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官宣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首条产线2025年底完工

2024-05-27 17:03:07 来源: 证券时报网

  讯,“我们将实施三步走战略,加速推进全固态电池装车量产。”5月24日,上汽清陶总经理李峥在“向新十年上汽集团600104)新能源技术发布会”上透露。同天,上汽集团在发布会上宣布“首条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建成贯通倒计时500天正式启动”,上汽清陶的首条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将在2025年底完工,一期产能规划0.5GWh。这意味着,上汽集团在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有了清晰的量产时间表。

  上汽清陶是上汽集团和清陶(昆山)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清陶能源)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上汽集团和清陶能源的股权比例为49%、51%,该合资公司是上汽集团推进固态电池产业化应用的重要布局。

  资料显示,清陶能源成立于2016年,由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策文团队领衔创办,是全球固态锂电池产业化的领跑者。

  在2020年、2022年,上汽集团通过基金方式参与投资清陶能源,比如,通过嘉兴颀骏一号及嘉兴创荣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累计对清陶能源投资约2.835亿元,间接持有清陶能源约4.20%股权。同在2022年,上汽集团宣布与清陶能源共同设立固态电池联合实验室,推动固态电池材料、电芯与系统的联合开发。

  2023年5月,上汽集团宣布,拟通过嘉兴创颀与嘉兴颀骏一号以42.60元/股的价格认购清陶能源新增股份,追加投资额不超过27亿元。由此,上汽集团累计对清陶能源投资约29.835亿元,间接持有清陶能源约15.29%股权。

  2023年8月,上汽集团公告,拟与清陶能源合资成立上汽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即上汽清陶),合资公司上汽清陶将通过开发安全性能、能量密度、成本均优于传统锂电池的新一代固态电池产品,加快固态电池产品在公司量产车型上的规模化应用。

  “上汽技术中心是最早一批做固态电池研究的,刚开始是技术中心和清陶的研究合作,后来是上汽跟清陶成立联合实验室,最终目的在于产业化。清陶主要的优势和长处在于做电池,我们的优势是车,成立上汽清陶是将双方最好的资源放进去,就是从材料到设备,到电池管理、系统、PACK,形成创新联合体,上汽作为链主加快推动产业的进步,推进固态电池的量产,解决上半场里面最大的不足。”5月23日,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院长祖似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上汽、清陶能源的合作历史做了介绍。

  由此,上汽集团和清陶能源完成了技术合作、通过基金方式参与投资、成立联合实验室、追加投资、成立合资公司上汽清陶等一系列动作。而此次上汽清陶官宣“首条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建成贯通倒计时500天”,意味着双方合作的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已经明确,有了清晰的量产时间表,产业化进度提速。

  李峥表示,对于全固态电池的装车量产,上汽清陶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产品液含量降低至10%,目前应用于智己L6车型的光年固态电池已经实现该目标,该产品实现了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第二步是产品液含量降低至5%,拓宽材料选择范围,进一步降低成本;通过固态电池技术的提升,加上体量和规模的增加,成本将进一步下降,产品液含量将降至0,即最终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

  具体而言,上汽的全固态电池基于聚合物—无机物复合电解质技术路线,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该产品的能量密度更高,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体积能量密度超过820Wh/L,电池容量能够超过75Ah;安全性能更好,在针刺以及200℃热箱的场景下,能够确保电芯不起火不爆炸;适用范围更广,固态电池低温容量保持率超过90%;物料成本更低,基于材料和工艺的简化和创新,从电芯端到PACK端,单位成本最多可降低40%。

  上汽集团进一步表示,2026年,上汽全固态电池将实现交付量产,并完成样车测试,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是传统动力电池的一倍以上;2027年,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智己新车将实现量产,并正式交付用户;后续,能量密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至500Wh/kg。(厉平)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6-18
上汽集团
击败了92%的股票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中期趋势正处于反弹阶段。
长期趋势已有358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99.43亿股,占流通A股85.11%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4.41元。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