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全年盈利,顺丰同城多元化矩阵业务结出“硕果”

2024-03-28 12:01:24 来源: 证券时报网

  线上下单、线下接单,30至60分钟便可收货,“所见立即得”、万物到家已走进千家万户,这就是“即时零售”迅猛发展下的消费红利。从外卖餐饮到商超货品,再到个人物品等,都可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到达消费者手里。据沙利文报告统计,2023年中国即配行业订单规模达到约408.8亿单,同比增长22.8%,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13.1亿单,未来5年保持年均14.7%的两位数增长。

  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众多“玩家”布局,经历了较长一段“亏损期”后,行业终于迎来了盈利的拐点。日前,顺丰同城(09699.HK)公布2023年全年业绩,收入为123.8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1.1%,总单量同比增长超过三成。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净利润为6490万元,毛利7.95亿元同比大增93.5%,毛利率连升6年至6.4%。

  顺丰同城作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商,是如何实现量、利双增的?梳理其财报,我们尝试逐一拆解背后的盈利“密码”。

  多元化业务筑实基本盘B端+C端齐头并进

  从餐饮到零售、从电商到服务、从商家到消费者,在大部分的消费零售场景中,几乎都能看到顺丰同城骑手的身影。自成立起便聚焦本地餐饮、同城零售、近场电商、近场服务等四大新消费核心场景搭建业务,使得顺丰同城能最大程度满足当前消费者即时需求、即时满足的新消费价值主张,也是其能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抢占各品类订单,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全年盈利的关键。

  拆解其实现盈利的关键指标可发现,业务多元化无疑是最大“功臣”。同城配送方面,公司同城配送服务的收入为73.87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面向商家的同城配送实现收入约52.3亿元,同比增长12.3%;面向消费者的同城配送收入为21.68元,同比增长14.2%。

  商家方面,截至2023年底,平台上的年度活跃商家规模达到了47万。

  这背后的两大驱动力不容小觑:一是下沉市场的迅速崛起催生了庞大的即配需求,2023年,平台上有超过一半新增门店来自下沉市县,县域收入同比增长147%。有行业数据显示,分布在三四线等下沉市场的零售店铺数量占全国传统零售小店总量的90%以上,下沉市场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超过7亿,即时零售潜在用户超过2.5亿,餐饮外卖的潜在用户超过3亿。因此,即时配送在下沉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头部客户增长势头强劲,连锁客户占比有所提升。在不少头部客户为高峰爆单、等餐时间过长、闲时人员闲置等痛点所困时,顺丰同城通过加强其所在商圈的运营效率,有效实现了双方的降本增效。年报显示,2023年,顺丰同城实现重点商超客户的突破,茶饮配送收入同比增长75%,医药、美妆、母婴、宠物相关产品与珠宝等零售品类收入同比实现高双位数增长。

  深耕商家服务的同时,顺丰同城还不断渗透到C端业务。据悉,顺丰同城的“帮送、帮取、帮买及帮办”服务已覆盖生活帮忙、医疗健康、商务代办等个人工作和生活场景。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平台上的年度活跃消费者接近2050万人,个人业务2021—2023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超34%。广泛的业务范围促成了C端用户对顺丰同城品牌的高认知度,与此同时,背靠顺丰集团也使其获得更多高质量用户。

  不难看出,同城配送服务作为顺丰同城的主业和基本盘,为整体收入增长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作为顺丰同城业务结构多元化的主攻点,也提供了更多的增长点。在传统物流服务追求“半日达”“小时达”的高要求之下,顺丰同城基于同城即配和同城快递有越来越多的协同点,以弹性运力推动同城物流、同城快递提速,也借此提高了订单密度、增加业绩收入。年报显示,2023年顺丰同城“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的收入同比增长35.9%。

  抢抓“非餐”高质量增长机会与本地生活平台共造生态圈

  企业步入盈利,一般是由市场需求、订单规模、业务表现、成本控制等多因素助推,但究其根源是公司业务结构的持续升级优化。在多元化布局的同时,顺丰同城精准定位市场增长需求,抓住高质量增长机会,这体现在其这一两年深度聚焦“非餐”即配需求场景。

