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机构强推买入 6股极度低估

2021-12-03 02:11:34 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利好

  当升科技

  重大事项点评:牵手华友中伟锁定前驱体,布局LFP正极材料两翼齐飞

  事项:

  事件一:11月30日,公司与中伟股份300919)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在镍资源开发、磷酸铁锂产业投资、境外产能布局合作、产品供销合作以及产品开发等方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中:

  1)镍资源开发:双方在上游矿产资源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开展印尼红土镍矿综合开发利用,首期拟合作建设年产6万金吨镍产品产线。

  2)磷酸铁锂布局:双方计划在贵州投资建设磷资源开发、磷化工、磷酸铁、磷酸铁锂、资源循环利用及配套一体化产业项目,总产能规划不低于30万吨/年。

  3)产能布局、产品研发、供销合作:双方约定共同规划海外正极材料及前驱体产能,推进公司欧洲地区产能建设及前驱体配套,在NCA/NCM等前驱体产品建立长期供销关系,预计2022-2024年供需量合计达20-30万吨。

  事件二:11月30日,公司与华友钴业603799)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公司与华友钴业在上游镍钴资源开发、前驱体技术开发、前驱体产品供销等领域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同时在华友钴业提供有竞争优势的金属原料计价方式与前驱体加工费的条件下,2022年至2025年公司计划向华友钴业采购三元前驱体30-35万吨。

  评论:

  携手前驱体两大龙头完善正极上游资源版图,加快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中伟及华友为正极材料前驱体两大龙头企业,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资源禀赋,公司此次布局上游资源开发及前驱体采购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公司未来持续扩张产能的背景下关键资源的供应链稳定,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未来公司将在镍资源(中伟印尼红土镍矿)、磷资源(贵州当地磷矿)等关键上游资源端实现战略突破,完善资源版图。

  规划产能加速落地,单吨净利保持高位。产能方面,公司加快了产能规划和建设的步伐,常州当升一期工程2万吨产能落地,2021年底产能合计4.4万吨,加上部分外协产能累计接近5万吨;常州二期5万吨项目将于2022年三季度建成并投产,部分产能会在2022年四季度贡献;欧洲合资公司规划的首期10万吨高镍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预计于2024年投产第一阶段的5万吨产能。

  单吨净利方面,公司2021H1正极材料单吨净利为1.4万/吨,保持在较高水平,三季度公司基本满产,预计单吨净利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盈利预测:行业景气持续高增,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9.9/13.3/18.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19/2.94/4.03元,对应PE50/37/27倍。

  公司是全球正极龙头企业,高镍正极材料产能持续释放有望持续带动公司高速发展,参考可比公司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30xPE,对应目标价121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终端需求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

  华友钴业

  湿法镍顺利出产品,正循环全面开启

  事件。公司项目进展公告:印尼华越公司年产6万吨镍、7800吨钴金属量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部分产线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于近日投料试生产,成功产出第一批产品。11月30日,华友钴业与当升科技300073)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华友钴业提供有竞争优势的金属原料计价方式与前驱体加工费的条件下,2022年至2025年当升科技计划向公司采购三元前驱体30-35万吨;并在资源开发和循环回收方面开展合作。

  11月20日公告:华友钴业与容百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容百科技在华友钴业的前驱体采购量不低于18万吨。在华友钴业提供有竞争优势的金属原料计价方式与前驱体加工费的条件下,双方预计前驱体采购量将达到41.5万吨。

  印尼镍项目进展顺利,有望提升公司三元产品成本竞争力;积极与主流正极材料厂合作,强强联合有望提高市占率;公司正循环全面开启。

  根据我们此前发布的电池用镍系列深度报告③《火法高冰镍VS湿法镍成本分析:各有所长,趋势不改》,推算得出印尼镍湿法项目达产后,完全成本有望达到6,000美元/吨镍一线。该成本较典型印尼镍铁生产成本(约8,000美元/吨镍)、印尼淡水河谷高冰镍成本(8,791美元/吨镍)等低。(注:因报告发布后辅料价格上涨,短期成本可能略有上涨,中长期结论不变。)华友电池用镍项目逐步投产达产后,有望显著提升其三元产品成本竞争力并提升盈利能力。公司积极推进与当升科技、容百科技等主流正极材料企业合作,上控资源、下拓市场战略持续顺利推进,正循环全面开启,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1-23年EPS分别为2.56/3.33/4.15元/股。维持公司合理价值153.66元/股的判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建项目或需求不及预期,镍价波动风险。

  卫星化学

  新能源与低碳新材料为翼,轻烃一体化龙头乘风再起(更新)

  C3链持续发力,C2链初崭头角,轻烃一体化巨轮双核共驱。公司拥有国内领跑的一体化C3产业链,同时C2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不断为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依托轻烃产业链一体化规模优势,公司加快布局下游特种化学品材料、新能源材料,推动氢能开发与利用,坚定迈向绿色低碳。C2+C3双驱发力下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021年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2.56亿,同比大幅增长372%,刷新历史新高。公司着力打造为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型企业,未来持续高质量发展前景可待。

  丙烯酸产能有序扩增,C3领域成本与规模优势不断扩大。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深耕C3产业,有序推动丙烯酸及酯产能规划与扩张,规模效应显著;同时上游PDH一体化配套使公司拥有冠绝行业的成本优势,自2016年以来公司丙烯酸及酯产品毛利均高于20%,相比业内其他企业高出10pct以上;36万吨丙烯酸及30万吨丙烯酸酯项目一阶段于21年一季度投产,进一步巩固公司国内丙烯酸龙头地位,业绩动能有望持续增强。

  打通进口乙烷制乙烯,C2业务乘风起航。页岩油气革命使美国乙烷价格走低,叠加“双碳”压力及油价上涨,乙烷裂解显示出强劲的盈利能力。公司作为进口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先驱者,125万吨/年乙烯项目于2021年上半年投产并开始贡献业绩,乙烷-乙烯-下游特种化学品一体化完整链条打通在即,有望复刻公司C3业务的成本端和规模上的竞争力。随着C2业务稳步起航,显著的先发优势与领跑地位将使公司整体竞争力更上一层楼。

  大力布局新材料,积极拥抱新能源。依托轻烃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公司加快布局下游化学新材料,着力推进聚醚大单体、乙醇胺、乙烯胺以及EAA新材料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EO法电解液溶剂及添加剂项目。其中,依托C2产业链一体化,公司EO法DMC及配套溶剂生产装置毛利将十分可观,盈利能力有望异军突起。同时公司大力开发建设氢能及下游电子级双氧水,新能源材料业务板块将迎大幅增长。公司积极开拓下游化学新材料渠道,有序扩充新能源产能,稳步迈向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型企业。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公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65.6、85.3、105.4亿元,EPS分别为3.83、4.97、6.15元,PE分别为10.2X、7.9X和6.4X。基于2021年盈利预测给予15倍PE,给予目标价为57.4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原油价格波动。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责任编辑:cyf

0

+1
  • 浩丰科技
  • 天和防务
  • 科大国创
  • 工业富联
  • 中衡设计
  • 宗申动力
  • 奥维通信
  • 国盛金控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