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回正 艾为电子复苏势头能否延续

2024-05-22 20:13:46 来源: 北京商报

  5月22日,艾为电子公布了最新一期投资者活动记录表,将业绩复苏原因归为产品应用领域扩展。该公司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猛增102%,达到约7.8亿元,扣非净利润也回归正值。不过此前两年扣非净利润一直亏损的艾为电子,能否延续良好势头,其独特的“芯片超市”策略又能否奏功仍然是市场持续关注的问题。

  靠周期还是靠经营

  据2024年一季报数据,艾为电子本期归母净利润约3582万元,扣非净利润约2382万元,同比增长118%,分季度来看,公司的营业利润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为正,去年四季度约为1.7亿元,今年一季度约为2648万元,与2023年1—3季度的连连亏损形成鲜明对照。

  分年度看,艾为电子也有走出阴霾的趋势,2022年、2023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约1.07亿元、2382万元,幸亏去年公司有约1.29亿元的金融资产产生的收益,以及约2829万元的政府补助,才堪让归母净利润回正。

  对于一季度业绩增长的原因,艾为电子谈到,公司持续丰富和优化产品品类,推出更多新产品,从原来的手机、 AIoT领域,扩展到工业、汽车等领域,不断开拓市场领域和客户群体。

  作为一家芯片生产企业,艾为电子旗下产品可分为三大条线,即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信号链芯片,跻身新能源车领域的主要是新号链芯片,从下游市场看,艾为电子的客户包括长安、现代、吉利、奇瑞、零跑、比亚迪002594)等。

  不过在业内观点看来,行业步入上升周期或许是更关键原因,这一点从业内基金的表现也能看到,申万电子三级子行业“数字芯片设计”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

  从SoC芯片表现看,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约2.87亿台,同比增长8.9%,其中的龙头高通、联发科一季度营业收入、毛利率均实现同比增长。从国内企业看,以瑞芯微603893)、全志科技300458)、晶晨股份、恒玄科技为代表的SoC厂商,业绩均有不同程度复苏。

  在业内专家看来,行业大势主导了复苏。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对记者谈到,包括手机在内的消费电子产业链,淡季备货增加库存,旺季销售成品是常规操作,但是前几年却有“旺季不旺”的现象,去年下半年需求回暖才给了企业信心,在2024年初淡季增加储备,这是利好上游零部件企业的关键原因。

  薄利多销是否可行

  抛开行业趋势,在经营层面,艾为电子有何策略维持增长是亟待回答的问题。相比同行,艾为电子的策略较为独特,称要打造“芯片超市”。虽然总的来说其产品分三大条线,但从应用领域看,音频功放、背光驱动、呼吸灯驱动、闪光灯驱动、过压保护、马达驱动都是用武之地,截至去年底,公司的产品型号达到约1200款。

  同时艾为电子的客户构成也很丰富,不仅有车企以及小米、OPPO、传音等手机企业,还有Amazon、Google等国外互联网公司。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艾为电子所产的芯片多是“基础款”。在当下工业各领域,无不需要信号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就拿消费电子来说,艾为电子比闻泰科技600745)、龙旗科技603341)等ODM厂商更靠上游,艾为电子也是这些企业的供应商之一。

  通用性、不可替代性不可兼得,艾为电子虽然跻身一众大厂供应链,但与下游合作的紧密程度或许并不高,在市场中的议价权也偏弱,这一点从毛利率上可以显现出来,公司的高性能数模混合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的毛利率低于28%,而信号链芯片的毛利率只有4.16%,且三者下滑趋势明显,2023年三者分别减少9.7%、10.72%、22.79%。从销售模式上看,无论经销、直销,还是海内、海外两个市场的毛利率均有所下滑。

  在梁振鹏看来,芯片企业通过价格优势加入大品牌供应链,后期在合作中提升产品附加值,这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道路,不过以低价换市场,虽然推高了营收,但企业的利润还要继续承压。

  即便从营收看,艾为电子相比同业仍不算有优势,例如晶辰股份2022年、2023年营收规模均突破50亿元;圣邦股份300661)的营收近两年保持在20亿—30亿元,去年其营收也略高于艾为电子。面对激烈竞争,艾为电子是否要进一步“降价”,仍是未知之数。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威尔高
  • 东田微
  • 东晶电子
  • 先锋电子
  • 新易盛
  • 中亦科技
  • 华闻集团
  • 康强电子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