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百度凭什么在鏖战中走得更远

2025-01-03 15:58:0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林三千

  AI的2024年,热闹是真热闹,残酷也是真残酷。水面之下,商业本质正在逐渐清晰。

  应用到底会走向何方?商用艰难进化,谁能把落地的故事讲完整?玩家以什么样的姿态才能在这场鏖战中走到最远?

  迷雾之下,AI领军者对2025年的判断,提供了信息与信心。

  1月1日,百度成立25周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发布了全员信,给出了两个清晰的行业判断:

  一是,2025年,AI应用会井喷式发展;

  二是,重大技术创新来源于规模化应用。

  这对于烈火烹油的AI竞赛来说,等同于釜底抽薪的判断。没有规模化应用的AI产品走不远,动辄天量资金打投,客户的付费意愿与实际投入成本不成正比,单个场景能够产生的价值也有限。

  广泛的应用场景、庞大的用户基础、对深层工作流的实际改变,这些是判断AI变革真正落地的关键要素。

  AI是一场持久战,敢闯无人区、不惧失败、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坚持到最后。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也万分重要,一号位的认知、决心与胆识,从根本上决定了公司能否留在赛场,甚至是独占鳌头。

  AI“超级应用年”

  如果说2024年是AI应用元年,那么2025年,很可能成为AI的“超级应用年”。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竞争异常激烈,技术迭代不断加速,李彦宏对2025年的预判在于,AI原生应用将在各行业广泛普及,AI实际渗透率将呈现井喷式增长。

  作为AI行业的领军者,他对行业趋势的洞察,切中实际。

  不同于AI初期的单点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2025年极有可能见证超级应用的诞生。这类应用将整合多种复杂功能,以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形式出现,打破现有应用的边界。

  例如,一款融合了智能办公、生活服务预订、沉浸式教育课程以及个性化金融理财规划的超级应用,用户通过一个入口即可满足工作、生活、健康、学习和财务等多方面需求。它借助AI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实现各模块之间的无缝协同,根据用户的实时场景和历史使用习惯精准推送服务,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彻底改变人们与数字世界交互的方式。

  这其中,百度凭借早期的技术布局与应用探索,构建了多元化的应用矩阵,涵盖搜索、文库、地图、智能云等多个领域,无论是面向个人消费者的生活服务,还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To B服务,能够快速响应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需求。

  除了超级应用,各细分领域或将涌现出大量“超级有用”的AI应用。

  比如,把农民院士“装进手机里”,为农民实时解答五花八门但需求迫切的种植问题;通过AI数字人帮助农民直播带货;支持无障碍开发编码工具,让视觉障碍程序员可以通过指令自然语言等方式完成开发工作。未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颗米......背后都是AI。

  应用真的来了,但这些应用究竟会长在哪个平台上,是行业最在意的事情。这也意味着,2025年,大模型领域的竞争势必会愈发激烈,玩家们陷入深度角逐之中。

  圈内风向认为,通用大模型不会留下来太多,以后大概就3到5家大模型能成为主流玩家,撑不住的企业陆续退出竞争,被淘汰或是转型。这其中,大厂的赢面比较大。

  从算力维度来看,它们均具备10万卡的运算能力,这是保障大模型高效训练与运行的基石。在算法层面,它们所掌握的大模型技术处于行业前沿,能够设计出结构精妙、性能卓越的模型架构,精准捕捉数据特征,实现高效的信息处理与知识提取。此外,于数据获取而言,它们善于通过多元渠道开展合作,积累丰富且高质量的数据资源,为模型训练提供充足的 “燃料”。

  规模化应用隐藏的玄机

  作为最新的产业革命,AI行业对技术的祛魅来得比预想中更快。国内大模型领域也从去年的狂欢,逐渐回归到商业落地的现实考量。

  李彦宏在全员信中着重突出了“规模化应用”,并明确指出“只有规模化的应用才能让技术发挥它的价值”。

  为什么要强调“规模化”,因为规模化意味着用户基数大,意味着成本更低,应用铺开得也更快。

  以光伏为例,早期阶段,光伏技术成本居高不下。随着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生产环节的规模经济效应逐渐显现,成本降低,生产流程得以优化,使得单位成本显著下降,光伏也从高成本、小众化走向低成本、普及化,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能源解决方案。

