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亏为盈后,东风集团要挑战300万辆年销量目标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风集团股份”)3月26日晚发布2024年财报显示,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1061.97亿元,同比增长6.9%。毛利135.85亿元,同比增长3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8 亿元,实现扭亏为盈。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81.5亿元,现金储备近千亿元。
东风汽车新闻发言人、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吕海涛在财经交流会上介绍,东风集团股份今年定下30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年内发布10款全新产品,并推出端到端大模型智驾。
自主乘用车毛利率12.9%
财报显示,东风集团股份2024年销售汽车约189.59万辆,同比下降9.2%。其中,自主乘用车销量43.89万辆,同比增长26.4%,毛利率较同期提升8.4个百分点,为12.9%。商用车业务销量约35.18万辆,同比增长2.4%。全年海外出口19.5万辆,同比增长15.5%。
新能源汽车销量约39.46万辆,同比增长13.4%,新能源销量占集团总销量的比重提升4.1个百分点。其中,东风岚图的毛利率同比增加7.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集团股份毛利有明显改善。企业2024年毛利总额约为135.85亿元,同比增加了约37.52亿元,增幅约为38.2%。资产负债率2024年维持在52.4%,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88.0%。
“与新能源行业头部企业相比,我们的毛利率水平差距有限,主要差异体现在规模效应方面。”东风汽车财务控制部总经理廖显志在财经交流会上表示,集团近几年的年研发投入占比基本维持在7%至8%,部分年份甚至达到9%。自2024年以来,东风集团股份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占比已达60%,乘用车领域达80%以上。
廖显志说,这些与公司转型关系密切。品牌产品向新能源及高端化的转型,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还进一步增强了盈利能力。自主品牌销量的提升,也让规模效应逐渐凸显。比如纳米和奕派市场表现在2024年上半年未达预期,经过调整,纳米品牌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市场占有率已显著提升,奕派销量也在2024年四季度实现增长。
东风与长安是否合并以公告为准
今年2月,兵装集团与东风汽车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母公司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母公司的重组在汽车业内引发了对东风、长安两家车企合并重组的猜想。
“其实大家对公告内容可能存在一些误解。”东风集团相关人士对这样的猜测回应称,一切以公告为准,无法透露更多细节。截至目前,并未有公告明确宣布东风汽车与长安之间的重组。东风汽车发布的公告指出“其控股股东将进行重组”,长安的公告亦是如此表述。
对于岚图汽车是否考虑IPO,相关人士也称,自从发布重组公告后,“关于资本市场上所有的信息,我们暂时都没有办法有动作。”
年内推10款新车,发布端到端大模型
对于2025年,东风集团加速在七个领域布局规划。其中,企业锚定2025年300万辆的总销量,其中新能源车销量100万辆,海外出口50万辆。年内推出7款全新乘用车车型和3款商用车新能源基础车型,打造至少2款年销过10万辆的“大单品”。
东风集团股份2024年销量189.59万辆,母公司东风公司2024年终端交付256万辆,同比增长4.8%。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查询目前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002594)、一汽集团、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广汽集团定的2025年销量目标分别为550万辆、345万辆、300万辆、271万辆、230万辆。此次东风定下的300万辆年销量目标在一众本土汽车集团里属于中间位置,与长安汽车集团的年销量目标相同。
东风集团股份还计划在乘用车领域深化“跃迁行动2.0”,实现自主乘用车规模和收益的突破,风神投放多款新品;商用车领域深化专用车、大客户、后市场的品牌协同等。
合资方面,加速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的新能源转型,包括强化股东战略协同,加快产品迭代,稳定燃油车竞争力。东风日产搭载高阶智驾系统的首款纯电旗舰家轿N7将于今年二季度上市。
吕海涛透露,东风集团股份2025年上半年将发布更多关于端到端大模型智驾、智慧座舱等方面的技术布局。
“品牌建设将是东风集团股份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他认为,过去强调“产品为王”,但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品牌认知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优先级。如果品牌未能进入消费者的首选范围,即使产品力出色,也可能被市场忽视。
215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 上海传重磅!重组潜力股名单出炉!
- 与小米合作推出新一代AI眼镜?歌尔股份回应:不便透露客户信息
- 离“不卖就禁”只剩两个多月!特朗普团队:将兑现承诺,拯救TikTok
- 涨停复盘:创业板指探底回升收涨1.11% AI应用方向集体走强
- 春节8天 2025年法定节假日安排来了
- 沪深 300 相对成长指数报3474.62点,前十大权重包含贵州茅台等
- 沪深 300 相对价值指数报4285.61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平安等
- 机构论市:目前指数上行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 【机会挖掘】低空经济政策频发 相关产业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