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纸头版内容精华摘要(12月27日)

2023-12-27 06:41:40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导语: 27日四大证券报纸内容精华摘要有:中国证券集体诉讼和解第一案生效 7195名科创板投资者获2.8亿余元全额赔偿;交易所发布 2024年休市安排 除夕当日休市;自主品牌加速冲击高端SUV市场 问界M9盲订超5.4万辆

  中国证券报
  民营银行高息策略 料难持续
  日前,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纷纷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部分银行3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步入“1时代”。在多轮降息之下,民营银行也逐步对存款利率进行调整,但整体上依然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部分产品年化利率仍高达4%。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民营银行在品牌运营、客户基础、融资渠道等方面与其它银行存在一定差距,提高存款产品定价有助于获客和揽储。此外,净息差优势是民营银行可保持较高存款利率的原因之一。但在目前降息大趋势下,民营银行高利率策略或难以持续,需形成差异化定位,发展好数字金融,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优服务强监管防风险 金融“活水”支持实体经济
  回望2023年,多项涉及金融监管领域的机构改革落地,为金融工作带来新局面、新气象。监管引导下,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入实体经济,投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铺平道路。
  展望2024年,优化金融服务、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料构成金融工作底色。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新的定向政策工具有望陆续出台;围绕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更多行业规范文件料蓄势待发;针对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更多方案举措呼之欲出。
  国资委: 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
  12月25日至26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总结2023年国资央企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表示,要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提高中央企业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会议指出,2023年,中央企业价值创造导向更加鲜明,1至11月实现利润总额2.4万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万亿元、同比增长9.1%,研发经费投入9000多亿元、同比增加近700亿元,企业发展质量更优、基础更实;现代化产业布局全面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力度空前,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速提质,重要能源资源保障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力度明显加大,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创新体系建设、创新成果产出持续加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启动实施,重点改革任务加快落地,监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服务“国之大者”坚决有力,区域战略对接实现新进展,不计成本保民生保大局,对外开放合作取得新成果;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不断强化,党建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正风肃纪反腐持续从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政策暖风频吹 并购重组迎来机遇期
  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今年以来已有111家上市公司首次披露重大重组事件公告,远超过去年同期80家水平。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建立完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民营企业并购重组也有望得到更多政策支持。市场人士预期,在更加包容创新的机制下,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将迎来机遇期。
  上海证券报
  集运指数期货跌宕起伏 上期能源频频出手调控
  短短2个交易日,集运指数(欧线)期货走势跌宕起伏:12月26日,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主力合约再度涨停,而该合约在25日曾大幅下挫。业内人士认为,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本轮行情演绎既有逐利资金的驱动,也有红海事件炒作的影响,后市运价或将“淡季不淡”。
  12月26日,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再度走强,主力合约EC2404触及涨停,涨幅为16.99%,报1498.7点。前一交易日,该合约盘中最大跌幅超过13%,临近午盘企稳回升,最终收报1330点,下跌1.38%。
  12月26日盘后,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下称“上期能源”)再发《关于对相关客户采取限制开仓、限制出金监管措施的公告》,对当天5组10名客户在EC2404合约上开仓交易数量超过交易限额,1组2名客户在EC2404合约、EC2406合约上开仓交易数量超过交易限额的违规行为,决定采取限制开仓5个交易日、限制出金的监管措施。
  市场人士提醒,因12月26日EC2404和EC2406合约出现单边市,根据交易所相关风控规定,12月27日EC2404和EC2406合约涨跌停板幅度将调整为20%,交易所保证金比例将调整为22%。交易者应当及时关注相关涨跌停板幅度和保证金比例的要求,合理评估仓位,理性参与期货市场。
  港股2023:“推陈”,更待出新
  2023年,香港资本市场改革先行,有收获,也有阵痛。
  这一年,港股改革摁下“加速键”——港交所增设“18C章”,向未商业化特专科技公司敞开大门;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落地,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地位;港股“朋友圈”不断扩大,更多国际发行人可在港申请第二上市……
  这一年,改革路上挑战重重——受美联储加息等外围因素扰动,恒生指数跌至近10年来的低位;截至12月22日,香港IPO市场今年以来募资总额尚不及2022年的一半,港交所在全球IPO市场集资排名跌出前五……
  多部门将出台系列举措 合力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2月26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进展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会上表示,总体来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畅通国内大循环、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交易成本、释放内需潜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介绍,接下来,在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等方面将有一系列举措出台,包括:研究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顶层设计,推动构建开放透明、规范有序、平等竞争、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新体系;持续推进新业态新领域准入放宽;研究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商品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促进国内国际市场高效联动,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释放内需潜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的重要抓手。”李春临说。