  AI行业也是如此,大模型出了名的“烧钱”,训练和推理的成本高昂,API的调用成本也居高不下,这就迫使百度等大模型厂商,不断迭代技术,并降低大模型应用的成本,这也是AI井喷式增长的前提。

  规模化还直接关联着庞大的用户基数,意味着以用户为中心的反馈循环得以建立。

  百度多年来深耕AI领域,旗下诸多产品拥有庞大用户基数,天然具备规模化应用的土壤。以百度文库为例,重构后的文库成绩斐然,AI MAU(月活跃用户)高达7000万,AI DAU(日活跃用户)年同比增长150%,付费率更是提升60%,付费用户超过4000万,一举成为大模型To C最先实现商业化的应用典范。

  当海量用户在文库中使用AI辅助创作、知识检索等功能时,产生的行为数据、需求偏好等信息,能够为技术改进与产品优化提供丰富且精准的依据,进而促使技术与产品更加贴合市场需求,实现持续迭代升级。

  一些反面案例在于,尽管部分chatbot产品运营方持续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市场投放,但实际成效却不尽如人意。耗费大量资金换来的仅仅是DAU数据,从投入产出比的商业逻辑角度审视,这样的拉新效果难言良好。即便吸引来了新用户,单纯依靠外部输血式的投放策略,难以构建起可持续的盈利闭环,用户粘性不足,付费转化率也会低下。

  应用也是技术最有效的训练场。

  李彦宏认为,没有万卡集群就不会有大模型的智能涌现,就不会有这次生成式AI的浪潮;没有数以亿计的运营公里数,无人驾驶就不可能比有人驾驶安全十倍;没有大量的AI原生应用的推动,国产AI芯片就不可能真正成熟。

  2024年,百度在AI应用方面,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例如,在解决行业共性难题上,百度发布的iRAG技术直击文生图领域的幻觉问题,大幅提升生成内容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AI内容创作拓宽边界;而无代码技术秒哒的推出,则是降低技术门槛的创举,让普通用户也能拥有程序员般的开发能力,加速AI技术在各行业的普及应用。

  这些突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应用场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形成技术推动应用、应用反哺技术的良性循环,夯实企业在应用领域的差异化竞争壁垒。

  AI大战,谁最可能抓住机会?

  2025年,AI继续高速前进,考验的是企业技术、应用、场景落地能力。

  李彦宏在全员信中强调,始终相信技术创新才是百度的核心竞争力。多年来。百度一直把超过收入20%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上,并且不遗余力地尝试把最前沿的技术产品化。

  应用端,百度的布局兼具广度与深度。

  To C领域,百度文库持续拓展智能办公、学习辅助、娱乐创作等多元场景。To B领域,据悉,已有超六成央企使用百度智能云,1-11月中标数量第一。在主流大模型厂商中,百度表现突出,拿下了最关键的中标项目数量、中标金额两项第一。

  例如,在智能制造场景下,百度智能云通过提供智能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利用AI实时监测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发现潜在故障隐患,精准定位故障原因,实现快速维修,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管控水平;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提供智能交通管理、能源消耗监测、城市环境治理等一揽子解决方案。

  场景落地能力是检验AI企业实战水平的关键标尺。

  中国互联网企业在AI领域的竞赛也并非始于2022,而是更早的十年前。2013年至今,百度为AI投入了一两千亿元,也曾经历过不解。

  正如李彦宏所言,走在技术的最前沿也意味着要冒更大的风险,要承受高于同行的失败概率,要耐得住寂寞,要忍受别人的不理解甚至白眼,要不断试错,要知道哪一天方向走错了需要迅速调整方向,重新出发,甚至要对自己的能力边界有清醒的认知,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

  正是这份执着坚守,让百度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拥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即使短期市场风云变幻,应用商业化进程偶有波折,熬过寒冬的,才是新的英雄。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国星光电
  • 东港股份
  • 顺钠股份
  • 君禾股份
  • 电光科技
  • 海得控制
  • 神剑股份
  • 思泰克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