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钱前公司承诺三个月可赴港劳务 交钱后却说粤语“不过关”去不了

2025-03-27 01:45:04 来源: 华商网

  求职者

  承诺三个月赴港工作如今却因粤语不合格无法安排

  家住河南洛阳的忽女士今年48岁,曾从事保姆、月嫂等工作,去年11月,通过朋友介绍,她得知有一个可以前往香港工作的机会。

  “工作是洛阳市一家信息服务部介绍的,当时信息服务部的徐经理把我的资料报给了位于西安的陕西九月吉港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月吉港公司),通过视频面试,九月吉港公司业务人员称香港的雇主已经选上我了,让我尽快交钱并签订合同。”忽女士说,2024年11月10日,她和信息服务部签订了《香港补充劳工优化计划咨询服务协议》,并向徐经理交了两万元费用,约定工作类型是房务员,薪资标准很高,大概在18000至19000港币,徐经理称等待三个月就可以前往香港工作。

  忽女士介绍,去年年底徐经理通知她要进行粤语培训,担心粤语学不会,徐经理还当面联系了九月吉港公司的工作人员咨询此事,“九月吉港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让我不用担心,称就是走个形式,但起码要学会用粤语做自我介绍。”忽女士说,线上的粤语培训课程每周四次,一次培训一个小时,每次网课大概有数十人参加,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职者,但经过培训一段时间后,测试时她的成绩被判为不合格。

  “徐经理称,他咨询了九月吉港公司的业务员,培训不合格不影响赴港工作,只需等着工作批文下来就行,还让提前办理了港澳台通行证、体检报告、银行卡等,称签证随时出来随时就要过去工作。”忽女士说,就这样一直等到今年过完年,签证和工作都没安排下来。

  忽女士称,徐经理也是最后才告诉她,说九月吉港公司称粤语考试只有合格了才能前往香港,否则只能一直培训直到粤语测评合格,想解除合同只能退还6000余元。忽女士质疑称,此前交钱和签订合同时,并未告知粤语考核不过关不能前往香港工作以及无法退费,怀疑自己是被骗了。

  疑惑

  劳务公司是否有向香港输送劳务人员相关资质?

  “我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让我在短时间内学会粤语,简直比登天还难。”与忽女士有同样遭遇的还有货车师傅张先生。

  他介绍,去年11月中旬,他通过九月吉港公司报名并支付了1600元锁定了一份在香港拉货的工作,“交尾款前,所谓的雇主还和我进行过一个简单的面试,对方说的普通话,大概聊了四五句后,公司就称面试成功了,让我交剩余尾款1.8万元并签合同。”张先生说,在交钱和签合同前,公司都没详细告知与粤语有关的问题,甚至业务员还声称“无论什么原因,办不成都可以退款”,直到后来才通知他进行粤语培训。

  张先生说,此前的业务员离职,公司目前的说法是,一是继续培训直到粤语过关,二是按合同解约,但按照合同约定,只能退还30%的费用,他认为很不合理。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在张先生与公司签订的《香港补充劳工优化计划咨询服务协议》中看到,甲方为陕西九月吉港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合同中约定:在甲方的协助下,乙方应积极办理雇佣方所要求的相关语言学习、从业资质、工作能力等级认证有关手续,并按照雇佣方的要求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境;甲方有权将乙方的香港务工申请交由国家已获内地相关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对香港特区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办理……办理周期为乙方提供完整资料并上交香港特别行政区入境处后45-90工作日。

  张先生说,他后来才得知具备向香港输送劳务人员的劳务公司在国内屈指可数,问九月吉港公司是否具备相关的资质,公司回复是他们和有资质的劳务公司有合作,具体的操作并没有详细说清。

  劳务公司

  协议中约定清楚不排除有业务员为了业绩表述不清

  对于忽女士反映的情况,3月24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到了洛阳这家信息服务部负责人徐经理,他表示,自己一直在从事劳务派遣方面的工作,但都是国内业务,去年也是通过网上的信息联系到了九月吉港公司一位陈姓业务人员,得知有赴港劳务的工作岗位,这才将消息告知了有相关需求的忽女士。他表示,九月吉港公司此前并没有明确说明粤语培训和考核是硬性要求,出现这个情况后,他也一直在和对方公司沟通,但目前还没有进展。

  3月24日晚,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经过多方渠道了解到,陕西九月吉港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甲方)与徐经理所经营的洛阳市涧配昊信息服务部(乙方)于2024年11月24日签订关于赴香港务工咨询服务合作协议,由乙方向甲方推荐合适人员,甲方提供相关服务,后乙方向甲方推荐一名欲赴港人员(忽女士)。

  九月吉港公司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公司按协议约定提供了相关资料提交及系统性粤语培训课程,由于客户本人未通过粤语培训测试考核,在增加培训课时重新测试阶段,乙方向甲方提出终止协议,并要求全额退还费用。按合作协议约定任何一方单方面终止协议属于违约,甲方无法满足乙方全部要求,目前双方在协商合理的解决方案。“协议中约定得很清楚,客户必须要配合我们去做语言和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此外,语言培训也是硬性要求,公司在给顾客培训前,会再三确认赴港劳务是必须参加培训且通过考核的。”

  对于求职者反映业务员承诺的与实际不符一事,刘先生表示,不排除有业务员为了业绩去说一些话,也承认公司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也接到过类似的投诉,一直在开会强调和解决这些问题。他还表示,和顾客签订的合同中有明确约定,乙方允许甲方将乙方的个人资料交给国内商务部批准的有资质的企业去办理,公司和《内地输香港劳务经营公司名单》十四家企业之中的企业也有合作。

