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苯醚工艺创新 成就纳米“利民领护 ”

2024-05-23 09:57:39 来源: 利民股份官微

  5月21日,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发布“2023年度全国植保市场最具爆发力品牌产品”名单,利民领护(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榜上有名。在诸多杀菌剂当中,苯醚甲环唑以较好的混配性、超低的用药成本及杀菌多样化三大特点,被农民朋友评为最具性价比的农药产品之一。

  苯醚甲环唑是1988年由GibaGeigy(现归属英国先正达公司)在戊环唑分子中引入二苯醚结构开发出新型、高效、安全的三唑类杀菌剂优良品种。

  作用机理:通过抑制麦角缁醇的生物合成,干扰病菌的正常生长,对植物病原菌的孢子形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作用特点:

  杀菌谱广,对子囊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孢属、尾孢霉属、炭疽菌属、球座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腥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菌、白粉菌科,锈菌目和某些种传病原菌具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活性。

  内吸向上传导,可被植物内吸,渗透作用强,施药后2小时内,即被作物吸收,并有向上传导的特性,可使新生的幼叶、花、果免受病菌为害。

  良好地混用性,苯醚甲环唑可与市场上常见的农药,肥料等混用,使种植户使用更加方便;苯醚甲环唑相对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耐雨冲刷、叶片挥发极少。

  苯醚甲环唑在防治谷物、水稻、棉花、甜菜、梨果类、大豆、油菜、柑橘等病害上药效稳定。目前,全球苯醚甲环唑主要分布在美洲、亚洲等,加拿大的油菜、美国大豆和巴西的棉花,亚洲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水稻都应用居前,而台湾的水稻和果蔬上应用比较稳定。

  自从苯醚甲环唑上市至今,市场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03年已经进入1亿美元产品之列,2014年销售额达3.45亿美元,目前已进入全球杀菌剂销量前15强,全球年使用量在5500吨左右,2021年销售额近 5.53亿美元,施药面积为4800万公顷,是一个成长性较好的热点杀菌剂品种。

  智能制造 工艺创新

  利民股份002734)是国内苯醚甲环唑原药及制剂生产商,至今已有12年历史,利民领护 采用利民自产高品质苯醚原药,在2021年12月7日,利民股份的苯醚甲环唑生产车间,被江苏省认定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全程自动化和智能化,产品质量更稳定,悬浮无分层,物有所值更省心。

  利民股份一直致力于苯醚甲环唑生产技术的创新研究,经过多年的匠心研发,目前生产出来的苯醚甲环唑原药品质优良,含量可高达97%以上(国内常见的为96%),原药粒径更细,一般只有竞品粒径的1/2,基于利民股份苯醚甲环唑创新的生产技术,2022年8月22日,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授予利民股份“苯醚甲环唑“绿色高质量农药产品创新奖”。

  纳米利民领护 产品优势

  1、利民领护 采用利民自产苯醚,精选含量高达97%的原药,杂质少,更安全;

  2、利民领护 粒径细到纳米级,仅有普通悬浮剂粒径的1/10,领护杀菌更锋利;

  3、利民领护 拥有360全面润湿技术,喷施后完全润湿果叶,更耐雨水冲刷,杀菌不留任何死角,更彻底;

  4、利民领护 相对普通苯醚悬浮剂,平均提高30%的防效,符合国家对农药减量增效的发展规划。

  经过近年来的市场验证,纳米利民领护 得到渠道客户和种植户的广泛认可——2022年度荣获优秀植物健康产品、2023年度荣获全国植保市场最具爆发力品牌产品称号。

  进入5月份,利民股份主导产品阿维菌素、甲维盐、呋虫胺、噻虫胺、吡蚜酮等价格回升,部分产品出现了排单交货的状况。长期来看,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食物需求增加,以及对提高作物产量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农药市场将呈现增长态势。2023年利民股份进行了技术研发系统整合,对研发资源、人才以及项目进行了系统规划化,承接优化立项了一批生物合成、绿色化学技术研发项目,尤其生物合成实验室在5,000吨草铵膦、10,000吨精草铵膦(一期)以及新型绿色生物产品制造等项目建设,技改中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德彦智创创制平台生测及安全中心建设选址已完成,创制品种已经启动产品筛选调研、功能化设计和人员配置,化合物中心建设已开始前期工作。

  未来,利民股份凭借8+3系列的产品优势,将继续深化渠道布局,夯实品牌推广,以“所获之利 回报于民”的品牌理念,不断推进产品升级,致力于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更为便捷和贴心的服务体验。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6-17
利民股份
击败了89%的股票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中期趋势有加速上涨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29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688.43万股,占流通A股8.27%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7.05元。多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上涨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