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利润目标如何达到?有退,更有进
3月30日,复星国际发布2024年度业绩,总收入1921.4亿元,产业运营利润49亿元,其中四大核心子公司的收入贡献超过70%。
在业绩发布会上,郭广昌透露“复星现在一年49亿、50亿左右的产业运营利润,未来五年希望能翻一番,争取要达到100亿左右的产业运营利润”
从49亿元增长到百亿,这绝非一个简单的“小目标”。 而比起年报里的数字,近年来被管理层反复提起的“有进有退”,似乎正在释放出不一样的信号,也不禁让人发问,复星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退出800亿资产,实现双赢
过去,复星曾被外界比喻成一间大超市,产品齐全、产业丰富。作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复星旗下产业涉猎的行业确实广泛。然而过去几年,复星开始主动退出了一些海内外的项目和资产。
在今年2月的的亚布力论坛上,郭广昌便坦言,“我们主动退出了一些非核心、非主业的资产,不仅是在国内,国外也做了不少退出。我算了一笔账,过去两年我们差不多主动卖了800多亿的资产。”
不过,复星的退出并非的“贱卖资产”,比如复星出售德国私人银行HAL,这家拥有近230年历史的私人银行,是德国、奥地利及瑞士地区为数不多的独立全牌照银行之一,从事私人及企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流动及非流动资产的资产管理。复星管理的8年时间里,HAL的管理规模提升近7倍,利润提升15倍,自2016年投资HAL以来至出售,复星在该笔投资上的内部收益率近14%。与此同时,复星还保留了HAL的基金服务业务,拥有近2000亿欧元的管理规模。
“有一点我是非常自豪的,就是我们在退的时候,不仅能卖的掉,而且还能卖的好,同时也让我们合作伙伴做到了双赢。”之所以能够在退出的时候,实现双赢,复星产业运营能力的贡献不可忽视 “我们之所以卖的好,是因为我们不是仅仅投资了一个企业,而是把每一个企业当作亲儿子在养,数年如一日的投入赋能各种资源,逐步打造出了一个个有价值的企业。”
进击,聚焦核心优势产业
如果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近两年复星的“退”更多的是对于“聚焦主业”战略的践行。
复星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早已成长为一家全球家庭消费产业集团,拥有深厚的产业运营能力,而且非常清楚的知道自身的优势产业是哪些。复星所退出的,大多是重资产、非优势产业的项目,而围绕着家庭客户,围绕着大健康、生物医药、文旅、保险等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却在不断开拓、深耕。
■
在生物医药领域,2024年复星增持了旗下Car-t细胞治疗平台复星凯瑞的股权,达到100%,这一举措将极大的提升复星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
■
在文旅领域,“超级地中海”项目正式启航;同时,复星推动复星旅文的私有化,让其能够更灵活地快速发展。
■
在全球化的布局上,复星也正在用优势产业和产品叩开新兴市场的大门,在中东市场复宏汉霖与沙特阿拉伯SVAX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海南矿业(601969)成功收购阿曼油田权益;
■
而在创新领域上,复星更是不吝啬。2024年,复星的科创投入达到69亿元,在全球建立起超过20家科创中心,复星医药(600196)的研发投入达55.54亿元。在AI应用领域,复星推出PharmAID决策智能体平台,提升了药物研发的速度和效率。
进退之间,靠“手艺活”完成资产重新配置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复星退出的是重资产、非核心项目,进的是围绕优势产业的,有巨大想象力成长空间的创新产品、创新产业(300832)。
同时,在复星看来,“进”并不意味重投入,30年产业运营经验积累下的“手艺活”,让复星有机会开拓了很多拥轻合重的轻资产的业务。
由当地政府牵头出资、复星旅文进行轻资产管理的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二期项目已经签约落地;深圳大鹏金沙湾轻资产项目正式签约,将落地大湾区首家Club Med;复星医药联手深圳市引导基金等设立人民币5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正式落地,项目不断推进中。
这也是复星“有进有退”所要达成的目标,“进、退就是资产重新配置的问题,我们要把更多的资本用于退出,重资本反而会进一步退出。”通过进退,复星完成了资产的重新配置,让资源聚焦到已经形成优势的产业,获取更大更好的发展。
27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