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企业的2024年:盈利、降本、熨平
在经历了“史上最严峻漫长”的猪周期考验后,生猪养殖业终于在2024年迎来了春天。继头部猪企5月跨过成本线后,在量、价齐升作用下,养殖端于三季度全面开启“赚钱模式”。
关键词一:盈利,从暴亏到暴赚
回顾养猪企业的2024年,第一个关键词是盈利。众所周知,2023年的猪周期低谷,让养猪业几乎是“全军覆没”、全员亏损。而到了2024年,情况发生了180度大转变,养猪企业实现了大面积的盈利。
截至2024年三季度,上市猪企中,龙头牧原股份(002714)以104.8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居于首位;温氏股份(300498)以64.08亿元位居第二位。
此外在年度数据方面,A股多家生猪养殖公司在近期披露了2024年相关业绩,数据总体亮眼。其中,作为行业“市值一哥”的牧原股份8日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70亿元至1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8.75%至522.21%,成功扭亏为盈。
正邦科技(002157)当天发布了2024年12月份生猪销售情况简报。简报显示,该公司2024年12月销售生猪59.37万头,环比上升11.46%,同比上升29.74%;销售收入7.27亿元,同比上升108.68%。2024年全年,该公司累计销售生猪414.66万头;累计销售收入53.21亿元,同比上升11.71%。
唐人神(002567)发布公告称,2024年12月,该公司生猪销量55.24万头,同比上升53.91%,环比上升11.6%;销售收入合计约9.75亿元,同比上升81.45%,环比上升2.03%。2024年全年,该公司累计生猪销量433.62万头,同比上升16.8%;销售收入约78.51亿元,同比上升33.16%。
归因来看则是养猪产能减少带来的猪肉价格回升。2024年初,农业农村部公布《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引导生猪产能有序调减。
据央广网报道,在明确的调控信号引导下,中国生猪产能高位回调,3月份生猪价格触底。4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3986万头,比2023年底减少156万头,回到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5月份养殖扭亏为盈,8月份达到每公斤20.35元的年内高点。
(图片来源:中国养猪网)
2024下半年,在生猪养殖盈利较好的情况下,养殖场户总体保持谨慎和理性,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始终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今年前10个月,生猪头均盈利204元,同比增加278元。预计全年头均盈利约200元,上年为亏损76元。
关键词二:降本,成本控制能力是养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个关键词则是降本。成本,一直以来都是养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多轮猪周期的洗礼下,往往是成本领先的企业能够在大浪淘沙中屹立不倒。因此,在许多年前,成本就为养猪业所重视。
在周期低谷,成本管控能力与现金流管理能力是养殖企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作为市场的参与者,企业必须致力于自身主营业务能力的提升,持续降本增效,通过良好的成本管理及现金流管理能力保证公司穿越周期低谷。
近年来,随着养殖端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管理上数据化覆盖程度不断提升,行业对成本的认知和追求有了进一步发展。成本,已经成为当前养猪企业最关心的指标。
而与以往历次猪周期相比,2024年最显著的变化,是各类养殖主体在繁育效率、饲养效率、疫病防控等方面的降本增效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行业平均养殖成本降至16元/公斤以下,而牧原等头部企业降至13元/公斤左右,且仍有下降空间。行业成本的不断下降迭加头部企业的巨大影响力,改变了生猪市场竞争的底层逻辑,从以往的拼规模、拼资金、拼渠道转变为拼成本、拼管理、拼技术。
具体来看,头部猪企凭借规模、技术、资金等优势,不断巩固自身地位。牧原股份依靠“全自养、全链条、智能化”模式,实现养殖全程精细化管控,成本一降再降;温氏股份优化“公司+农户”模式,强化农户培训与管理,提升整体养殖效益。腰部猪企为求生存,在细分领域发力,或专注土猪、黑猪等特色养殖,如云南的“凉都跑山猪”,以生态、肉质鲜美抢占高端市场;或深耕本地市场,与商超、屠宰场建立紧密合作,保障销售渠道稳定。
关键词三:熨平,多举措降低猪周期影响
第三个关键词则是“熨平”。除了降本,养猪企业们还通过种种方式来尽可能的熨平猪周期的影响。
面对无法避免的猪周期,猪企们尽可能的探寻新出路,多元化发展成为破局关键。其中开拓新市场是一条路径,部分中腰部猪企将目光投向海外,东南亚、非洲等地对猪肉需求渐长,且养殖技术相对落后,为国内猪企提供机遇。例如,今年9月,牧原股份与BAF越南农业股份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始探索海外发展。据介绍,牧原股份将为越南BAF公司提供猪场设计和建设、生物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推动越南养猪产业向更高效率、更高品质、更加绿色的方向发展。
无独有偶,在近期披露的多份投资者调研纪要中,海大集团(002311)表示,海外的产能建设与扩张将是资本开支的重点,公司在养殖资源丰富的越南、印尼、厄瓜多尔、埃及等区域均有产能布局。
与此同时,海外市场被视为新希望的增长第三极。资料显示,作为率先“出海”的中国农牧企业,新希望自1999年起陆续进入15个国家和地区,经营60多家分子公司,并于近年开始在越南布局养猪场。
此外,延伸产业链也成为众多猪企的选择。向上游进军饲料、种猪领域,实现自给自足,稳定原料供应、降低成本。山西凯永养殖有限公司利用当地粮食资源优势,开展饲料加工项目,为自身养殖提供优质低价饲料;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联合育种,培育优良种猪,摆脱进口依赖。向下游布局屠宰、加工、销售环节,提升产品附加值。
结语:猪周期难以避免
综上,可以发现养猪企业的种种措施和表现背后都逃不脱“猪周期”这三个字。
回顾行业过往,在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下,生猪养殖行业呈周期性波动,一般3-4年为一个周期。当价格上涨时,新的从业者进入或原从业者增加产量,供给增加,价格下跌;当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部分从业者退出,富余产能出清,产量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上涨,循环往复。从全周期看,2023年的亏损,就是2020年极高的利润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到养猪行业,导致产能过剩带来的。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尊重市场,敬畏周期。
可以预见的是当下猪肉的向上周期已经来临。但对于猪企来说,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因为人性是不可逆的。在猪价高位的时候一定会更加乐观,在猪价底部的时候就会强化悲观情绪,这也是人性所决定的。所以猪周期只要是人在这个产业过程中,以人为主体生产的养殖行为或者是人在做这个事情就是不可逆的。
逃不过的猪周期,依然是猪企们的轮回宿命。企业能做的就是在周期起来时尽可能的攒下度过寒冬需要的燃料。
0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 疯炒!最高溢价52% 基金频发预警
- 自然人许淼操纵金陵体育股票,被证监会罚没4.7亿元
- 何立峰出席扩消费工作推进会指出,加大力度推动扩消费工作
- 坚守价值守护市值,82家企业赢“柿”而归
- 房地产积极信号 200亿盘活基金来了
- 1月10日晚间公告集锦:日发精机控股股东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 21世纪ESG热搜榜(第159期)丨多地茅台冰淇淋闭店?公司回应;山西汾酒向西藏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元
- 2024年银柿·可信赖金融机构奖公布:它们为健康市场送来汩汩“活水
- 1月10日PA6产业链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