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到第二个苹果,山东前首富没了1200亿

2024-06-20 10:15:40 来源: 和讯网

  歌尔股份002241)想要再造一个果链龙头的计划,终究是泡汤了。

  5月27日,歌尔股份旗下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终止创业板上市进程。

  自2020年11月,歌尔股份决定分拆歌尔微上市起至今,已有三年多的时间。那时,歌尔股份还是苹果最看重的供应商之一,作为果链龙头、“苹果概念股”,在资本市场获得了足够的关注度和声量。

  无奈在2022年底,歌尔股份被苹果“砍单”后,便没了好光景。

  6月19日,歌尔股份盘中18.48元/股,市值630亿元。距离其市值高点,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已蒸发了超1200亿元。

  对于身处苹果供应商序列的果链企业而言,靠苹果吃饭一直存在着两难:在智能手机的红利期,依赖苹果一家企业就能挣得盆满钵满;但过度依赖又会受制于人,陷入增长的瓶颈。

  意识到既是幸运,也可能是枷锁,越来越多的果链企业都在寻找新的出路,歌尔股份也不例外,“去果化”、押注元宇宙已有一段时间,但目前来看还没能完全撑起其业绩的增长,不但2023年的营收和净利双双下滑,更交出了近五年来最差的一份成绩单。

  山东前首富,靠苹果吃饱

  曾几何时,手机产业链有一句名言:得苹果者得天下。

  进入苹果供应链的好处不言自喻,因为苹果对零部件的要求极为严苛,能给苹果供货,更容易得到其他客户的认同,同时,资本市场往往也会给予更高估值。所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制造行业对加入苹果供应链的态度一直很积极。

  “Apple的200家主要供应商中,有151家在中国生产”——在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的苹果公司展台上,这是一条最醒目的标语。

  为人熟知的果链企业也不胜枚举,过去十年间,为苹果代工iPhone的立讯精密002475)股价翻了近30倍;蓝思科技300433)成为国内玻璃盖板领域的头羊企业,还把业务触角伸向光伏领域;德赛电池000049)更一跃成为电池之王,业绩碾压老对手飞毛腿。

  果链的光环更成为助推企业上市的一剂强心针,2024年,汇成真空301392)就将冲刺创业板。

  歌尔股份也是其中的一员。这个名字也许令人陌生,但它制造的产品很多人都使用过,作为AirPods第二大苹果代工厂,它曾拿下国内苹果AirPods代工40%左右的份额。华为FreeBuds耳机、Meta和Pico的VR眼镜,也部分来自歌尔的答卷。

  《山东商报》发布的2023年“山东创富榜”上,歌尔股份姜滨家族以119.02亿元身家,排在潍坊富豪榜首位。三年前,在同一份榜单上,姜滨家族还曾以975.44亿元财富,问鼎“山东首富”。

  姜滨属于白手起家。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山东潍坊无线电八厂,担任技术员。2001年,他和妻子一起创办了潍坊怡力达公司,生产手机里所需的微麦克风等声学电子产品,后演进成为歌尔声学,最终更名歌尔股份。

  姜滨家族很有生意头脑。姜滨的弟弟姜龙亦是如此,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前往美国马里兰大学读博,是不折不扣的学霸。毕业后,姜龙负责为歌尔开拓美国市场,成功虏获了谷歌、索尼、微软、三星等大客户,打虎亲兄弟的故事曾在业内广为流传。

  踏着消费电子的热潮,2008年歌尔便成功在深交所上市,但公司真正驶入快车道,还是在2019年,正式切入苹果AirPods组装业务,并很快担起全球AirPods第二大代工厂,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果链明星公司。

  2021年12月底,歌尔股份迎来巅峰时刻,股价摸到57.45元/股,市值超过1900亿元。

  也是在这个春风得意的阶段,歌尔股份开始酝酿孵化歌尔微,按照原本的设想,如歌尔微能够顺利上市,姜滨将再造一家百亿级上市公司。

  作为歌尔股份的副牌,歌尔微的主营业务为MEMS(微机电系统)研发,MEMS通常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无线耳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等消费电子产品上,是常见的传感器。

