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珍酒:红色老区的产业嬗变
酒中珍品、中国白酒一号工程、贵州三大酱香品牌、中国酱酒第二股……贵州珍酒的标签有很多,到底哪一个最能定义今天的珍酒?近日,“遵义@1935”贵州红色文化主题宣传活动采风团走进贵州珍酒,探访大娄山下的酱香韵味,感受革命老区的产业嬗变。
岁月留香
小寒初至,此时正值酱香型白酒第一轮次酿造期间,珍酒一号酿酒车间上空“雾气”霭霭,蒸煮酒醅生成的水汽给这座老厂房笼上一层神秘的“薄纱”,这里即是“中国白酒一号工程”原址。
所谓“中国白酒一号工程”,是指上世纪70年代国家科委牵头执行的一项国家级白酒重点科研项目,项目是以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探索“扩产万吨优质酱酒”的技术路径。经过10年9个周期试验分析,1985年,珍酒在业内最高级别的鉴定会上获得肯定。
走过半个世纪,这个车间依然充满生机。车间墙壁因微生物的附着显得斑驳,工人们还保留着纯人工的制酒方式,两个木质酒甄冒出的腾腾热气充盈整个天花板,裹挟着酒香从通风口溢出。这里是珍酒的起点,至今被活态地传承着。
一号酿酒车间所在的珍酒石子铺厂区位于遵义市汇川区北郊,距遵义会议会址仅11公里,离“黔北第一关”娄山关也仅30余公里。50年前,珍酒在这里诞生,历经十年试验、国奖摘优、改制重组,最终“二次创业”成功。如今,珍酒已步入发展快车道。
蹄疾步稳
产能对于一家酱酒企业来说很重要,有了足够的产能,才有提高品质、做大市场的基础。据悉,自2009年改制以来,珍酒已累计投资超120亿元用于增产扩能。
2019年后,珍酒由蓄势储能转入加快发展阶段。从2020年酿酒产量首次突破万吨,2021年实现投产2.1万吨,到2024年下沙季投产4.4万吨,储酒规模达到10万吨,珍酒产能在短时间里连翻几番,以酱酒行业罕见的“珍酒速度”形成了产能优势。
贵州珍酒一号车间正进行一轮次酒生产。新华网 卢志佳 摄
“2023年,珍酒营业收入达到45.83亿元,同比增长19.9%,根据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现在珍酒已是贵州第三大酱香白酒企业。”珍酒李渡集团副总裁陈国华说。
规模快速做大的同时,珍酒始终坚持提升品质,建立了从一粒粮食到一瓶白酒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近年来更是追求精细化、极致化酿造,全力酿造极致好酒。
在珍酒厂区,每位酿酒工人都有“四双鞋”,上下班一双鞋,在车间酿酒一双鞋,去食堂吃饭、厂区活动又要换一双鞋,去卫生间还有专门的一双鞋。“四双鞋”管理,意在保护车间酿酒微生物,这是珍酒践行高品质战略的缩影。
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珍酒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陈国华介绍,珍酒目前有8000余名员工,其中一大半是一线酿酒工,他们大多来自当地农村,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的就业难题。珍酒还在贵州发展高粱基地40万亩,带动4万多个农村家庭增收。
依托自身规模优势,珍酒近几年还引进了25家配套包材企业入驻遵义,促进包材本地配套率达90%以上,大力推进了遵义农业现代化、产业链条化。
登高望远
2023年4月27日,以珍酒为核心企业和旗舰品牌的珍酒李渡集团,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这是近8年来白酒行业唯一上市的企业,珍酒成为港股白酒第一股、中国酱香白酒第二股,企业发展攀上了新的高峰。在成功上市的赋能与利好带动下,珍酒的发展空间也进一步打开。
2024年年初,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这一方面,珍酒已先行布局“美酒+旅游”“美食+美酒”等业态。
依托毗邻红色圣地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珍酒将红色旅游与回厂游巧妙结合,打造了集红色文化、白酒文化、民族文化于一体的回厂游项目——“圣地之旅”,让消费者沉浸式体验红色圣地、醉美遵义的独特魅力。陈国华透露,珍酒目前正在遵义建造“珍酒庄园”,将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集山水、人文、美食、美酒、休旅于一体的全新体验场所。
出于对未来增长的考量,珍酒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目前已进驻中免集团等大型免税平台,产品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同时,珍酒正计划拓展欧洲、美国、阿联酋、日本、泰国和越南等更广范围海外市场。
登高望远,红色圣地一片“醉”美风景。根据中长期规划,珍酒剑指“产能10万吨、储酒40万吨”目标,预计将实现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带动上下游超过千亿产值的配套产业链。
0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 五部门明确三类数码产品补贴标准
- 预亏逾80亿元,光伏巨头隆基绿能何时“脱贫解困”?
- 上海:建设高能级云计算数据中心集群、开放算力平台和算力互联互通平台
- 中方:坚决反对!荷兰将再扩大对先进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
- 国务院重磅!规范中介机构服务行为
- 01月16日晚间公告集锦:隆基绿能预计2024年度净亏损82亿元到88亿元
- 1月16日PA6产业链情报
- 贝莱德:中国市场仍然具备明显投资机会 未来贝莱德集团将持续在主动权益和指数增强领域积极布局
- 超300家上市公司预告2024年业绩,“预增王”最高增长超1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