  交易所发布 2024年休市安排 除夕当日休市
  12月26日,沪深北交易所发布2024年部分节假日休市安排显示,除夕当日(2月9日)休市。根据安排,2月9日(星期五)至2月17日(星期六)休市,2月19日(星期一)起照常开市。另外,2月4日(星期日)、2月18日(星期日)为周末休市。
  证券时报
  破产重整的生意与博弈:共赢之下难掩利益倾斜
  年末,A股“保壳大战”火热上演,越来越多的ST公司正期待通过破产重整涅槃重生。
  2023年11月以来,上市公司密集公告破产重整进展,
ST榕泰、ST新联、ST东洋等14家公司的重整计划获法院裁定受理或批准,在常态化退市机制下,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开启“加速跑”。
  如果说破产清算意味着“倒闭”,破产重整则意味着“重生”。自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首次引入重整机制以来,A股共有超过100家公司顺利执行了破产重整计划。通过债务调整、业务重组、资金注入等方式,一批危机边缘的上市公司得以摆脱财务困难,恢复正常运营。
  破产重整实际是围绕欠债主体的利益再分配过程,为债权人、债务人、投资人、股东等各方提供了协商博弈的途径,以求实现多方共赢。实践中,由于地位和话语权的不同,不同利益群体在重整的利益再分配中,权利让渡和收益获取水平相差甚远,客观上形成一定程度的利益倾斜乃至利益冲突。如何应对利益冲突,实现利益平衡仍是重整计划施行的难点。
  中国证券集体诉讼和解第一案生效 7195名科创板投资者获2.8亿余元全额赔偿
  12月26日,上海金融法院审理的投资者诉科创板上市公司泽达易盛(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泽达易盛”)及其实控人、高管、中介机构等12名被告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以调解方式审结。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小投服”)代表7195名适格投资者获2.8亿余元全额赔偿。该案是全国首例涉科创板上市公司特别代表人诉讼,也是中国证券集体诉讼和解第一案。
  2023年4月,泽达易盛因在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在披露的年度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被中国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4月28日,12名投资者将泽达易盛及其实际控制人、高管,相关中介机构等起诉至上海金融法院,请求判令泽达易盛赔偿投资者差额损失、佣金及印花税损失,其他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7月21日,中小投服受部分证券投资者特别授权,向上海金融法院申请作为代表人参加诉讼。上海金融法院决定适用特别代表人诉讼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根据特别代表人诉讼“默示加入、明示退出”的规则,最终本案适格投资者为7196名(下称“全体原告投资者”)。经测算,全体原告投资者损失金额总额为人民币2.8亿余元。
  考虑到涉案事实认定相对清晰,上市公司实控人、高管,中介机构及直接责任人员有一定偿付能力,且均有积极赔付意愿,为有效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减少违法事件对资本市场特别是科创板市场的负面影响,上海金融法院决定组织各方开展调解,促进纠纷实质性化解。其间,有1名投资者申请退出调解,最终参与调解的投资者为7195名。
  中航沈飞拟定增 募资不超42亿元加码主业
  中航沈飞600760)12月26日晚公告,拟向包括航空工业集团和航空投资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不超过1.54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2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投资于沈飞公司局部搬迁建设项目、复合材料生产线能力建设项目、钛合金生产线能力建设项目、飞机维修服务保障能力提升项目、偿还专项债务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中航沈飞作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试验、试飞、维修与服务保障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
  在中航沈飞本次募投项目中,拟使用19.22亿元的募资用于沈飞公司局部搬迁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为86.36亿元。中航沈飞计划通过局部搬迁建设完成现有核心能力在沈阳市域内的异地转移,优化结构布局,拓展发展空间,为进一步提升科研生产任务保障能力奠定基础,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项目实施后将为未来科研生产保障任务奠定良好基础,对公司业务带来间接效益。
  此外,中航沈飞拟将4.86亿元募资用于复合材料生产线能力建设项目。复合材料成型技术是目前航空领域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航空防务装备复合材料用量均在大幅提升。
  泽达易盛案诉讼和解 示范震慑意义深远
  备受关注的泽达易盛案在2023年年底以调解方式审结,7195名投资者获2.8亿余元全额赔偿。作为首例涉科创板上市公司特别代表人诉讼和中国证券集体诉讼和解第一案,该案在我国证券民事诉讼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方面,该案系证券集体诉讼中首次出现和解,不仅降低了投资者的维权成本,也兼顾了偿付能力、证券市场风险、诉讼资源、行业声誉等因素,为往后的证券集体诉讼提供了“和解实现双赢”的示范意义;另一方面,该案将起到强有力的震慑效应,表明司法机关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有利于促进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和证券市场风险化解。
  该案中,各方达成调解有诸多有利条件。除了事实认定相对清晰外,上市公司一方态度积极,其他3家中介机构及直接责任人员有意愿通过积极赔付投资者向证监会申请实施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为调解提供了契机和资金保障。投保机构积极高效履职,也为调解提供了协商便利,最终促成赔付方案的达成。
  2019年修订的《证券法》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首单证券集体诉讼案“康美药业案”以法院判决结案。泽达易盛案以调解方式审结,则是证券集体诉讼和解工作的首次成功尝试,不仅填补了判例上的空白,更是基于“惩治首恶”、“实质解纷”、“归位尽责”等原则的有益探索。
  证券群体性纠纷具有涉诉主体范围广、案情复杂、争议问题多等特征,案件经历一审、二审,诉讼流程一般在一年以上。即便审结之后法院判定投资者可以获赔,上市公司在长期诉讼、二级市场波动等负面影响下,偿付能力非常有限,投资者胜诉权益无法得到及时保障。往大处看,旷日持久的诉讼也会对行业声誉、资本市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证券日报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2024年央企改革发展重点工作突出抓好“六个着力”
