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称“不拼搏不是兄弟”!卷人效、拼狼性,能治大公司病吗

2024-05-27 17:51:4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钟雨欣 实习生睢佳 北京报道

  在各电商平台备战“618大促”期间,京东却因严查考勤、人员优化等事件引发舆论关注,频频登上热搜。有消息称,新考勤制度调整范围包括午休时间由两小时缩短至一小时、午休不熄灯等。

  在5月24日的高管会上,刘强东做出“狼性训话”,强调不能继续让员工“躺着睡大觉”,直言“不拼搏不是兄弟”。同时,京东管理层反思了过去数年间公司在管理上出现的失误,承认京东集团体系存在“大企业病”,管理上出现了严重问题,尤其在拼搏上有很大的懈怠。

  走过传统红利期,互联网企业急需寻求新的增长曲线。面对快速扩张后的“大公司病”,去肥增痩、降本增效成为了各家大厂“难念的经”。受访专家提示,企业需要不断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应充分尊重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为何严抓考勤?刘强东回应

  据了解,京东多年存在代打卡现象,这也是本次严抓考勤的原因之一。针对近期员工代打卡已形成产业链的问题,京东内部调查,每个月有1.4万人次找人代打卡,更有员工一年里代打卡近百天。代打卡一次收取15元,一个人可替20个人代打卡。

  刘强东在近期高管会的内部讲话中表示,“如果我们有大量兄弟在躺着睡大觉,中午必须要关灯两个小时睡大觉,还能让公司业绩好、薪酬上涨,还能实现我们的梦想,这一辈子做出牛的事情来,这是不可能的事。”

  刘强东称:“如果你业绩好,你可以永远不需要去加班加点,公司永远是爱你的,永远给你非常好的收入待遇。如果你业绩没那么好,只达到了平均水平,你只要拼搏,公司永远不会辞退你。但是业绩不好,又从来不拼搏的人,这家公司永远不能容忍,一个(公司都)不能容忍,都会逐步通过各种手段全部淘汰出局。”

  刘强东再度谈到了“兄弟”的定义。他表示,“我也知道每个人生活的选择不一样。我们也有员工更多享受生活,生活第一,事业工作第二,不想拼,我能理解。这没有错,但我只能说,你不是我们的兄弟,是路人。什么叫路人?就是你既不是我的朋友,也不是我的兄弟,也不是我的敌人。我们不应该在一起共事,因为你的存在会让我们在拼搏的兄弟们的利益严重受损,对他们严重不公平。”

  对于此次严格考勤制度实际上是变相裁员的说法,京东方面予以否认。同时,对于网络流传的“京东八条”考勤新规,包括“鼓励员工举报不投入现象”等,京东方面表示否认,并称对该谣言已报警,公安机关已经开始立案侦查。

  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分析,近年来互联网大厂开始严抓考勤,主要是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此外,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内部管理问题凸显,部分员工可能出现懒散、懈怠等现象,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有助于加强纪律约束,规范员工行为。

  治“大公司病”,大厂卷人效

  据媒体报道,京东管理层反思了过去数年间公司在管理上出现的失误,承认京东集团体系存在“大企业病”。京东高管表示,由于过去几年松散、不善的管理造成了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发展缓慢、业绩发展不达预期、一些主要业务板块企业文化出现了严重问题以及股价长期低迷的局面,现在的管理动作是“亡羊补牢”。

  去年12月,刘强东曾在内网发声,称京东组织臃肿低效,必须改变,否则没有出路。

  近年来多家互联网大厂都曾提到要治“大公司病”。那么,“大公司病”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郭涛表示,一是组织结构臃肿,决策效率低下。随着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部门和层级增多,导致决策过程变得复杂且低效。二是内部沟通不畅,信息传递受阻。由于部门之间的壁垒和利益冲突,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受到限制,影响了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三是企业文化逐渐被稀释淡化,员工归属感减弱。

  刀刃向内的企业并不只有京东。5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2024财年财报,在联合署名的致股东信中,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首席执行官吴泳铭直言,在过去的25年里,阿里巴巴经历了不断成长,也出现了一些“大公司病”。他们还表示,“在接下来的10年里,我们将再次视自己为一家初创企业,坚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初心,以创业的精神持续创新。”

  4月10日,马云在阿里内网发表题为《致改革 致创新》的帖子,他在文中指出,过去这一年阿里最核心的变化,不是去追赶KPI,而是认清自己,重回客户价值轨道。通过向“大公司病”开刀,阿里重新回归效率至上、市场至上,变得简单和敏捷。

  百度谈及“大公司病”的时间,正处于前副总裁璩静因个人短视频言论引发争议之际。5月9日,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崔珊珊在百度一年一度的先进颁奖活动“百度骄傲”上表示,“不能只唱赞歌,不说问题。”讲话中,崔珊珊点出了多项“大厂病”,包括“划地盘、设门槛,各自为战协同难”、“向上哄好、向下唬住,加班彰显工作态度”、“上级沟通全靠下级传话,结果烂尾还说漂亮话”等。

  崔珊珊表示,公司已经快25年了,出现问题不奇怪,无法清醒和理智地看待才是不对的。上述的“大厂病”问题,百度都存在,有些还挺严重,不怪员工吐槽,公司管理层也急,并且都在着重关注、着手解决。

  1月30日,字节跳动举行2024年年度全员会。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在会上多次提及“危机感”,直言最大的危机感是担心字节作为一个组织,正变得平庸,无法取得新突破,并表示不少人反馈,现在字节“该有的大公司病全有了”。

  梁汝波还分享了字节跳动2024年的三个目标,一是组织管理文化层面,加强危机感,始终创业,逃逸平庸的重力;二是持续增加社会信任;三是业务上继续聚焦少量重要的事。

  市场竞争激烈,内部“大公司病”缠身。向外“求增长”,向内“卷人效”,似乎正在成为大厂共识。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京东以51.7万员工实现收入10847亿元,员工人均年创收210万元;2024财年(该财政年度起止时间为2023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阿里巴巴用20.5万员工创造9412亿元收入,员工人均年创收460万元。2023年,拼多多以约1.7万员工,创收2476亿元,员工人均年创收超过1456万元。对比员工人均年创收,拼多多的人效约为京东的7倍、阿里的3倍。

  而根据阿里巴巴财报,截至2024年3月31日,员工总数为204,891人,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为219,260人。也就是说,今年一季度,阿里巴巴员工数减少了14369人。

  此次京东严抓考勤,淘汰“不拼搏”的员工,同时为采销员工涨薪,也是在以奖惩手段进一步提升人效,留下更有“狼性”的人。

  “大厂人员优化是复杂的现象,既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有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郭涛提示,企业需要不断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大面积裁员、过度延长工作时间可能导致员工满意度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引发劳动纠纷等等,对企业品牌传播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企业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应充分尊重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威尔高
  • 东晶电子
  • 先锋电子
  • 北京科锐
  • 中亦科技
  • 晨丰科技
  • 长城电工
  • 剑桥科技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