  这也意味着,歌尔微的经营主业也离不开苹果的扶持,果不其然,在顺利分拆后,苹果也成为它的第一大客户。

  公开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歌尔股份来自苹果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42.9亿、277.6亿和332.4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基本都在40%以上,严重依赖苹果。

  在外界眼中,歌尔股份的生命周期和摔打沉浮,都和苹果牢牢绑定,随着苹果产品的变迁而左右。

  风暴雨来得很快。2022年11月8日,歌尔股份发布公告,称收到境外某大客户的通知,暂停生产其一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外界议论纷纷,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的一份研报内容,则将市场的担忧血淋淋地公之于众:歌尔股份暂停生产的产品可能为苹果AirPods Pro 2。

  歌尔股份当时回应称,这一变动预计对2022年度营收的影响不超过33亿元。但市场的阴影还是很快笼罩下来,公告的第二天,歌尔股份开盘即跌停。

  作为同船人,歌尔股份遭遇“砍单”后,歌尔微也不能独善其身,收入骤降。现在,上市宣布搁浅,一场近四年的资本盛宴破碎,也揭开了果链企业的冷暖内幕。

  谁被苹果扼住咽喉

  2024年中,苹果公司的市值再次突破了3万亿美元,回归全球第一,风光无两。

  这背后是漂亮的业绩支撑。2月2日,苹果发布2024财年第一财季财报,该季度苹果实现营收1195.8亿美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为339.2亿美元,同比增长13.1%。

  但是,拆解苹果财报不难发现,这家科技新王如今的核心增长点早已不再与果链企业密切相关的硬件上。

  服务收入,才是当下的摇钱树。财报数据显示,软件生态给苹果带来的收入在逐年增加。目前,苹果拥有超过20亿设备的保有量,为其服务业务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App Store、Apple Care+、Apple Music和捆绑式订阅的Apple One都为苹果带来了显著的增长,预计到2025年,服务收入将占据苹果总营收的25%,这也意味着苹果的服务年收入将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

  面向未来,苹果将爆发的野望,放在了AI身上。在WWDC 2024上,苹果宣布将与OpenAI合作,ChatGPT将整合到新一代苹果操作系统中,Siri支持调用ChatGPT-4o,提供文生图等功能,苹果也正在推进其他公司大模型产品的接入,计划利用AI跑马圈地。

  这种情况让依赖苹果供应链生存的中国企业,时常出现业绩波动和股价跳水。

  “果链一哥”立讯精密的股价便不如往年风光,虽然在2016年至2020年,其营收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靠着苹果吃到饱。但苹果作为其第一大客户,一丝风吹草动,对立讯股价的影响都立竿见影。

  “当苹果凭借服务板块保持高速增长,又搭上了OpenAI的顺风车,果链巨头却只有苹果这一条大腿,在产品和技术上也不一定拥有最核心的竞争力,资本市场不太看好,也不足为奇。”一位手机行业分析师向和讯商业坦言。

  在他看来,果链企业很容易被苹果拿捏。加入苹果局,可能会换来业绩显著提升,但失去的却是话语权,凡事都要看苹果的脸色行事。

  苹果一直都是供应链管理大师,深谙制衡之术。在选择供应商时,苹果习惯为每类零部件配置2-3个水平接近的供应商,迫使供应商互相制衡、内卷价格。例如在智能耳机代工上,没了歌尔股份,还有立讯精密可以选择。

  而供应商如果产品或者管理水平下滑,则会被苹果无情踢出局,如果没有其他大客户挽救于万一,便会在产业链中地位坍塌,甚至洗牌出局。

  欧菲光002456)就是前车之鉴。2016年,欧菲光提供手机镜头模组进而打入果链,双方的合作一度让欧菲光的业绩暴涨,2018年营收超500亿元,市值最高达到700亿元。但楼起楼塌,转瞬之间。

