部券商前列。2024年公司实施中期和年度共两次分红,累计分红金额将达62.6亿元,创出公司历史新高,分红比例超过48%。

  在股份回购方面,2025年4月,国泰海通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A股股份方案的议案》并于2025年4月10日开始回购,拟回购金额10亿—20亿元。

  “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入落实证监会关于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的工作要求以及《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的相关规定,在不断提升内在价值创造能力、夯实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上,研究和考虑进一步丰富价值运营和价值实现手段,通过常态化分红、股份回购、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与信息披露等方式,多措并举主动提升投资者回报。”聂小刚表示。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返回首页举报 >

365

+1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

03:53

4月23—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江西省南昌市组织召开2025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规划投资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今后一个时期的规划投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切实增强做好规划投资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是科学谋划好“十五五”规划。构建“十五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体系,加强对主要目标指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和改革举措的研究论证,确保规划解决真问题、见到真效果。二是统筹好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如期高质量完成各项攻关任务,一体化推进产业基础再造,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三是积极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统筹用好财税、金融等各项政策,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在推动工业投资稳增长、优结构、提效益上下功夫。四是着力推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建立科技研发、成果应用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推进机制,构建高能效创新平台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五是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开展集群深度赋能行动,引导创新、人才、金融等资源要素加快向集群聚集,持续优化集群发展生态,推动国家级集群向世界级提升。(人民财讯)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