  据沙利文报告显示,当前即时配送主要服务于餐饮外卖和即时零售领域,其中餐饮外卖发展相对成熟,渗透率高达24.5%,而即时零售对整体商品零售当前仅有约2.1%的渗透率。据了解,非餐品类附带更多高价值、高需求、高标准的配送服务需要履约,而相比传统餐饮配送,这些场景能为即配平台带来更高的高客单价和更高附加值,成本比重降低,盈利能力自然能得到加强。而顺丰同城全品类、精细化的非标配送能力更能适应这类服务。“非餐”场景已逐渐成为顺丰同城利润增长强有力的支撑点,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非餐场景收入同比增长21.2%。

  此外,在当前流量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中,用户的注意力不断被分散、电商平台获客成本持续上升,电商“大厂们”不约而同地“押宝”即时零售。而顺丰同城则不仅仅聚焦服务,更是与各大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一起做生态,在过去的几年中顺丰同城此类动作开始凸显,尤其是上年其“朋友圈”愈发壮大。

  比如,与抖音合作全面接入外卖、直播电商、抖音超市“小时达”等到家场景;与阿里合作,覆盖大部分的阿里生态内即配业务场景,成为天猫超市的主要服务商之一;与滴滴合作,接入了滴滴快送,聚合头部之力打造高质量即配体验,提供覆盖300多个城市的同城件配送服务。顺丰同城与电商平台之间的合作之所以能如此“顺滑”,仍然得益于其持续优化的非标服务能力,使其能够深入到销售链、供应链等全流程搭建一站式解决方案,持续挖掘多元化订单。

  各类业务得以一一落地执行,背后离不开每一个“骑手”。上年出台的《关于促进即时配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特别阐明,要注重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和人身安全保障,以及即时配送骑士们的职业进阶、人生诉求等,这些都成为各平台在飞速增长期后必须直面的议题,同时这也是平台构筑核心竞争力的着眼点。2023年,顺丰同城的年活跃骑手进一步扩大至95万名,同比增长21%。顺丰同城在年报中多次提及对骑手的重视,用具体举措践行“将骑士视为第一用户”的理念。

  发挥“独立第三方”优势加大“含科量”提升履约效率

  据商务部数据测算,预计2025年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巨大的蓝海吸引了多方商家、即配平台积极入局。而在布局多元化业务,且能获得各品类订单过程中,“独立第三方”的角色是顺丰同城有别于同行的最大优势。

  放眼当下,除了顺丰同城之外,国内即时配送领域的其他“玩家”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大多数都和商流平台绑定,或者由商流平台所建立。顺丰同城“独立第三方”的属性,能在四个方面获得竞争力:

  一是,第三方属性使其不需要与其他平台竞争流量。无论是线上的商流平台,还是线下的品牌商家,都能安心与其合作,不担心会与自己形成竞争关系,在本地生活领域有巨大合作空间。

  二是,能将服务的选择权交给客户,有利于部分商家借助顺丰同城打造定制化、差异化的品牌形象。

  三是,第三方的属性能让定价回归服务本身。第三方平台的服务大多以物流定价,而不以整体订单的百分比扣点进行定价,这样就能释放更多利润空间,更能受到品牌方和商户的欢迎。

  最后,在反垄断市场政策之下,一家独大的商流平台已成历史,商户逐渐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构建私域在内的全渠道配送闭环需求日益提升,第三方独立即配平台重要性日益凸显。

  第三方的属性让顺丰同城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八方客商,然而,规模越大的同时,也意味着管理的场景越多,成本越高,如何“降本增效”是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对此,顺丰同城自主研发了CLS智能即时物流系统,进行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以释放规模效应。与此同时,“四轮运力”“无人机运力”的加持,让多点送、接驳送、半日达等服务能够融合调度,从而提高了履约效率。财报显示,2023年,整体平均配送距离有所增加,时效达成率约为95%。

  综合来看,公司化运营后经历了五年的发展,顺丰同城已构筑起较为夯实的“护城河”:全场景矩阵稳定基本盘、第三方稀缺定位最大化收获订单、智能调度技术迭代带来结构化增量、政策的支持、市场的巨大空间等等,都推动其不断突破“即配”上限。

  值得注意的是,早前,顺丰同城开展过亿港元回购,充裕的现金流表现出稳健基本面。此次率先实现全年盈利,意味着其已从量变实现质变,并开启盈利正循环之路。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浩丰科技
  • 天和防务
  • 科大国创
  • 吉大正元
  • 国盛金控
  • 格尔软件
  • 川大智胜
  • 奥维通信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