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伊份大涨1.6倍背后:净利润亏损,微信渠道端销售占比很低
近日,来伊份(603777)股价持续飙升,1月14日报收20.33元/股,较近期低点7.8元/股上涨了1.6倍。然而,这背后并非公司业绩的强劲支撑,而是市场对其“微信小店”概念的炒作。来伊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在微信渠道端的销售占比很低,不足收入的1%,且未来增长趋势存在不确定性。与此同时,来伊份业绩持续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销售业绩面临较大压力。
公司在微信渠道端销售占比很低
1月14日,来伊份股价再次涨停,报20.33元/股,较近期股价低位7.8元/股已经上涨1.6倍。
来伊份的股价为什么会突然大涨?这背后跟市场炒作“微信小店”有一定关系。最近一段时间“微信小店”大火,这一还在测试中的功能已经被视作下一个“微信红包”。而在微信上已经建立了销售渠道的来伊份则突然化身“微信小店”概念股,并被资金持续炒作。
投资快报记者注意到,自2024年9月18日,来伊份股价下探到近年来的最低价7.8元/股,随后一路拉升:先连续四个交易日实现四连板后,稍作调整后再连收二连板,而随着腾讯宣布减持微信小店的运营公司微盟股份,“微信小店”概念股受影响,来伊份股价1月3日连着两个交易日跌停,随后又在1月9日-1月13日的三个交易日迅速拉升至三连板。
1月13日盘后,来伊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在微信渠道端销售占比很低,不足公司收入的1%,未来该渠道增长趋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公司产品、主营业务、营业模式并未发生重大变化。与以往相比,公司股票交易量大幅增长,近期公司股票价格涨幅波动较大,后续公司股票不排除存在较大下跌风险,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理性决策,审慎投资。
游资炒作拉升来伊份
来伊份股价拉升过程中,散户起到主力军作用。1月13日盘后披露的龙虎榜数据显示,营业部席位净买入4118.85万元,当日换手率20.97%,成交额11.75亿元。在过去的14个交易日中,来伊份12日登上龙虎榜。
值得注意的是,炒作背后并未出现机构资金的身影,从2024年12月23日起,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宁波桑田路证券营业部(下称“国盛证券宁波桑田路营业部”)出现在龙虎榜买一榜单上上,上榜次数为8次,包括买入5次,卖出6次,累计成交金额2.56亿元,成为操盘来伊份的“主力”。
市场传言,该营业部为著名游资“宁波桑田路”的阵地,资金量超10亿元,因其在多个妖股背后活跃表现备受市场关注。
游资偏爱“概念股”,尤其小市值、总股本适中的股票。来伊份在2024年8月最低点市值仅26亿元,短短数月内市值攀升到68亿元,增幅达161%。
公司业绩持续下滑
虽然股价大涨,但投资快报记者发现,来伊份的经营状况其实并不乐观。
2024年前三季度,来伊份营业总收入为25.2亿元,同比下滑16%;归母净利润为-4262万元,由盈转亏同比下滑1038%。2024年第三季度当季,来伊份营收为7.31亿元,同比下降18.12%;归母净利润为-5754.81万元,同比下降15.47%。
2023年全年的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也是处于下滑趋势。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39.77亿元,同比减少9.55%,归母净利润5704.54万元,同比下降44.09%,扣非净利润1169.62万元,同比下降80.43%。面对激烈的低价市场竞争,来伊份近两年的销售业绩受到了很大冲击。
以线下渠道为主的来伊份在门店规模上也遇到了增长瓶颈。截至2024年6月30日,来伊份的全国门店总数为3472家,2023年末该公司门店数量是3685家,半年内门店数量净减少了213家。
此外,2023年特定渠道团购业务萎缩显著,其中上海区域2023年上半年同比大幅减少70%。以往的零食经销商渠道在2024年未被提及。
事实上,来伊份的业绩增速下滑已持续多年。其于2016年登陆沪市A股,2017年实现营收36.36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2.35%,增速达到巅峰。随后数年,营收增速转为逐年递减。2018年和2019年,营收分别为38.91亿元、40.0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01%、2.86%。至2020年,营收增速缩水更加严重,当年实现营收40.26亿元,增速仅仅为0.59%。2021年和2022年,营收增速终于有所抬头,营收分别为41.72亿元和43.8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63%和5.03%。但到了2023年,营收不增反降,几乎倒退至五年前即2018年的水平。
销售费用高企
分析认为,严重削弱盈利能力的背后,是来伊份高昂投入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以2023年为例,来伊份的销售费用高达11.11亿元、管理费用高达5.11亿元,两项费用合计占当年营业总成本的42.75%,几近一半。
多年来,这种情况基本上没有改变过。自上市至今,其销售费用最高的年份达到13.09亿元,最低的年份也有11.06亿元;每年的管理费用也基本保持在5亿元上下。
与此同时,来伊份的研发投入则显得微不足道,其研发费用率长年保持在百分之零点几的水平,最低的年份甚至仅为0.12%。
专业人士认为,近两年,有些零食品牌的市场份额出现下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产品创新能力偏弱,市场上的零食新品类也明显较少。零食和别的商品不一样,它需要不断地快速迭代。从近几年行业的发展来看,零食头部企业的崛起也往往伴随着产品品类的创新。
未来,来伊份能否走出业绩下滑的困境?投资快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0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 2024年人民币贷款 增加逾18万亿元
- 周鸿祎开拍首部AI短剧:响应国家“微短剧+”行动 宣传普及AI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埃隆·马斯克涉嫌证券违规
- 机器人:康养机器人处于市场拓展阶段
- 政策支持加技术突破 低空旅游迎风起
- 中信证券:预计2025年上半年银行股仍有确定较强的回报行情
- 2024年新增披露重组项目75单 深市公司并购重组“焕新质”
- 中信证券:建议逢低配置煤炭龙头公司
- 小红书概念股 掀起“涨停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