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费用连年上涨但亏损持续 ST奥康收关注函

2024-05-28 20:48:27 来源: 经济观察网

  记者叶心冉昔日的“皮鞋大王”正面临多重困局。

  5月27日,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T奥康603001)”,603001.SH)收到上交所下发的2023年年报问询函。上交所重点关注了ST奥康营收增长但亏损持续、销售费用高企、库存规模较大以及内控存在重大缺陷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2023年,ST奥康实现营收30.86亿元,同比增长12.05%;实现归母净利润-9328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7亿元。亏损幅度相较2022年有所收窄,2022年,ST奥康巨亏3.74亿元,拿到上市以来的最差成绩。

  2023年,ST奥康未扭亏。分季度来看,2023年,ST奥康仅在一季度实现了盈利,其余季度均在亏损。上交所要求ST奥康说明净利润季度波动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

  此外,ST奥康的销售费用连年增长。2020年—2023年,ST奥康的销售费用分别为8.64亿元、11.20亿元、11.49亿元。上交所要求ST奥康说明销售费用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行业趋势相符。

   ST奥康在2023年年报中解释,销售费用增长主要系门店销售人员增加带来的职工薪酬增加及广告投入增加。

  2019年之前,ST奥康的销售费用多在4亿元、5亿元的量级,2020年,销售费用一举攀升至8.14亿元,同比增长77.40%。此后,销售费用仍继续上涨,2022年,该费用达到11.20亿元,同比增长接近30%。但此情形下,ST奥康的营收未见大的突破。2020年—2022年的营收增长分别为0.42%、8.06%、-6.91%。

  销售费用投向了哪里?2023年年报显示,ST奥康11亿元的销售费用中,占比最大的是资产折旧与摊销,这部分费用是3.21亿元,占比27.94%;其次是员工薪酬,金额为2.44亿元,同比增长42.69%,占比21.26%。

  记者注意到,ST奥康的销售费用类目中的职工薪酬连年增长,2021年—2023年,职工薪酬分别为0.98亿元、1.71亿元、2.44亿元。

  与之对应的是公司员工数量的连年增加。2021年—2023年,ST奥康的在职员工分别为5274人、6931人、7529人。其中引发变动的主要是销售人员的增加。ST奥康的销售人员由2021年的2062人增加至2023年的4098人,三年时间翻了一番。

  销售人员大幅增加,但ST奥康的直营门店数量不仅没有大幅增长,甚至还出现了下滑。2021年—2023年,奥康品牌的直营门店分别为1012家、1084家、1034家。

  那ST奥康为何要大幅度扩充销售人员队伍?5月28日,记者致电ST奥康投资者热线,工作人员对此表示,因为,一直以来,公司直营门店的统计中包含了合营门店,近些年这当中有部分合营店转为直营店,公司需要承担这部分销售员工的薪酬。

  该工作人员同时表示,更加具体的情况,公司会在回复年报问询函时给出说明。

  除了人员薪酬的大幅增长,近些年,ST奥康在广告宣传方面也投入巨大。2023年,ST奥康投入的广告费是1.40亿元,同比增长14.75%。同时还有2.24亿元、6983.81万元分别用于服务费、业务宣传费。

  这背后与ST奥康在着力转型相关。2022年年底,ST奥康推出了新的品类——运动皮鞋,对传统的皮鞋鞋底进行了革新。2023年,ST奥康对这一品类进行了大力宣传。此前有接近ST奥康的人士向记者表示,奥康品牌逐渐出现了品牌老化以及皮鞋品类需求度下滑的问题,奥康希望通过运动皮鞋这一品类实现品牌的年轻化转型。

  但从目前ST奥康的业绩表现来看,运动皮鞋尚未给ST奥康带来强有力的提振。2024年一季度,ST奥康实现营收7.59亿元,同比减少15.34%;实现净利润2260万元,同比减少44.66%。

  此外,ST奥康还面临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缺陷的问题。

  5月16日,ST奥康收到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及2021年—2022年,ST奥康实际控制人及关联方存在对公司的大额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其中,2021年累计发生额为1.67亿元,2022年累计发生额为9500万元,前述金额目前已归还。对于上述情况,证监局对ST奥康、实际控制人等给予警告、处以罚款。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小牛诊股诊断日期:2024-06-26
ST奥康
击败了78%的股票
短期趋势短期的强势行情可能结束,投资者及时短线卖出、离场观望为宜。
中期趋势回落整理中且下跌有加速趋势。
长期趋势已有2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13亿股,占流通A股28.21%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4.84元。多头行情中,目前处于回落整理阶段且下跌有加速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