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产业迎变革新篇:国务院政策吹风会力促中药质量提升,质量筑基传承创新共绘发展蓝图
国务院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扶持中医药行业发展。
3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一政策从全链条各环节作出顶层设计,提出8个方面21项任务,重点围绕提升质量、深化改革、传承与创新并重三方面发力,为中医药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对此,国家中医药局副局长陆建伟介绍,中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布局持续优化,集聚优势逐步显现,已成为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刘莉华认为,中药材是中医药的源头,直接关系到中药质量和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全国已形成东北、华中、西南等七大道地药材产区。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中药产业链条长,涉及环节非常多。加快构建中药全产业链追溯体系,未来数据还会实现互联互通。
在政策面推动下中医药板块持续走强,3月21日中医药概念股喜获开门红早盘上涨。其中,中国中药上涨4.27%,报2.20港元;同仁堂(600085)国药上涨3.25%,报8.90元。此外,多家券商分析认为,中药行业发展有望再掀浪潮。
事实上,以九州通(600998)医药集团旗下九信中药集团为代表的企业,持续向着打造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对此,九信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高质量发展是企业的必答题。”为破解产业链条分散、标准化程度低等难题,该企业聚焦道地药材和质量保障,构建了从道地药材种植、智能生产到终端服务的闭环生态,通过科技创新与模创新的双轮驱动,不仅实现了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更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九信中药集团CNAS实验室
九信中药集团现代化饮片车间
九信中药集团智慧中药房
中药将迎来产业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持续提速,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据陆建伟介绍,目前1100多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不断凸显以疗效为根本的防病治病优势,4.2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方便看中医、用中药。中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布局持续优化,集聚优势逐步呈现,已成为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为加快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意见》,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从全链条各环节作出政策支持和部署,提出8个方面21项任务,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突出以提升质量为主线。二是突出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三是突出传承与创新并重。具体在推进中药材生产高质量发展方面,中药材生产持续发展、布局优化,中医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尤为重要。
从市场角度看,2023年中药行业市场总规模超7000亿元。核心三大品类中中成药市场规模达到接近5000亿元,中药饮片市场规模为2173亿元,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2017—2023年中成药院外市场CAGR增速为3.0%,受到中药注射剂院内使用限制影响,院内市场规模增长相对有限,除新冠疫情期间扰动以外,院外市场占比逐步提升,由2017年的28%提升至2023年的32%。目前,中药行业需求侧稳健增长,供给侧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在政策利好、行业回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多家券商对中药板块看法积极。平安证券表示,2025年中药板块有望迎来多重因素共振。成本端,中药材价格指数在2024年7月开始逐步回调,下游中药企业成本压力逐步减弱,随着中药材价格指数下降,中药企业毛利率有望在2025年开始逐步迎来改善。从竞争格局看,中药行业并购整合较为频繁,部分中药上市公司具有潜在产业链整合预期,有望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湘财证券认为,消费复苏之下,看好宏观经济回暖及内需刺激带来的消费类中药销量的恢复。人口老龄化和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为消费类中药带来最大的长期驱动力,中药行业长产业链以及“防—治—养”的特点有望得到更为充分地体现。看好拥有配方、原材料、品牌优势的品牌中药龙头企业,看好产业链延伸的消费中药。
道地药材:千年传承的品质密码
中药材是中医药的源头,其质量直接关乎产业发展。刘莉华强调,中药材作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中药质量和中医药产业发展。在规划的引导下,全国已经形成东北、华中、西南等七大道地药材产区,