  记者询问具体是和哪一家有资质的公司有相关合作,对方称属于商业机密,无法透露。

  官方提醒

  能向香港输入内地劳工的合法中介只有14家

  查询获悉,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曾于2024年12月4日发布了有关香港输入内地劳工的合法中介的相关信息,其中提到“为纾缓不同行业人手短缺的问题,特区政府于去年推出《补充劳工优化计划》,限期两年解禁包括售货员、收银员、侍应生、发型师等26个低技术或非技术行业工种,准许香港雇主可在证明未能成功本地招聘后申请输入外劳,同时输入劳工的工资不能低于香港工资中位数。根据要求,如拟聘用的输入劳工为内地居民,雇主必须经获内地相关商务主管部门批准的内地劳务企业(劳务中介公司)招聘输入劳工。现时获核准的劳务企业共有14间,其中12间劳务企业或其关联企业已在香港开设持牌职业介绍所。”

  劳工处提醒:获《补充劳工优化计划》原则性批准输入劳工的雇主如拟通过计划从内地输入劳工,必须经由已获内地相关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进行招聘。雇主连同选定的劳务企业须签妥《内地输香港特别行政区劳务合作共同声明书》(声明书);他们拟聘用的内地输入劳工则须填妥《声明及授权书》(授权书),当中须列明安排劳工来港工作的劳务企业名称。雇主向入境事务处申请内地劳工的进入许可时,必须连同已填妥的声明书和授权书一并递交,否则该处不会处理有关申请。呼吁雇主对声称提供招聘内地劳工服务的广告/讯息提高警觉,必须核实企业的经营资格,以免受骗或被误导,导致金钱损失或申请延误。

  业内人士

  通常情况下劳务公司只会先收取小额办证费

  通过商务部官网上查询的《内地输香港劳务经营公司名单》,共有十四家企业,其中并不包含陕西九月吉港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经过咨询,名单中多家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涉及内地输香港劳务方面,除了十四家劳务公司外,其他的劳务公司没有资质去做劳务签证,个人也无法办理劳务签证。也就是说,除了十四家公司外,其他机构没有资质直接向境外派遣劳务人员。一家公司工作人员则表示,他们公司不会与其他劳务公司合作,求职者可以直接在他们的公司官微或官网上查看岗位并投递简历。

  记者在《内地输香港劳务经营公司名单》中一家名为江门市对外劳动服务有限公司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其对外招工信息中输港岗位包括房务员、厨师、护士、面包师傅、咖啡师、售货员等等,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岗位当中明确要求了“粤语流利(对话)”,有的岗位甚至要求会一些英语。记者通过岗位下方的联系方式咨询,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有意愿可以直接在岗位下方投递简历,选上了公司会联系求职者,签约公司会收求职者1000元办证费,出境前再收取劳务费,劳务费每月一般在几百至上千元不等,“粤语不是硬性要求,但粤语讲不好的话,去(香港)肯定是有难度,很多雇主会优先会粤语流利的求职者。”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劳务公司通常会先收取赴港意愿的求职者1000元左右的小额办证费,劳务费在出境前后按月工资比例扣除,比例在10%不等。前期收取高额“服务费”“培训费”的中介需提高警惕。此外,香港的劳务工作工资标准虽然高于内地,但例如住宿、吃饭等生活成本也很高,虽然很多雇主会提供吃住,但费用通常会在工资中按比例扣除。

  他介绍,“粤语流利”虽未在政策中强制要求,但实际招聘中,很多岗位都需要频繁沟通,粤语流利是隐形筛选条件,前往澳门、香港劳务的人员也大多是南方人,对粤语本来就很熟悉。“对于很多北方人来说,由于没有语境,学习粤语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表示,确实很多中介公司为了吸引报名刻意淡化语言难度,求职者应该客观评估自身语言学习能力,不要仅听了业务员的话后便轻易交钱报名,还应该多去了解市场和政策,仔细阅读合同中的条款内容再做决定。

  律师说法

  粤语培训考核与退费挂钩违反《民法典》公平原则

  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长江认为,香港政府明确要求,内地输港劳务必须通过商务部核准的14家合法中介机构办理,劳务公司是否有向香港输出劳务的资质,若没有相关资质,未经商务部门许可,涉嫌超范围经营的违法行为。该劳务公司是声称与合法中介合作,但未公开合作方信息。这种“转包”模式可能导致求职者权益无保障,一旦出现问题。如签证被拒,会导致求职者退款和追责困难。

  朱长江说,合同中虽提及“需配合语言培训”,但未明确考核不通过即无法赴港的后果,业务员如果在口头承诺“走形式”,则存在虚假宣传嫌疑。“在以往案例中,求职者经常会遇到所谓安置工作前先交相关培训费、居间费、服务费等费用,培训完之后才安置工作。如果安置工作跟相关培训挂钩,或是否退费和粤语培训、考核是否达标挂钩,这样的设置明显侵犯了劳动者财产权益,也是一种显失公平的行为,条款可能违反《民法典》公平原则。”

  “市民可以通过商务部官网或香港驻粤办核实该中介是否属于14家合法机构。若中介声称与合法机构合作,消费者也有权要求出示合作协议、授权书,并可直接联系合作方确认。”朱长江提醒,境外求职陷阱频发,核心在于资质、合同、能力三者的信息差。求职者需以“资质为先、合同为盾、能力为本”,避免轻信高薪诱惑。相关部门也应加强跨境劳务监管,保障劳动者权益。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于震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返回首页举报 >

    245

    +1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