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三十而立”:以产品力穿越周期

2025-01-07 21:59:25 来源: 证券日报网

  绿城,杭州房地产的一张名片,高端住宅的代表,当前土地市场上的明星房企,亦是见证中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壮大,周期波动的代表房企之一。

  2025年1月6日,是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城”)成立30周年。这30年间,中国房地产市场起起伏伏,新房年销售规模从百亿元扩展到如今的10万亿元,绿城也从一个地方性开发企业,成长为布局全国的行业翘楚。

  在房地产市场大小周期的变革中,绿城始终以产品品质立身,在市场周期波动中保持长青。“三十”而立之年,绿城顶住了楼市压力,以超过2700亿元的销售额位列百强房企第三位。回望过往三十年至今,绿城做对了什么?经历了哪些困境?未来又会如何发展?

  以“品质先行+创新赋能”铺底色

  坚持做“好房子”

  1995年,绿城在浙江杭州这片沃土上扎下了根。创业的前十年,是绿城从无到有的成长阶段,亦是奠定企业底色的10年。

  彼时,市场经济的兴起推动工业、制造业热火朝天,但房地产行业仍在萌芽阶段,充满未知与可能。在这样一个尚未完全开发的领域,绿城的第一个项目,选择了开发难度更高的别墅产品——丹桂花园。与普通商品房相比,别墅的开发显然更需要精心规划和更长的周转周期。

  在绿城的住宅营造史上,桂花城是其早年高端住宅的扛鼎之作。彼时,项目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市场积极响应,迅速实现售罄。后来,桂花城系列成为绿城在全国范围内被模仿和复制最多的产品之一,亦是行业标杆样品盘。

  打响产品力第一枪后,绿城内部却掀起了严格的自我反思,一本囊括规划、施工、景观、销售、物业管理等诸多细节缺陷的《桂花城批判》出炉,全员复盘。这份内部批判文件不仅反映了绿城对自身产品的严苛要求,更打响了“精品”在业界的知名度。

  从最初的一砖一瓦到“桂花城”再到“玫瑰园”项目的竣工,绿城创立之初对住宅产品和品质近乎偏执的严苛,可谓是坚持做“好房子”的起点。此后三十年间,产品主义思维成为绿城的核心竞争力,依靠“品质”和“创新”这两大基因,绿城不断实现产品迭代。

  时至今天,提起房地产领域的“产品主义者”,绿城依然一马当先。2022年,绿城中国成立了科研委员会,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主义。2023年以来,绿城对全国20个以上城市深入采集了1800万潜在客户,以亿计的数据,经过AI大数据分析训练,深入的了解客户、理解客户,进而代表客户在项目的前端辅助产品设计。

  总体而言,以“绿城好房子标准”为纲,以“凤起系、月华系、庐系、春月系”等引领及焕新产品系为目,以“智慧宅、健康宅、生命宅、绿色宅”为核心提升,绿城全面系统地实现了产品谱系的创新迭代。

  在品质方面,围绕最懂产品和最终客户两大战略支点,绿城通过前置创新、大设计理念,贯穿客研、投资、设计、成本、工程等全业务链条,在产品创新及工程精益管控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中指研究院《2024中国城市居民居住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绿城中国以92.9分的总体满意度得分领跑行业,并在16座城市拿下总体满意度第一,12座城市拿下总体忠诚度第一。

  绿城管理层亦多次公开强调,对自身的自画像以及定位是房企“TOP10里面的品质标杆”。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张亚东曾表示:“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定量,一个是定性。定量是我们要站在TOP10定义之中,另外一个品质标杆则是定性,即在TOP10里边我们要做到什么样的形象,做成什么样的公司。”

  以“上市筹资+引战重组”稳基本盘

  加快全国化拓展

  夯实产品品质基石后,绿城的下一步是走向规模化。2002年起,绿城走出杭州,逐步拓展至北京、上海等全国市场。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扩张步伐的加快,绿城的融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筹措资金解决发展难题,绿城将眼光瞄向了资本市场。2006年7月,绿城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融资26.7亿港元,这是绿城加速成长的起点。彼时,适逢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时期,绿城一路攻城略地。

