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行业供给侧改革回顾与再思考
烧碱和PVC是氯碱工业的核心产品,氯碱工业是基础的原材料工业,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等领域。国内氯碱工业主要使用的是原盐电解法,因此,氯碱工业主要能耗是电能,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水以及固体废物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氯碱行业亟需相关政策出台以精准调控产能。
2015年供给侧改革政策出台前,烧碱行业因前期的无序快速扩张,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烧碱行业供需失衡加剧,期间价格崩塌后持续低迷,陷入区间震荡。PVC行业同样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供需严重不匹配使得PVC价格走势极为惨淡,并在2015年底2016初跌至近年价格底部,氯碱行业利润明显压缩。为了提升氯碱行业综合效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春风”,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为全氯碱行业提供了政策指导,严格控制烧碱、PVC等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先进工艺改造提升项目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国家环保督察小组亦对氯碱行业生产环保开展严厉检查,以促进整体行业朝着环保、集约、高效方向发展。
2020年中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2021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核心是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年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指出,严控电石、烧碱等行业新增产能,新建项目应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大力发展绿色环保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高效加热、节能动力、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工业节能装备。多项能源环保政策的出台,旨在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转型,指导促进氯碱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统计了2009年至2024年期间所有的PVC装置关停产能数据,可以看出淘汰区域占比靠前的主要是华北、西南以及华中,而华南、东北以及西北也有一定比例的产能被淘汰。从淘汰装置的工艺占比上看,污染更大的电石法装置淘汰比例明显更高。与此同时,PVC上游电石产能同样开启了结构调整周期,电石产能出清比较多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内蒙和西南区域。同周期的烧碱装置关停区域分布占比基本跟PVC类似,主要因烧碱的上游产能集中于山东为主的华北区域,因此淘汰区域也是以华北为主,其次就是华东和华中区域。
在供给侧改革推动下,氯碱行业能耗标准提升对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高耗能、低效率的落后产能加速淘汰,优化了行业产能结构,使行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另一方面,激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双碳”“双控”政策下,氯碱行业作为高耗能行业,产能扩张受限,政策更加注重行业的节能减排和高质量发展,对新增产能的审批等更加严格,促使行业进行结构调整,不断向绿色、低碳、高效方向发展。
● 华泰期货已经发布的氯碱专题报告20250319:《氯碱行业供给侧改革回顾与再思考》。
5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