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普惠金融“成绩单”:22家普惠小微贷款增超20%,新发贷款利率持续下降

2024-06-07 22:43:21 来源: 财经网 作者:钱晓睿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随着年报的披露,上市银行2023年在普惠金融上的“成绩单”也已出炉。

  围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上市银行不断扩大客户触达面和覆盖面,提升小微企业和零售客户金融服务效能,推进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及客户数双增。

  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梳理,2023年,至少有22家上市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超过20%,7家达到30%以上。其中国有大行“头雁效应”明显,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是市场上普惠金融信贷供给总量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601398)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幅最高,同比增长43.7%至2.23万亿元。

  普惠小微企业客户数上,同样有13家以上同比增速达到20%,农业银行有贷客户数最高,达353.8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00.9万户,贵州银行客户数增长最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5.91万户,较年初增长2.64万户,增幅80.80%。

  此外,上市银行推动普惠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不良率控制在合理范围。2023年,六大行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均同比下降超20个基点,4家股份行利率同比下降超50个基点,多家上市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不良率保持稳定。

  22家上市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超20%

  2023年,上市银行坚持普惠金融战略导向,推动重点领域信贷服务提质增效,着力加强对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持,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截至2023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7%,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3.13个百分点。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2.59万亿元,同比增长20.34%,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0.2个百分点。

  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梳理,聚焦小微客户融资需求,上市银行加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投放,截至2023年末,A、H股上市银行中有22家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速超过20%,7家达到30%以上。

  国有大行仍然是普惠金融业务的主力军和排头雁,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601988)、邮储银行601658)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均超过万亿元,分别达到2.46万亿元、2.23万亿元、1.76万亿元、1.46万亿元,比年初增长38.97%、43.70%、43.17%、23.25%。增速上,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也保持领先。

  建设银行601939)披露口径有所不同,该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3.0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6912.30亿元,增幅29.40%。建设银行在年报中表示,2023年末,集团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是市场上普惠金融信贷供给总量最大的商业银行。

  其余银行中,招商银行600036)领跑股份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042.7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59.30亿元,增幅18.56%,高于公司整体贷款增速10.77个百分点;宁波银行领跑城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81%;重庆农商行在上市农商行中居首,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85.16亿元,较年初增加154.77亿元,增速13.69%。

  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截至2023年末,有13家上市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增长超20%。2家增幅超50%,分别是贵州银行、上海银行601229),贵州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5.91万户,较年初增长2.64万户,增幅80.80%;上海银行普惠型贷款客户数44.42万户,同口径较上年末增长77.75%。

  国有大行客户数依旧保持领先,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客户分别达到353.8万户、216.54万户、146.70万户、10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9.92%、11.94%、44.39%、42.67%。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客户317万户,较上年增加64.74万户。

  平安银行000001)、招商银行两家股份行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款余额户数也均超过百万户,分别达到103.22万户、100.45万户,天津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达57.59万户超过部分股份行,在上市城商行中领先,重庆农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9.73万户、较年初增加2.13万户,领跑上市农商行。

  德勤报告分析指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国有六大行的“领头雁”作用日益凸显,其规模占比从33.66%(2021年)上升至39.22%(2023年),为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加大科技赋能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科技手段助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农村金融机构也发挥自身优势,充分整合当地资金、资源和人才,极大地推动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六大行新发贷款平均利率均降超20个基点

  据了解,在年报中,多家银行都表示普惠金融业务“圆满完成‘两增两控’小微监管指标”。

  据悉,此前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确保小微贷款“两增两控”达标——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合理控制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水平和贷款综合成本。

  2023年,商业银行持续加大实体经济让利力度,推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调。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2023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是4.78%,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

  据上市银行年报梳理,交通银行601328)、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全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分别为3.43%、3.54%、3.55%、3.67%、3.75%、4.61%,同比下降32个、27个、31个、23个、25个、24个基点。

  同时,多家股份行也推动降低融资成本,调降新发普惠小微贷款利率超50个基点。年报数据显示,平安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同比下降123个基点、浙商银行601916)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63个基点,招商银行、华夏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48%、5.15%,同比下降67个基点、69个基点。

  此外,多数银行也表示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控制在合理范围。截至2023年末,交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0.70%,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邮储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民生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1.14%,比上年末下降0.56个百分点,降幅明显。

  今年3月,围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部署要求,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及重点帮扶群体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24年普惠信贷总体目标,即保量、稳价、优结构。

  保量,即保持普惠信贷支持力度,分领域提出小微企业、涉农主体、脱贫地区贷款增长目标。稳价,即稳定信贷服务价格,指导银行加强贷款定价管理,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利率水平,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优结构,即优化信贷结构。增强对小微企业法人服务能力,加大首贷、续贷投放,积极开发小额信用贷款产品,推广随借随还的循环贷模式;突出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专精特新和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对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外贸、消费等领域小微企业信贷供给保障,加大对粮食重点领域、脱贫人口等群体信贷投入。

  “引导普惠小微转变增长方式的政策持续出台,普惠小微开始从量增转向量质齐增阶段。”国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自2023年开始,普惠小微转变增长方式的政策意见不断出台,比如,明确“两增两控”不再做硬性要求;提出要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对不同类型银行的职能定位予以明确,并在风险方面要求银行金融机构严格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展业务,避免一哄而上和过度授信等。

  该机构分析称,目前大行普惠小微利率已降至非常低的水平,预计未来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商业模式上,预计大行普惠小微仍以抵押类为主,且不断深化线上模式。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则需要走差异化专业化发展之路,即依托地缘人缘优势,服务大行过滤掉的优质客户,实现错位竞争;同时,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增值服务,增强客户黏性,提升客户综合价值。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廷辰则指出,近年来,银行业贷款利率下降较快,资产端收益率也随之走低,但在负债端,存款利率下行明显慢于贷款利率的下行速度,导致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收窄。因此银行业还是应该降低负债成本,增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的可持续性。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高新兴
  • 华铭智能
  • 金溢科技
  • 杰美特
  • 索菱股份
  • 长江通信
  • 中海达
  • 东晶电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