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问问决定全面投身AIGC,瞄准to C和to B之间

2024-08-26 21:58:48 来源: 和讯网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行业发展降温,算力不再是大模型公司竞逐的焦点,行业更为关注场景落地以及商业化应用能力的建设。

  大环境的整体变化促使相关公司进行战略调整,出门问问有限公司(02438.HK,以下简称,出门问问)决定全面投身于可持续增长的AIGC产品化业务,不再增加传统AI项目制收入。

  在8月26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出门问问创始人兼CEO李志飞表示:“AI行业投入巨大,用户需求尚不清晰,市场上供给又有很多,这是行业的通识问题,我们能做的只是不断地调整自身的战略,找到接地气的使用场景,核心就是差异化竞争。”

  三天前,出门问问交出上市以来第一份中期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出门问问亏损进一步收窄,报告期内经调整净亏损(非公认会计原则计量),由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8300万元减少至5590万元,同比降低32.7%。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为1.63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37.86%,若剔除与汽车附属公司A的知识产权安排确认的收入,实际收入增长32.2%。

  反映至业绩表现上,AIGC收入对其总营收的贡献度在不断提升。

  今年上半年,受益于付费用户数量及平均销售价格增加,出门问问AIGC主营业务收入较2023年同期增长123.8%至9230万元。根据出门问问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从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AIGC收入占其总营收的比例分别是8.0%、23.2%及56.7%。

  在业绩报告中,出门问问将其AIGC商业模式归纳为ToSMB与ToPC:“大模型时代,AI公司可以服务中小企业(SMB)或专业消费者(Professional Consumer)。ToPC可以避免传统ToB的项目制,也可以避免与ToC互联网巨头竞争停止增长的流量。”

  针对AI的商业模式,传统的做法其一是ToB,给大企业提供定制服务,但是可以看到的是边际成本并未降低,毛利率不高;其二是做APP,通过流量变现。

  经过商业化实践,李志飞认为通过服务专业用户或者中小型需求(并非一定来自中小型企业),可以有效降低交付成本;产品式交付,客单价较低,交付时间短,可以获得较高的毛利率。这样的做法跟大部分AI或者大模型公司有所区别。

  但前提是,面对专业消费者需要客单价足够“平民化”,即年人民币千万或万元级别,产品体验足够闭环,简单。真正能为用户提效或创收,AIGC的盈利之路才能真正走通。

  而大模型研发耗资巨大,国内投资环境遇冷,创业公司需要自练造血能力。面对创作者、企业级用户和消费者三类不同群体,出门问问认为通过“以产养模”可以有效规避上述问题:一方面可以大幅提高效率,自己的模型可以快速响应自身产品需求、节省成本、私有化定制;另一方面是可形成数据飞轮效应。

  李志飞表示:“在2023年时,我们就看到了全语言模型的激烈竞争,而应用形态上又较为有限,从2023年5、6月起,出门问问着手把语言模型用在多模态应用中去。目前把模型做得很大,做成应用,对于创业公司是很难的,现在的着力点是基于全语言模型的应用以及多模态的竞争。”

  作为谷歌在中国投资的首家创业公司,出门问问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以生成式AI与语音交互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创始人、CEO李志飞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曾任 Google 美国总部科学家,机器学习与机器翻译专家。

  在IPO前,出门问问于2013年2月至2019年9月期间进行七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达2.5亿美元。

  2023年5月30日,出门问问第一次递表港交所。招股书失效后,出门问问在12月1日迅速再次递表,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601995)与招银国际,最终于2024年4月23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截至发稿,出门问问总市值16.52亿港元,股价为1.100港元。

  对于之后的业务发展,李志飞表示,将坚定不移地收缩项目制收入;AIGC对营收的贡献则会保持增长;硬件方面,会优化经营效率,做到不亏钱,而非激进地增长;海外市场方面,不会偏重本地化服务,而是更看重PLG(Product Led Growth,产品驱动增长),打磨产品,选对用户人群。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常山北明
  • 南天信息
  • 天茂集团
  • 保变电气
  • 华映科技
  • 海南海药
  • 大富科技
  • 华扬联众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