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集团同比去年减碳近五成;子公司因质量违规,被暂停国家集采申报资格一年半
【编者按:ESG年报解读是搜狐财经及价值公司100联合发起的针对各公司ESG报告披露情况的解读专栏。参考上交所《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港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守则》等文件,迭代完善各行业ESG星级测评体系标准,并以最新标准为依托,以2024年公司ESG报告为主要数据来源,对公司2024年环境资源、社会责任及公司管治进行评价】
出品 | 搜狐财经
研究员 |王晓潇
太极集团以中西成药制造为核心业务,拥有13家制药厂、20余家医药商业公司,是目前国内医药产业链最完整的公司之一。
受托生产药品 集采中标后出局
第十批国家集采逐步在各省份落地之际,国家联采办发布公告,决议取消四川海梦智森的间苯三酚注射液药品中选资格。同时,将四川海梦智森和受托生产企业四川太极制药列入“违规名单”,暂停这两家企业一年半内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活动的申报资格。
此次药品持有人和生产企业在集采中标后又一起被“罚下场”,缘起四川药监部门的一次检查。据四川省药监局官网发布的2025年第一期药品生产检查结果通告,由持有人四川海梦智森委托四川太极制药生产的小容量注射剂(间苯三酚注射液),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
药监部门认为,受托生产企业部分批次产品关键生产过程出现偏差,未按规范要求开展偏差处理,而持有人未能对受托生产企业有效监控,决定分别暂停两家公司间苯三酚注射液的生产和上市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第十批国家集采间苯三酚注射液时,四川海梦智森以每支0.22元的价格中标,是9家中标企业的最低价。当时,这一中标价格引发不少关于其是否能覆盖合理生产成本的争论。
上述违规企业中,受托生产方四川太极制药是老牌上市药企太极集团的二级子公司,穿透后,太极集团持有该公司74.65%的股权。
太极集团旗下产品曾数次在国家集采中标。事实上,在即将落地实施的第十批集采中,除了前述受托生产的间苯三酚注射液以外,太极集团还有两款自行申报的药品中标,分别是子公司西南药业生产的氟尿嘧啶注射液,以及四川太极制药生产的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
目前,太极集团尚未就此次违规事件原因、对公司生产运营及未来参与国家集采机会等方面的影响作出回应。
太极集团一直较为关注质量风险。在历年的报告中,公司屡次提到,随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飞行检查、跟踪检查以及频繁的评价性抽检成为常态等,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保证规范化运行,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设备更新、人员培训、研发等方面。
当前,公司下属企业的所有药品生产线均已顺利通过 GMP 符合性检查。依据GMP要求,公司针对旗下各生产厂制定了涵盖生产、质量、安全、设备、人员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标准的一致性,并坚持实行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
在2024年的ESG报告中,公司首次将“产品质量安全”认定为对公司和利益相关方双重重要性第一位的议题。供应商管理方面,2024年公司的2853家供应商中,近20%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不过,太极集团在质量管理绩效披露透明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制药板块为例,对于官方质检和客户委托第三方检测频率与结果,集团是否针对制药板块控股子公司开展的GMP审计、质量体系评估等一系列关键质量管理活动,均处于信息空白,外界难以获取全面且准确的信息来评估其质量管理成效。
子公司陷入补税风波
董事会治理方面,太极集团董事会由13名董事构成,其中独立董事5名,非独立董事8名,董事数量尚未达到公司规定的员额要求。8名非独立董事中,5人来自实控人央企中国医药集团,2人来自穿透后的二股东重庆涪陵区国资委,还有1人来自太极集团内部管理层。
近半年来,太极集团董事会经历了一番调整。今年3月,董事会的5名非独立董事宣布辞职。除一人到龄退休外,其余4人均因工作安排变动离职。随后,公司公告宣布增补5名董事。而去年10月,原董事长退休后,太极集团还迎来了新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当前董事会已“超期服役”。根据太极集团最新的公司章程,董事任期三年,而其第十届董事会任期已于2024年6月届满。不过,公司曾公告称,鉴于换届选举工作仍在筹备中,为保证董事会、监事会工作的连续性及稳定性,换届选举工作将延期进行。
此外,太极集团在税务合规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今年3月,太极集团发布子公司补缴税款公告称,根据官方检查以及自查,子公司西南药业、中药材公司应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等共计约1亿元,其中西南药业需补缴所得税8000万元;中药材公司需补缴增值税及滞纳金2000万元。
而据太极集团ESG报告,目前,为提升合规运营能力和运营管理的数字化水平,公司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搭建财税一体化管理平台,打通业务、财务、税务管理系统之间的壁垒。
外部评级良好 减碳成果显著
外部第三方评价方面,以ESG评级为例,太极集团当前为BBB级,排在国内制药行业上市公司前20%分位,在环境、社会及治理三个维度下得分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公司在环境维度的表现较为领先。
碳排放总量方面,2024年,太极集团经统计的运营碳排放(范围1,2)总量为1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比去年同期下降45.65%。从营收排放强度来看,每百万元营收对应的排放强度为9.12吨,与上一年相比下降31.43%。
公司碳排放总量的下降具体表现为,范围1直接燃烧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下降36%,范围2外购能源产生的碳排放降幅超过五成,根据ESG报告中的信息,公司减排方式主要是从能源管理、设备升级提效以及清洁能源利用等维度协同。
具体来看,减少能源浪费上,太极集团建立起完整的能源管理体系,采用数字化和互联网5G+云自控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提升使用效率上,与专业单位合作对锅炉、空调等重点设备进行改造。此外,公司优化用能结构,全面使用高效低氮天然气锅炉,增加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在购电中提高绿色电力比例。
财务数据方面,太极集团2024全年实现营收123.8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两成,补税后的净利润为0.27亿元,同比下降96.76%。
50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