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新能源时代的“新型石油”
全世界向新能源的转型已成必然,这也给用于制造电池的金属带来了天文数字般的需求。国际能源署预计,全球需要数以亿吨计的电池金属来实现能源和运输系统的脱碳。于是,人类把目光投向了海洋。
海洋中的电池金属主要以多金属结核的形态存在,包含铜、钴、镍、锌、锂、以及稀土等制造电池所需的一切,大小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不等,有些甚至可能超过一米――被业内人士称为新能源时代的“新型石油”。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的报告也称,深海多金属结核“可以大大改变包括镍和钴在内的关键金属的供应前景”。在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ISA)于2002年通过了《多金属结核勘探条例》之后,迄今的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深海多金属结核资源的电池金属探明储量有400万吨,指示储量有3.4亿吨,另外还有1100万吨的预测储量。
当地时间周四,专研深海多金属结核勘探业务的加拿大公司The Metals Company(金属公司)宣布,其完成了对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Clarion Clipperton Zone,CCZ)的海洋研究活动。来自多家世界领先的海洋科学机构的研究人员考察了在该地区进行金属结核采集作业的潜在影响,旨在从深海多金属结核中获取关键的电池金属。
该公司称,CCZ地区的多金属结核矿床是地球上最大的已知未开发镍资源,其中所含的电池金属足以为10亿辆电动车提供动力;而且与陆上采矿相比,开采海底结核矿床的社会和环境影响都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察已经是金属公司在过去一年中进行的第五次考察活动了。公司CEO Gerard Barro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次考察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将有助于优化工程和项目计划,确保能够以尽可能“轻”的动作将深海多金属结核矿产提升至海面,以尽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金属公司预计,该公司将在大西洋进行初步的采集测试,随后在今年晚些时候再于CCZ地区进行采集系统测试,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多金属结核的商业开采。
不过,俄罗斯圣彼得堡矿大博物馆研究员Maria Sulimova指出,迄今为止,人类尚无成熟的技术和设备能够有效开采3500米-5000米深度的多金属结核;寻找最具成本效益的开采方法还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至于以工业规模获得多金属结核中浓度最低的稀土的方法,可能在“10至15年后才会出现”。
环保人士则一直在呼吁禁深海采矿,称这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而宝马,沃尔沃,三星,谷歌等巨头也于今年3月底宣布暂停使用深海开采的矿物来制造电池。
0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 上海传重磅!重组潜力股名单出炉!
- 高位股跳水!多只牛散持仓股大跌,游资活跃度创阶段新高
- 千亿巨头罕见大涨!6G大消息,2030年后进入商用阶段
- 全球AI监管新纪元:欧盟AI法案的影响与挑战
- 春节8天 2025年法定节假日安排来了
- 吃药新能源跑高速 新华长城中邮太保瑞众等人寿保险公司大举“加仓”
- 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全国赛在常州开幕
- 中证1000自由现金流指数报3323.98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重汽等
- 侃股:别把规范类退市不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