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背景的ST股缘何容易翻身
■韩忠益
对一些地方而言,上市公司已被视为资本平台,是一个服务于当地产业整合升级的重要载体,企业与地方政府利益融合在一起,由此,有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与当地政府的关系说不清道不明,当某一方违规时,另一方往往睁一眼闭一眼。
不久前,有两家上市公司因财务存在虚假记载被ST而受到市场的关注。一家是中泰化学,一家是国瑞科技。之所以会引发关注,是因为这两家上市公司是有国资背景的。
中泰化学公告称,公司在2022年年报中存在虚假记载被处罚,股票简称将由“中泰化学”变更为“ST中泰(002092)”,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公司的实控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资委。同一天,国瑞科技因2020年年度报告虚假记载被深交所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由“国瑞科技”变更为“ST瑞科(300600)”,公司的实控人为浙江省国资委。
中泰化学称,公司未及时披露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关联交易,2021年年报、2022年年报中存在重大遗漏;案涉公司债券及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披露的年报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相关债券募集说明书信息披露不准确。
这家被监管部门认定有“三宗罪”的公司官网显示,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支持的优势资源转换企业,于2001年12月18日成立,2006年12月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前身是1958年建厂的新疆烧碱厂。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乙炔法PVC生产企业和国内最大的氯碱生产企业。
近三年来,中泰化学营收每况愈下,到2023年持续恶化,净利润转亏。财务数据显示,中泰化学2023年营业收入约371.18亿元,同比减少28.15%;归母净利润亏损约28.6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7.76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77.8亿元,同比下降27.33%;归母净利润亏损约1.77亿元。
国瑞科技的问题是,其参与隋田力主导的专网通信业务是虚假自循环业务,无商业实质,不应确认相应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及利润。说白了,就是公司参与虚假自循环业务。2020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2.26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8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4025.77万元。其中,公司虚增营业收入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39.61%,虚增利润总额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49.68%。
根据公告,新疆证监局决定对中泰化学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500万元罚款;对相关当事人给予警告,并处以数额不等的罚款。中国证监会对国瑞科技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对郦几宁等国瑞科技时任董监高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相应罚款。
目前这两家公司的股票头顶ST帽子还在正常交易中,小散显然看得懂民资与国资背景的ST股是不一样的。以国资资源雄厚的实力,救活“体制内”的ST股似乎并非难事(事实上,国资背景的ST股真正退市的并不多)。目前ST瑞科已经获得了控股股东的大力支持,计划增持的股份数量已经过半,权益变动已经超过了1%。而且,公司作为船舶电气与自动化系统专业供应商,是专门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电气、自动化系统及其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综合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业务具有稀缺性,已经成功取得3000吨浮标船690V配电板的订单,实现了与ABB的首次合作;还为我国首艘大型豪华邮轮“爱达.魔都号”配套,完成了六千多台舱室配电箱的供货;为全球最大级别油轮“诺思先锋号”提供全船低压配电设备;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安装船——3500吨自航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提供中、低压配电控制系统。但不可回避的是,即便再有潜力,其从最高股价85元跌至现在的5元左右,投资者损失是惨重的。
不久前,监管部门表示,高度重视提升财务造假违法违规成本和涉及的投资者保护工作,积极推动构建行政执法、民事追责、刑事打击“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追责体系。刑法修正案(十一)将违规披露的刑期上限由3年提高至10年;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最高可判10年有期徒刑。财务领域造假,有其复杂性。如果有国有资产出资人及有关主管部门参与,则监管更有难度。一般来讲,国资背景的大股东,一旦造假或者虚假陈述,纰漏和窟窿更具破坏性,社会观感更差,然而,对他们的处罚力度却常常疑似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国资背景的大股东,其“关键少数”往往能量不小,常常会有恃无恐干出出格的事。事实就是,对一些地方而言,上市公司已被视为资本平台,是一个服务于当地产业整合升级的重要载体,企业与地方政府利益融合在一起,由此,有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与当地政府的关系说不清道不明,当某一方违规时,另一方往往睁一眼闭一眼。湖南有一家上市公司,最近的股价连续暴跌,其在回答普通投资者问询时,只强调自己要“做好生产经营工作,聚焦主责主业,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孵化;加快推进提质升级综合技改项目建设”等空话套话,而丝毫不透露地方政府的欠款迟迟讨不回来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家国资背景的企业做出违规的事,地方政府是否会干涉呢?所以,如何强化内部监督,对于管理或监管履职不力的,如何严肃追责问责,确实是一个课题,也是一个难啃的骨头。
0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 5999元起!苹果首款AI手机来了!
- 美众议院通过《生物安全法案》,外交部:坚决反对美无理打压中国企业
- 事关医保、集采、创新药械准入!这场会议信息量大
- 华为发布全球首款量产三折叠屏手机 多家A股公司跻身核心供应链
- 阿里重磅消息!沪深交易所发布!
- 去年美国实际家庭收入四年来首次增长 受益于通胀降温
- A股年内637位“财总”离任,非银金融离任率居前三
- 国航C919开启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进入多用户运营时代
-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中小综合指数报2571.09点,前十大权重包含泡泡玛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