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厦门大学陶华冰团队申报的厦门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获批
2025年3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在【两会代表委员通道】上宣布,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陶华冰带领团队研发的质子交换膜制氢电解槽取得突破性进展,获批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近日,厦门市科技领域再传喜讯,由三达膜牵头,携手鹭岛氢能、厦门大学、嘉庚创新实验室联合申报的未来产业领域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高适应性500标方高效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系统及关键材料研发”项目获批,厦门市政府资助1000万元,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 。
三达膜由厦门大学化学系1981级校友蓝伟光博士于1996年创办于厦门火炬高新区,是厦门市第一家海外留学生回国创办的企业,也是厦门市第一家以科技成果转化与中试放大为核心的研发型企业,亦是新加坡三达国际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三达膜于2003年与2019年分别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是厦门火炬高新区的第一家上市企业,也是新加坡投资控股的第一家中国科创板上市企业。
作为三大主流电解水制氢技术之一,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凭借其高效能、强适应性和快速响应等核心优势,正在重塑清洁能源产业格局。相较于传统碱性电解技术,该技术不仅能在高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更能完美匹配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波动特性。通过质子交换膜的创新应用,实现水分子高效分解与氢氧精准分离,为构建零碳能源体系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此次获批项目将构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创新联合体,深度融合三达膜在膜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与陶华冰团队的前沿研究成果,聚焦复杂水质适应能力提升、智能控制系统开发及大标方设备成本优化三大技术攻坚方向,通过构建"纯水供应-催化剂-膜电极-电解槽-智能控制"全产业链技术矩阵,进一步推动我国绿氢技术从实验室迈向商业化应用与规模化应用,为加快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创新范式。
图|中国科学院院士、嘉庚创新实验室主任、厦门大学郑南峰教授(中)接见福州大学未来膜学院团队
值得提及的是,三达膜创始人蓝伟光教授是新加坡厦门大学校友会会长、福州大学未来膜技术学院执行院长,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卓越访问科学家。陶华冰副教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厦门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鹭岛氢能创始人,深耕电解水制氢领域十余年,在Nature Nanotechnol.、Nature Catalysis、J. Am. Chem. Soc.、Joule、Adv. Mater.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累计他引超过4000次,申请发明专利55项。如今两位同样来自新加坡的创新创业人才在厦门这片热土上携手合作,既是科研智慧的深度碰撞,更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典范实践。
作为中国科创板膜材料第一股,三达膜始终践行"创新开发先进膜技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创始人蓝伟光博士长期致力于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5年1月30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曾对蓝博士进行专访,蓝博士在采访中表示:“我坚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未来的发展中,三达膜仍将坚持以膜技术创新为核心引擎,为培育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48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