  2021年3月,欧菲光发布公告,称收到境外特定客户的通知,该客户计划终止与公司及其子公司的采购关系,后续公司将不再从特定客户取得现有业务订单,而这个特定客户正是苹果。受此影响,欧菲光不仅股价暴跌,归母净利润更连续三年亏损,2020-2022年,三年合计亏了接近100亿元,直至今日都缓不过气来。

  逐渐认识到被苹果拿捏的果链,都在谋划转型。

  摆脱苹果,没那么简单

  真实的供应链关系处于动态变化中,与客户关系、产业更替交织相关,谁也不敢多下注,更不愿提前下车。即便是和苹果亲密合作多年的富士康,也时常面临苹果的选择与制衡。

  尽管顶着世界一流代工厂的名号,但富士康处于产业发展生产链的最底端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富士康很早就谋划过转型之路。

  2019年郭台铭淡出决策层后,新董事长刘扬伟为富士康划定了多个火热概念的转型方向,内容涵盖了AI、工业互联网和新能源等。

  例如在近年火热的新能源赛道中,不但发布了两款全新自主开发的电动车Model B跨界休旅和Model V电动皮卡,在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固态电池、半导体等关键零部件领域中,都不乏富士康的身影。

  实际上,不只是富士康,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让众多果链企业看到了摆脱苹果依赖症的希望。

  此前,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拟与奇瑞新能源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根据协议,立讯精密和奇瑞汽车将在2022年5月之前成立合资子公司。立讯精密将在造车这件事上投入100亿元,购买奇瑞汽车的股份,目标是成为业内领先的Tier1厂商(车厂一级供应商)。

  自救不易。两年时间过去,立讯的汽车大业看不到明显进展,焦虑依然悬在心弦。反倒是收购工厂动作不断,为牢牢绑住苹果这棵大树,增加更多筹码。

  除了造车,其他果链企业为了摆脱对苹果的依赖,也是想尽了办法。

  2021年,元宇宙概念兴起,歌尔股份开始把未来的方向,押宝在VR/AR身上,更频繁地接触Meta和Pico,争取订单和收入,这已经体现在被歌尔寄予厚望的智能硬件业务板块中。中泰证券600918)曾在研报中提到,截至2021年,歌尔在高端VR/AR整机代工领域中市占率接近80%。

  可一轮投资热潮过后,VR/AR行业在2023年踩了一脚急刹车。

  这一年产业里的一件大事,就是字节跳动宣布Pico团队大裁员,让百亿的VR/AR投入打了水漂。“优化”公开信中,Pico创始人周宏伟也无奈表示:“VR行业处于非常早期的状态,此前我们对行业和市场的发展估计得比较乐观,但实际上没有预期的那么快。”

  这盆冷水也同样浇在了歌尔头上。2023年,歌尔股份实现营收985.74亿元,同比下滑6.02%;实现归母净利润10.88亿元,同比下滑37.79%。其三大主营业务几乎全线遇阻,智能硬件、智能声学整机和精密零组件业务的收入分别同比下降了6.93%、6.55%和7.23%。

  无奈的歌尔股份,正在认清现实。一方面仍要努力开辟新业务,另一方面,还是需要抱紧苹果的大腿,这样会让姜滨更有安全感。

  好消息是,虽然VR赛道还处于爆发前夜,但也不乏新机会。

  2024年初,承载着行业期待的苹果Vision Pro头显问世,拆解其零部件时发现,除M2和R1视觉处理芯片由苹果自研外,其余均由供应商提供,这次也不乏中国厂商的支持,约有64%的零件和组装来自中国,其中歌尔股份作为扬声器模块供应商出现,拿到了Vision Pro供应链的入场券。

  不难发现,尽管果链极力想摆脱对苹果的依赖,但百转千回间,当苹果进入到新的领域时,这些企业又成了最积极的那个人,想跟着吃一块肉,哪怕喝一口汤。

  果链的咽喉,依旧被苹果牢牢攥在手中。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6-27
歌尔股份
击败了98%的股票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中期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706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1.00亿股,占流通A股36.51%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8.13元。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