  12月25日至12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提高中央企业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会议强调,要坚定履行党中央赋予国资央企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重大使命,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硬道理,深入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不断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企业要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更加注重提升五个方面的价值,即更加注重提升增加值,进一步树牢正确发展观、政绩观,坚定不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提高中央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更加注重提升功能价值,进一步强化战略意识和功能导向,高水平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更好体现在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更加注重提升经济增加值,优化资本投向和布局,坚决遏制盲目投资冲动,减少低效无效资本占用,形成更多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质量;更加注重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进一步增强加快产业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危机感紧迫感,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新的产业支柱,加大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提升品牌价值,树立高目标追求,关注表外资产,不断提高企业品牌附加值和品牌引领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更好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国资央企落实落地。
  中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高级合伙人陈和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上述会议内容来看,一是强化围绕“两核”(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创造,更加注重提升五个方面的价值,既有宏观层面对国民经济贡献的国有经济价值和功能价值,又有中观层面的产业价值,还有微观层面的效率价值和品牌价值,是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层面价值的统一;二是强化围绕“三大作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发挥的稳增长,这是对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基调的国资央企方案,要稳增长、稳预期、稳风险;在科技创新、新型工业化、新产业300832)新赛道、新质生产力、精益化运营管理等方面要体现“进”和“立”,“破”的则是一些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建设现代新国企。
  会议强调,为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2024年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总体保持“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不变,具体要求是“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即中央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利润总额、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协同增长,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同比改善,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持续提高,整体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风险,坚决当好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性力量、带动我国产业体系全面升级的引领性力量、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力量。
  ST公司年末保壳进行时:债务豁免、破产重整频现
  据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A股共有23家ST公司净资产为负,8家ST公司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且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部分公司已经拉响退市警报。
  临近年末,不少
ST公司为了避免退市各出奇招。而对于相关公司的保壳手段,监管层给予高度关注,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包括ST同达、ST天沃、ST佳沃、ST园城、ST左江等在内的多家公司收到监管关注函。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安光勇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退市新规实施后,上市公司之前惯用的突击创收、并表等保壳伎俩逐步失效。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不得不付出更高的成本,通过向上市公司注入新资产、无偿赠与以及债务豁免等方式进行保壳。投资者要擦亮眼睛,坚持价值投资,远离风险警示股,不要赌上市公司保壳是否能成功。”
  目前来看,对于一些
ST公司来说,控股股东成了不可或缺的“救星”。
  华为将设立超高清技术实验室 产业链公司联合布局万亿元新赛道
  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日前披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复同意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设立“超高清技术创新与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超高清技术实验室”)。批复明确,该实验室要围绕超高清产业链,在内容生产、传输分发、终端呈现等领域开展全链条的关键性基础性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为推动超高清端到端全产业链升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12月26日,华为相关负责人就此消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将与产业链企业共推行业标准及开放生态落地。
  “目前中国超高清产业整体规模达数万亿元。设立超高清技术实验室,有望通过超高清视频联盟主导、华为等头部企业拉动的方式,进一步推动超高清标准、终端硬件、传输、内容生产等全产业链的统筹和协同发展,带动产业链逐步完善及超高清技术在5G、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的快速落地。”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董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自主品牌加速冲击高端SUV市场 问界M9盲订超5.4万辆
  临近年末,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火热,新车型密集排队登场,无论是SUV、轿车还是MPV车型,包括华为、小米、“蔚小理”、吉利等在内的车企都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这场跨年营销,晒出自己的技术成果或产品,意图进一步提升销量。
  12月26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华为全场景发布会上宣布,“地面上能看到的最好SUV”问界M9起售价为46.98万元。随后,赛力斯601127)方面也公布了目前的盲订订单数――超过5.4万辆。
  记者了解到,问界M9是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的问界品牌旗下的第三款车型,也是华为技术的集大成者。谈及问界M9,余承东表示,其“将重新定义1000万元内最好的智能SUV车型”。
  事实上,“上量”是华为智选车即鸿蒙智行在2023年的关键词。今年9月份,借助Mate60系列手机的流量光环,“投入5亿元升级”后的问界新M7一经上市,便收获市场热烈反响。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定订单已经超过12万辆。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川宁生物
  • 中海达
  • 鲁抗医药
  • 正丹股份
  • 蔚蓝生物
  • 凌云股份
  • 国联股份
  • 溢多利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