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热点:产量基因编辑应用许可助力粮食产能持续提升

2024-05-10 17:07:52 来源: 卓创资讯
利好

  【导语】2024年作为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实施首年,关于粮食产能提升的目标讨论备受关注。其中对于国内未来能否实现利用基因技术扩大粮食产能方面,目前可以说从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条例,到具体行政部门监管目标,再到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方面,都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机制保障和实现路径。尤其是近日对玉米产量性状改良的基因编辑品种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审核通过,或将成为未来玉米产量提升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农业农村部最新审批信息显示,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经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合格,9项首次发放生产应用安全证书(2项基因编辑植物、6项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和1项转基因植物),55项有效期满续发生产应用安全证书(4项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和51项抗虫棉)。其中对于基因编辑产量性状改良玉米179AC19-13-13和基因编辑抗病小麦MLO-KNRNP经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合格,予以发放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据农业农村部2008年以来生产应用审批证书可查纪录显示,对产量性状改良玉米以及基因编辑抗病小麦的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发放均属首次。这也与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升单产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的表述相契合。

  2024年4月8日,国务院印发《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重点提到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从我国种植制度、栽培模式以及技术到位率来看,国内粮食产量提升空间相较国际领先水平而言仍然巨大,而由于耕地面积的相对有限,单产水平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因编辑作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审批落地,首先体现了基因技术相关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向粮食领域的倾斜。过去,对于玉米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的审批主要聚焦在抗虫及抗除草剂相关的性状改良上。而今年首次对产量性状改良的基因编辑玉米生产应用的许可,将成为我国玉米单产规模再上台阶的重要起点。同时小麦相关的基因编辑品种应用审批也属首次,抗病性状的提升也将为小麦未来增产打下基础。

  其次,基因技术在粮食种子领域的应用范围扩大,将从技术层面提高对优势产量品种育种效率,降低传统育种选育过程中性状表达的不稳定性,使作物选育的目标实现过程更加精准。

  第三,从许可落地到实际大范围生产应用,仍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对当年作物生产将没有明显影响。从证书的发放到实际种植应用,中间还将经历生产试验、制种等周期,所以政策落实到产量提升产生实质性改变,或仍需要3-5年的时间。据了解,国内水稻新品种证书发放到品种落地种植的经历周期大约为5年,也可见这其中种业产业发展的长期价值。

  回顾历年关于转基因大田作物生产应用安全许可品种,多围绕抗虫棉品种展开,少数有对大豆高油酸性状提升、玉米抗虫抗除草剂性状改良的转基因生产应用许可,比如大北农002385)集团的多项双抗转基因玉米品种在近几年陆续获得了生产应用及生产经营许可。而本次对玉米产量和小麦抗病的基因编辑品种应用安全审批,既是首次落地,更意味着后续在国内政策层面支持下,基因编辑粮食品种的生产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中泰化学
  • 雷曼光电
  • 五方光电
  • 沃格光电
  • 胜蓝股份
  • 三超新材
  • 荣盛发展
  • 新晨科技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