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诚健华2024年继续亏损,核心产品奥布替尼收入达10亿元
3月27日晚间,诺诚健华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6.6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4.41亿元。
营收主要来源奥布替尼
在诺诚健华实现商业化的两款产品中,BTK抑制剂奥布替尼是诺诚健华首个实现商业化的产品,于2020年12月获批上市,已在国内获批三项适应症。2024年度,奥布替尼(宜诺凯)销售额为10.00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49.14%。照此计算,奥布替尼贡献了诺诚健华同期99%的业绩。
在奥布替尼上市前的2019年、2020年,诺诚健华的营收分别仅为124.7万元、136.36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41亿元、-3.91亿元。随着奥布替尼上市,诺诚健华营业收入大增。2021年-2023年,奥布替尼的销售额分别为2.41亿元、5.66亿元、6.71亿元,对应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42亿元、6.25亿元、7.385亿元。
其中,2021年,得益于与渤健就奥布替尼治疗多发性硬化达成的授权合作确认约7.76亿的首付款收入,公司营收猛增至10.42亿元,净利润-6455万元,亏损额大幅收窄。不过该合作于2023年2月宣布告吹。抛去这一因素,近几年,奥布替尼的销售收入占诺诚健华总营业收入均超过90%,随着奥布替尼销售收入的增长,诺诚健华的亏损也在逐步收窄。2022年-2024年分别亏损8.87亿元、6.31亿元、4.41亿元。
除奥布替尼外,2022年12月,诺诚健华旗下药物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获香港卫生署批准,用于治疗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条件的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成人患者,该药还获批在大湾区及博鳌超级医院作为临床急需进口药品使用,这是一款靶向CD19的Fc结构域优化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从财务数据来看,该药贡献的业绩有限。
多家证券机构研报分析认为,2024年-2026年,诺诚健华主要收入来源依然将是奥布替尼血液瘤相关适应症的贡献,虽然归母净利润在这三年预计依然为负数,但亏损幅度将进一步收窄。
研发支出持续加大
研发费用高昂也是导致诺诚健华持续亏损的原因之一。2018年-2024年合计亏损额超51亿元,在2024年年报中,对于亏损的原因,诺诚健华表示,主要由于公司大部分产品管线仍处于新药研发阶段,尚未形成销售,研发支出金额较大,且报告期内产品的销售收入尚不能覆盖所有成本及费用。
2021年、2022年、2023年,诺诚健华研发费用分别为7.33亿元、6.49亿元、7.57亿元。2024年,诺诚健华的研发费用为8.1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57%。
诺诚健华主要专注于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的一类新药研制,以奥布替尼为核心,诺诚健华在开发覆盖所有重要的血液肿瘤靶点的创新药,奥布替尼还在开发包括多发性硬化症在内的4个自免疾病适应症。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已布局多个全球前沿靶点,覆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应性皮肤炎等。在实体瘤方面,布局了单抗、双特异性抗体及小分子。截至2024年年底,诺诚健华正在进行30多项处于不同临床阶段的全球试验。
诺诚健华在研管线在逐步进入收获期。2024年年报中披露,奥布替尼新适应症用于治疗一线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预计将在2025年获批,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疗法用于治疗不符合ASCT条件的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年患者,预计将在2025年上半年获得BLA(生物制品许可申请)批准。
此外,诺诚健华也在积极寻求授权合作机会。今年1月,诺诚健华与康诺亚联合宣布,将CD20×CD3双抗ICP-B02授权给Prolium,诺诚健华和康诺亚将获得1750万美元首期等付款,最高5.025亿美元里程碑款及销售分成。
长城证券(002939)指出,诺诚健华早期依赖于奥布替尼,在血液瘤市场积累丰富渠道资源和影响力。中短期内,Tafasitamab若在内地获批上市,有望持续拓宽血液瘤市场。ICP-723、奥布替尼自免适应症、TYK2抑制剂等自免、实体瘤领域产品若能顺利上市,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诺诚健华现金和相关账户结余77.6亿元,现金流充足。不过,新药研发、生产、商业化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过程。诺诚健华也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公司预计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并将持续亏损。公司未来预计将继续产生较大规模的研发费用。如果公司在研新药产品未能完成临床试验或未能获得监管部门批准,或未能获得市场认可及商业化,可能将无法盈利,可能将造成公司现金流紧张,公司未来亏损可能进一步扩大。
25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