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清仓小米股票:十年盟友变对手,从资本联姻到业务竞争,家电与科技巨头的“分道扬镳”
2025年3月28日,美的集团(000333)(000333.SZ)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已彻底清仓所持小米集团(01810.HK)股票,结束了双方近十年的资本纽带。这一动作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曾经的战略盟友为何分道扬镳?背后折射出怎样的行业变局?
减持历程:十年套现近20亿,精准踩点估值周期
2015年战略入股:美的以12.73亿元投资小米,彼时小米以手机业务为主,智能家居布局尚未成型,美的看重其互联网基因与生态链整合潜力。
分阶段套现:2020年首次减持套现8.76亿元,2023年减持5918万元,2024年清仓套现超9亿元,累计获利近20亿元。
估值高点退出:2024年小米股价攀升至34.95港元高位,美的选择此时清仓,实现财务收益最大化。
美的对小米的投资被定义为“财务投资”,随着小米上市后股价累计涨幅超200%,清仓也属正常资本退出。
家电领域“短兵相接”
小米白电业务爆发:2024年小米空调出货量达680万台,冰箱、洗衣机分别增长30%、45%,直接冲击美的7000万台空调的市场份额。
生态协同转向竞争:小米以高性价比和智能互联抢占年轻消费者,倒逼传统家电企业加速智能化转型。
全球化扩张:美的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超40%,需资金支持越南工厂扩建及工业互联网研发,年报明确“退出非核心股权投资”。
ToB转型:加码新能源、自动化等ToB业务,年报提出“聚焦智能制造”,与小米的ToC生态形成差异化路径。
未来展望:从“盟友”到“对手”的双向博弈
竞争领域延伸双方在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全球化市场的重叠加剧,美的需在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间平衡,小米则面临生态协同与盈利能力的挑战。
美的清仓小米,既是财务投资的圆满退出,亦是业务战略的主动切割。这一决策折射出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科技企业在智能化浪潮下的竞合常态:资本纽带终将让位于市场逻辑,而行业变革的齿轮从未停转。未来,两者在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的较量,或将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的边界与可能性。
46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