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驰科技:理财分红不差钱,却向资本市场募资补流

2024-09-23 20:14:55 来源: 江苏经济报

  □记者 刘照和 通讯员 高 荣

  近日,成都佳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驰科技”)顺利拿到注册批文,离正式上市仅剩一步之遥。此前,由于聘请的保荐人华西证券002926)被证监会采取限制业务活动的监管措施,该公司的IPO进程曾经一度按下“暂停键”,经更换保荐机构后又重新启动。

  早在其IPO暂停之前,记者便曾经以《佳驰科技:企业研发能力待考,财务数据真实性存疑》为题质疑并分析了其信披资料的真实性,但企业方面并未对此给出正面回应。如今公司虽然顺利注册,上述问题却依旧存在,且难以改变企业意欲借道资本市场“圈钱”的企图。

  自有资金用于理财和分红

  再向资本市场募资补流

  招股书显示,邓龙江、梁迪飞、谢欣桐、谢建良、邓博文、梁轩瑜、佳创众合、佳科志新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具有一致行动关系;截至招股书签署之日,佳驰科技实际控制人邓龙江及其一致行动人占股比例高达71.15%。其中邓龙江持股比例为22.38%、邓博文持股比例为5.94%,二人为父子关系,梁迪飞持股比例为11.63%、梁轩瑜持股比例为2.13%,二人为父子关系,谢建良持股比例为6.75%、谢欣桐持股比例为8.31%,二人为父女关系。

  综合以上信息,佳驰科技属于典型的家族企业,这便意味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有可能存在一言堂等问题,一旦实控人在重大决策中出现失误,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良性发展,进而损害到中小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

  本次IPO,该公司拟募资12.45亿元用于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生产制造基地项目、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研发中心项目的建设,其中包括募资3亿元用于补充企业流动资金。

  然而,通过财务数据可以发现,该公司的资金似乎颇为“充裕”,近年来可谓理财、分红两不误,却偏偏又想借道资本市场募资补流,其“圈钱”目的十分明显。

  招股书显示,2021和2022年佳驰科技曾经分别向股东分红8300万元和4320万元,合计1.26亿元,按照持股比例核算,邓龙江及其一致行动人两次分红获得的金额为8979.13万元,其中邓龙江父子二人获得的分红金额为3573.98万元。

  不仅如此,佳驰科技还曾将大量资金用于理财投资。财报显示,报告期内(2021年至2023年)该公司因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分别为5.5亿元、2亿元和3011.11万元,各年度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分别为115.82万元、58.39万元和22.22万元。同时期内,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447.45万元、-14776.58万元和-6218.20万元,这也意味着企业使用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所支付的现金流出,远超赎回购买的理财产品及取得理财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流入,而这三年内取得的109.26 万元、55.08万元和20.96万元投资收益均为赎回理财产品产生的投资收益。

  那么,企业在既有资金分红,又有大量闲置资金用于购买银行理财的前提下,此次在资本市场募资补流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何在?

  对大客户形成依赖

  期间费用异常偏低

  从业绩表现来看,佳驰科技报告期内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30亿元、7.69亿元、9.81亿元,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3.16亿元、4.84亿元、5.64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呈持续增长态势,但增速呈下降趋势。

  报告期内,该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82.58%、 82.15% 和76.91% ,虽然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仍呈下降趋势。同时,该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在产品定型时点或产品批产后,存在随产品供应量上升等原因,与客户协商下调产品售价的情况,且未来存在持续的降价风险,将对公司毛利率水平造成一定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佳驰科技的应收占比却在持续走高,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合计账面余额分别为3.55亿元、6.78亿元和9.84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66.91%、 88.16%和 100.34%。这便意味着企业存在以赊销手段促进销售的可能,如此一来却增加了企业产生坏账的风险。

  不仅如此,在应收款项占营业收入比例持续走高的前提下,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却在持续下降,报告期内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40次、2.60次和2.08次。这也意味着企业的收账期在逐渐拉长,资产流动性逐步减弱,短期偿债能力不佳,长此以往将影响到企业的流动性。而且如果下游客户推迟付款进度或付款能力发生变化,公司将面临应收款项周转和减值的风险。

  同样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佳驰科技的销售毛利率远高于同行业46.15%、 46.40%、36.75%的平均值,对此公司解释为与同行业上市公司产品形态及用途上存在差异所致。

  但记者发现,佳驰科技的期间费用率均低于同行业,其中公司报告期内销售费用率分别为0.93%、0.75%、0.82%,而军工材料行业上市公司同期内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41% 、1.12% 和0.67%,除2023年之外,均远低于同行业。同时,佳驰科技报告期内产生的管理费用率分别为4.83%、3.97%、3.52% ,也远低于同行业7.65%、5.35% 、7.44%的平均值。

  那么,佳驰科技是否存在通过调低期间费用达到利润提升的故意?结合此前报道中曾经提到,该公司2021和2022年度分别有数千万元营收无法得到数据支撑,则更有理由怀疑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此外,报告期内,佳驰科技向航空工业、中国电科、九洲控股的营业收入合计占比分别为 93.31%、96.02%和 94.08%,向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合计占比分别为 94.93%、 97.04%和 96.74%,很显然已经对大客户形成了高度依赖。

  对此,该公司表示如果航空工业等主要客户的需求出现较大变化或者生产经营出现较大波动导致公司订单量下降,或公司研发和生产能力不能持续满足主要客户需要造成客户流失,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如此多的问题叠加之下,佳驰科技如果在科创板上市,是否又会出现上市即变脸的现象呢?届时广大中小投资者又该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不被侵害?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常山北明
  • 南天信息
  • 大唐电信
  • 国华网安
  • 海能达
  • 拓维信息
  • 保变电气
  • 银之杰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