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机构力挺中国资产 A股市场低估值高韧性

2025-04-14 00:08:46 来源: 证券日报

  近日,摩根士丹利、瑞士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银”)、德意志银行等多家外资机构集体发声,表达三大核心研判:估值优势显著、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科技创新逻辑强化,在多重优势支撑下,中国市场具有明显韧性。

  具体到A股市场,高盛最新研报预计,MSCI中国指数、沪深300指数未来12个月仍分别隐含11%、15%的上行空间;摩根士丹利研报建议,投资者在全球投资组合中逐步调高中国A股的比例。

  看好中国市场前景

  近期,多家外资机构发布最新研报,看好中国市场前景。高盛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付思4月11日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A股市场表现或将优于港股市场。原因在于,A股对国内政策刺激更为敏感,且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小。

  对于海外资金的仓位,付思表示,年初以来,全球主动型基金和海外对冲基金在此轮AI行情驱动下有小幅加仓,但整体依然处于历史低位,可卖出空间有限,下行风险较小。中长期来看,全球配置型资金在A股市场有回流和轮动的可能性。

  此外,外资机构也认为目前A股估值较低,具有更高的韧性。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当前,沪深300指数和全部A股的静态市盈率为11.7倍和13.8倍,分别较五年均值低0.7个标准差。目前A股市场的股票风险溢价仍比长期均值高出1.7个标准差,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放眼全球,当前沪深300指数的估值较之MSCI新兴市场(剔除中国)指数有12%的折价,溢价低于21%的历史平均水平,“较低的估值水平可能使得A股市场具有更高的韧性”。

  政策组合拳效果显著。自去年9月下旬以来,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出台以及经济数据向好,让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不断提升,外资对中国股市的配置意愿已显著回暖。

  德意志银行集团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斯蒂凡.霍普斯近期表示:“A股ETF在去年9月份和10月份刺激政策公布时资金流入显著,政府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明确支持以及DeepSeek的崛起,都引起了散户投资者还有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

  外资机构也关注到“稳股市”政策“组合拳”的实施效果。付思表示,从信心的支撑上来讲,这一轮中央汇金等“国家队”资金买入已经稳定了市场情绪,长期来看,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也将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尤其是中国养老金的权益投资比例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或将释放出更大的潜力。

  从投资策略来看,对全球投资者而言,A股市场与其他市场有较低相关度,呈现良好的防御性。联博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朱良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历来主要由内部因素驱动,因此成为境外投资者分散风险的较好标的。整体来看,当前中国市场的估值比较低,还有很多现金流健康的优质企业,这些因素让中国股票市场很有吸引力。”

  聚焦科技、消费等板块

  对于投资主线,外资机构主要聚焦AI、消费、高股息等板块。

  路博迈基金首席市场策略师朱冰倩认为,虽然近期科技板块调整幅度较大,但中国正处于科技转型的长期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仍是政策重点,因此中长期看好中国科技股后市的表现。

  付思表示,建议关注受益于内需的消费板块(如服务互联网、医药)和高股息个股。她解释称,高股息的个股依然受到海外投资者青睐,近期上市公司回购也变得更为积极,投资者防御配置需求显著增加。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副总经理郭鹏称:“在科技创新、绿色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国正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增长潜力。”

  此外,银行业仍具配置吸引力。高盛中国金融行业分析师杨硕表示:“当前A股和港股银行股的股息率为4%至6%,对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者具备吸引力。如果银行能够加大分红力度,股息率会更有吸引力,或触发估值重估。”

  孟磊建议投资者在“价值”和“成长”两者之间进行战术性再平衡。大盘股可能在短期内因其相对较高的防御性而跑赢市场。在行业偏好方面,孟磊表示,战术上看好受益于国内政策利好的行业。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返回首页举报 >

655

+1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

18:17

今年以来,“固收+”基金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和认可,部分公募基金公司凭借“固收+”基金实现弯道超车。近日,中邮创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闫宜乘表示,在利率波动和权益市场起伏环境下,“固收+”基金的平衡特性有助于分散投资风险,增强组合的整体稳定性,这也是基金公司规模增长的关键驱动力。截至去年底,公司管理的公募规模达到619亿元,其中固收类产品占比超过70%,而“固收+”产品贡献显著。产品优势凸显在当前利率下行、权益市场波动的环境下,随着投资者理念的日益成熟,投资者更加注重资产的稳健增值,“固收+”基金已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闫宜乘表示,当前,调整“固收+”策略中的资产配置十分关键。在固定收益部分,考虑到债券收益率低位回升但性价比仍不高的情况,最好采取低仓位低久期的配置策略。同时,需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数据和货币政策走向,当经济数据向好、货币政策收紧预期增强时,适当降低久期,减少利率风险;反之,则可以适度增加久期,提高债券资产的收益。在信用债投资上,严格筛选信用资质良好的债券,避免信用风险。在权益资产配置方面,闫宜乘认为,权益资产配置策略应以均衡配置为主,采用“正股红利+成长”的哑铃策略。正股红利类资产具有稳定的股息收益,在市场波动时能起到稳定器的作用;成长类资产则能捕捉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投资机会。(证券日报)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