  上市前,绿城全年(2005年)营业收入仅为25.35亿元,开发项目也主要集中在杭州。上市当年(2006年),绿城营业收入跃升至64亿元,比上年大幅度增长152%。

  2007年,绿城各项经营业绩再度取得了新的突破,实现预售收入比上年增长113%,达到151亿元。2007年底,绿城总土地储备建筑面积达2222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81%,且已在全国多地落子。

  2015年,绿城引入央企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这一年,是绿城新征程的起步之年。

  上市筹资+股权调整的双重加持,尽管其间经历了市场的跌宕起伏,但绿城完成了全国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在第二个十年的收官之年(2015年),绿城超额完成销售目标,以719亿元战绩开启了第三个十年发展新篇章。

  基本盘稳健后,绿城中国进入有质发展期。尤其是2021年以来,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绿城中国凭借稳健的财务、持续向好的业绩,投资者给出了“内房股之锚”的高度评价。优质的基本面,也让绿城中国2024年的股价实现了16.5%涨幅。

  以“理性投资+多元布局”打安全牌

  谋求“确定性”发展

  2015年至今,中国房地产市场跌宕起伏,前半程是高光时刻,后半程则是低谷徘徊,是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的十年。在这期间,绿城经历2015年至2018年的复苏期,以及2019至2021年的调整与成长,以及2022年至今的坚守期,穿越迷雾,迈向成熟。

  细看过往,在周期波动之下,绿城屹立不倒,离不开品质先行的基因、理性精准的投资以及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和稳健安全的财务盘面。

  在产品迭代和创新方面,以产品力为先贯穿三十年发展历程的背后,不断升级产品力标准,是长期主义经营理念。正如绿城管理层的共识是,无论行业的形势如何变化,绿城始终相信房企过硬的产品力是确保企业竞争力、穿越周期的重要一环。未来,绿城也将持续打磨和提升产品力。

  在拿地投资方面,绿城吸取教训,坚持谨慎原则,聚焦核心城市和高潜力板块,避免因激进扩张而陷入高杠杆困局。2024年上半年,绿城高能级核心城市的市场地位持续巩固,一、二线城市销售额占比80%,在杭州、上海、西安、北京等13个核心城市销售排名当地前十。

  在业务模式上,绿城于2020年将代建业务拆分为绿城管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城管理”)上市,孵化出全国代建第一股的同时,绿城管理以轻资产模式运营,成为绿城业绩新增长极。此外,绿城还在物业服务、养老产业等领域持续发力,构建了多元化业务发展新格局。

  在稳健财务盘面方面,确保资金安全永远是绿城的第一原则,这是底线。“公司每个阶段买地的额度都是通过谨慎的现金流模型测算排布而成,根据销售情况以及对市场后续判断,以比较谨慎的角度来精准投资。”绿城中国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郭佳峰曾向《证券日报》等媒体如是称。

  更重要的是,2024年,绿城不仅妥善解决了当年到期债务,还提前完成2025年3亿美元的境外债务置换,守住了债务安全底线。在行业内多家“千亿房企”债务违约之际,截至2024年6月底,绿城在手货币资金为751.33亿元,创历史新高。与此相呼应的是,降本增效,亦是绿城近年来的重要经营逻辑。中交集团入股后,绿城的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平均融资成本从2015年的7.3%一路下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4.0%。

  在市场波诡云谲的第三个十年,“绿城打出了建设‘好房子’、理性投资、安全偿债等多种组合安全牌,为未来发展夯实基础。”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经历30年的蜕变与成长,展望未来,对于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式的变化,张亚东并不悲观,在他看来,绿城在变化中占据一定的先机。正如其所示:“下一步我们更需要接近的目标是,作为一个产品主义者,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房子,来满足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绿城有很多机会,会做得更好,继续努力。”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海得控制
  • 雄韬股份
  • 太辰光
  • 顺钠股份
  • 中恒电气
  • 华塑科技
  • 海鸥股份
  • 寒武纪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