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10亿投资布局核聚变 核电新能源同发力全年发电2163亿千瓦时

2025-03-03 08:00:14 来源: 长江商报

  中国的核电巨头中国核电601985)(601985.SH)出资10亿元参股,前瞻性布局核聚变领域。

  2月28日晚,中国核电发布对外投资公告,公司拟投资10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变公司”)。

  对此,中国核电称,前瞻性布局核聚变能源领域,为未来聚变堆商业化应用打下基础。公司同时提示风险称,可控核聚变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技术突破需要长期研究和大量资金投入,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中国核电主要从事核电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与管理等,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业务,包括风电、光伏发电等,风电、光伏发电业务已逐渐成为公司平抑核电业务波动风险的重要量。

  2024年,核电、新能源发电共同发力,中国核电发电量达2163亿千瓦时,继续保持增长。其中,核电发电量同比下降,新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

  中国核电的盈利能力呈增强趋势。2015年A股上市以来,公司累计盈利约647亿元(不含2024年第四季度)。

  出资10亿前瞻性布局

  着眼未来,中国核电积极行动。

  根据最新公告,中国核电拟以增资方式参股聚变公司,投资金额为10亿元。这一事项已经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等相关会议审议通过。本次交易尚需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本次对外投资事项构成关联交易,但不会达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条件,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本次交易拟采用现金方式,不涉及公司发行股份,也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中国核电在公告中表示,为响应国家未来产业战略发展要求,落实核能“三步走”战略,推动聚变产业发展,体现中国核电在推进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和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中的使命担当,前瞻性布局核聚变能源领域,为未来聚变堆商业化应用打下基础,公司拟以增资方式参股聚变公司。聚变公司的技术研发方向和未来的产业化发展与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高度一致,因此,公司参股聚变公司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和必要性。

  早在1983年,中国就提出“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的核能发展总战略。

  2023年12月,聚变公司正式揭牌,由中核集团牵头,联合24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在四川成都宣布成立,并发布了第一批未来能源关键技术攻关任务。

  今年以来,我国核聚变领域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今年1月,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消息,该院大科学团队成功研制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经专家组鉴定,“赤霄”参数达到设计指标,也使我国成为继荷兰之后国际上第二个拥有此类装置的国家。

  核聚变能,被视为人类理想的终极能源,具有燃料丰富、清洁、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大等突出优点。可控核聚变是可控的、能够持续进行的核聚变反应,目标是实现安全、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

  据核聚变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全球聚变行业报告》,核聚变企业对商业堆的规划为2030年前3台,2030—2035年22台,2036—2040年6台。结合ITER装置及FIRE项目数据,预计2030—2035年间全球核聚变装置市场规模有望达2.26万亿元。

  不过,中国核电提示风险称,可控核聚变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技术突破需要长期研究和大量资金投入,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技术研发难度高,产业化进展周期长,投资聚变公司短期内实现盈利的可能性较低,也存在商业化落地失败风险。

  近10年累计盈利647亿

  中国核电自身具有较为稳定的盈利能力。

  2015年,中国核电登陆A股市场,当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262.0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37.81亿元,同比增长39.37%、52.98%。

  2015年至2023年,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不间断增长,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49.57亿元,较2015年增长186.07%。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曾在2019年出现了一次小幅调整,同比降幅为2.62%,其余年度均为增长。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06.24亿元,较2015年上涨约180.98%。

  中国核电的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销售的电力能源。

  近年来,中国核电积极进行核电及新能源电力(主要是风电、光伏发电)布局。截至2024年底,公司控股核电在运机组25台,装机容量2375.00万千瓦;控股核电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18台,装机容量2064.10万千瓦。今年1月1日,公司控股投资的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福建漳州核电站1号机组投入商运,公司控股核电在运机组增至26台,装机容量增至2496.20万千瓦;控股核电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变为17台,装机容量相应变为1942.90万千瓦。

  截至2024年底,公司控股新能源在运装机容量2959.62万千瓦,包括风电957.89万千瓦、光伏2001.73万千瓦,另控股独立储能电站140.10万千瓦;控股新能源在建装机容量1435.82万千瓦,包括风电237.17万千瓦,光伏1198.65万千瓦。

  2024年,中国核电商运发电量为2163.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9%;上网电量为2039.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8%。其中,核电机组发电量1831.2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80%;上网电量累计为1712.6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83%。新能源机组发电量为332.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21%;新能源上网电量326.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07%。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返回首页举报 >

600

+1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