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财务决算报告统统被否,幕后指使是谁?ST天喻遭监管追问:是否存在控制权争夺

2024-05-22 18:23:46 来源: 金融界

  股东大会超一半议案被否,什么情况?近日,因股东“反常”投票行为,ST天喻300205)这家老牌企业再次受到市场关注。

  弃权票比例过高,5项议案未获通过

  日前,ST天喻披露了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结果,公告显示,ST天喻股东大会投票环节,8项提案中的5项被否。而在此前的董事会会议上,上述被否议案均获全体董事同意。

  公告显示,ST天喻被否的5项议案均因弃权票占比较高所致。其中,《2024年度董事会薪酬考核方案》的弃权票为105,699,278股,除去中小股东投出的100股弃权票后,大股东投票数为105,699,178股,该数量与ST天喻控股股东武汉同喻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武汉同喻”)持股数量相同。

  另据投票结果,《2023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2023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2023年度财务决算报告》以及《2023年度报告》及其摘要,4项被否议案的弃权票为168,616,505股,占出席会议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80.6778%。

  注意到,上述4项议案中的1.69亿股弃权票数量,与ST天喻控股股东武汉同喻持股数量及第二大股东武汉光谷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持股数量之和相当。

  股东向多数议案投出否定票的原因是什么?ST天喻管理层是否出现内讧?诸多疑问也引发了市场关注。

  随后,监管部门火速下发监管问询函。监管部门要求ST天喻就主要股东之间、实际控制人之间、股东与公司治理层之间对相关事项是否存在重大分歧,公司是否存在控制权争夺情形等进行说明。

  二级市场方面,ST天喻收问询函的后一个交易日股价大跳水。具体来看,昨日其股价大跌10.56%,以6.86元/股的价格收盘。5月22日,该公司股价有所回调,收盘报6.93元/股,涨幅为1.02%,总市值为29.8亿元。

  私用公章、违规担保,上市公司惨“带帽”

  早在2011年,ST天喻就登陆了资本市场,该公司原控股股东为华工创投,实控人为华中科技大学。在上市十年后,ST天喻控制权发生变更。

  2021年9月,ST天喻股东武汉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华工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公开征集转让的方式向武汉同喻协议转让其持有的1157.29万股、9412.63万股,分别占总股本的2.69%和21.89%。随着上述股权转让的完成,ST天喻控股股东变更为武汉同喻,实控人变更为艾迪、闫春雨。

  就在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的当年,ST天喻受芯片等上游关键元器件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其金融IC卡及智能支付终端产品销量、销售收入同比下滑,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等指标同比减少。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ST天喻实现的营业收入为14.3亿元,同比下滑15.54%;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亿元,同比减少146.76%。最近两年,该公司净利润虽扭亏并在2022年达到8644.24万元,但2023年其净利再度下滑,仅为1970.68万元。

  时间来到今年第一季度,ST天喻实现的营收、净利润分别为3.36亿元、473.99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8.39%、-74.03%。

  今年一月末,ST天喻还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也由之前的“天喻信息”变为“ST天喻”,该公司股票戴帽的原因一定程度上与其实控人有关。

  2023年末,一则诉讼书揭露了ST天喻实控人的违规行为。因合伙企业财产份额转让纠纷,水天投资向南昌中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深创智能、武汉同喻根据《财产份额预约收购协议》收购水天投资持有的深圳市昌喻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全部财产份额,向水天投资支付投资款、违约金等合计1.84亿元;同时要求ST天喻等担保方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ST天喻成为担保方事实上就与其实控人的违法违规操作相关。该公司实控人闫春雨在未履行上市公司用章流程的情况下,私自使用上市公司公章以上市公司名义签署担保协议。此外,该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未审议过对外提供担保事项,其也亦未披露过对外担保的相关公告。

  不过,4月29日ST天喻公告称,深创智能已与水天投资已达成庭外和解并签署《和解协议》,公司违规担保事项已消除,其已向深交所申请“摘帽”。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6-17
ST天喻
击败了87%的股票
短期趋势盘整震荡中,短期不宜操作。
中期趋势回落整理中且下跌趋势有所减缓。
长期趋势已有28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92亿股,占流通A股45.02%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6.97元。多头行情中,目前处于回落整理阶段且下跌趋势有所减缓。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