2018年,农业农村部、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比如,以关药为代表的东北产区,以怀药、蕲药为代表的华中产区。地域特色赋予药材独特疗效,中药材生产持续发展、布局优化,不仅保障了药材数量,同时提升了中药质量。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道地,即地道,视为功效地道实在,确切可靠。即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下,特定地域内所产的药材。相比其他产地出产的非道地药材,二者在质量上、疗效上差异明显,因而道地药具有较高知名度。“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揭示了橘子药材的地域象征。
事实上,古今医家都喜欢使用道地药材。在中医处方笺上,许多药名前标有"川"、"云"、"广"等产地,"川"即四川,"云"即云南,"广"即广东、广西,这些药物大多指道地药材。《林海雪原》记载,关药代表“鹿茸”,东北、四川、青海等地均产,以梅花鹿、马鹿等雄体尚未骨化的带茸幼角入药。其中,关鹿茸善于温补肾阳、强筋壮骨,药效较强,西鹿茸被认为品质较差,药效较弱。
天府名药贝母,我国产地遍布广泛。因产地不同,而分为“川贝”“浙贝”“平贝”“生贝”等。其中,浙江的“浙贝”清热化痰,制酸解毒;新疆的“生贝”开泄肺气、除热散结;四川的“川贝”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川贝又因品种不同,分“松贝”“青贝”“炉贝”,以“松贝”品质最优。
九信中药深耕道地药材布局,以道地药材和质量保障为核心竞争力,确保“道地药,九信造”。在全国9大核心产区建设21家专业公司,运营70余个道地药材品种,规范化种植基地达25万亩。2024年,九信中药获第八届武汉市市长质量奖提名奖、旗下道地药材“九信川贝母粉”凭卓越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荣膺“武汉精品”。今年3月18日,携手全国最大的酸枣仁加工集散地赞皇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让传统道地药材焕发新活力。
九信川贝母粉上榜“武汉精品” 九州通九信中药与赞皇县人民政府签约现场
智慧追溯:筑牢质量安全防线
中药产业链条长、环节多,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指出,构建全产业链追溯体系是提升质量的关键。建设数字化创新的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中药全产业链追溯体系,推动中药工业企业全产业链布局,促进上下游深度融合,营造健康产业生态,推动中药质量提升。
在中药领域深耕布局多年的九信中药率先破局。在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导下,九信中药历时两年研发搭建的“湖北省中药质量追溯平台”,实现药材“种植-加工-流通”全程数字化监管,构建省内首个智能化质量溯源体系,对推动中药行业发展意义重大。
2024年初,九信中药自主研发布局,“中药全链条质量追溯技术”。该技术集成了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一物一码等关键技术,实现中药材种子种苗、栽培、采收、加工、流通、使用过程等关键信息精准追溯与有效监督,保证中药材流通“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中药追溯平台
据悉,应用该技术的中药追溯平台在示范推广中成效显著,为全国372家企业提供了溯源技术服务,覆盖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4万亩,其中湖北省内企业79家,覆盖基地面积10万亩。推动中药生产流通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升中药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024年,湖北省中药材协会成立,九信中药成为首届会长单位,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助力“十大楚药”区域公用品牌打造。近半年来,加速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布局,于湖北黄冈、安徽金寨、四川阿坝、山东临沂、宁波济康、重庆石柱、河北赞皇、广西玉林等全国多地布局核心产区公司,加速道地药材布局,建设高水平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助力各区域健全全产业链追溯体系支持推动中药材产业链由原料向精深加工、特色贸易延伸。
九信中药集团全国道地布局
九信中药集团当归规范化种植基地
九信中药集团连翘规范化种植基地 九信中药集团金银花规范化种植基地
从道地药材的匠心坚守到智慧追溯的科技赋能,中医药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政策的东风、市场的活力与企业的创新,共同勾勒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这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当古老的中医药插上创新的翅膀,必将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让世界感受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555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 上海传重磅!重组潜力股名单出炉!
- 与小米合作推出新一代AI眼镜?歌尔股份回应:不便透露客户信息
- 离“不卖就禁”只剩两个多月!特朗普团队:将兑现承诺,拯救TikTok
- 涨停复盘:创业板指探底回升收涨1.11% AI应用方向集体走强
- 春节8天 2025年法定节假日安排来了
- 沪深 300 相对成长指数报3474.62点,前十大权重包含贵州茅台等
- 沪深 300 相对价值指数报4285.61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平安等
- 机构论市:目前指数上行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 【机会挖掘】低空经济政策频发 相关产业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