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观察】B站“道歉”,平台对流量的反思不能停

2024-05-23 17:16:27 来源: 北京商报

  被创作者吐槽的B站,在一个小小产品功能的改进上,走了回头路。近日,B站社区与产品负责人方方回应:B站官方决定取消播放时长指标外显的改版。缘起大概一年前。B站为了更好地挖掘优质内容。计划以播放分钟数替代目前外显的播放次数。

  方方表示,该功能改版过于理想化、过于自信地创造了一个需要外界接受和理解的东西,而在B站之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平台和产品,是以时长计数的。

  事儿虽小,遗憾满满。内容优劣标准,哪个指标说了算?是B站的产品改进难题,也是所有内容平台的生态难题。

  流量是基于数据的感知。播放(阅读)量、点赞、评论、转发、时长……很难从绝对意义上对这些指标划分三六九等。不同平台只能在产品演进和媒介转型中,产生一些产业和社会共识。

  比如,播放(阅读)量是历史悠久且获得普遍认同的评价标准。在图文、长短视频等各种媒介上广泛适用。无论平台、创作者还是受众、广告主。谁的播放量大,谁在平台的地位就高,账号或单体内容的价值就大,包括精神价值和商业价值。

  不同平台又有差异化追求。微信公众号显示阅读量,10万+是分水岭;抖音、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却均不显示播放量,点赞成为第一标准。但微信公众号的赞转评同样重要,甚至另辟蹊径地弄了个“在看”,试图从多个维度呈现价值。

  仅在视频战场。区别抖音、视频号,侧重中长视频的B站又是不同。十几秒和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相比,都用播放量比高下,有点不公平。

  创作者苦等不到的功能改版,言中了平台拿捏流量的挑战性。我们要掌控流量,莫要做流量的奴隶。说起来简单,技术上也通常不是问题,往深了却是个生态逻辑问题。

  B站理想化遇挫后的反思,似乎揭开了互联网内容生态长久的遮羞布: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实际上,这块遮羞布每隔几年就会被揭一次。

  加权播放时长,B站是第一个。但向播放(阅读)量挥刀,B站不是第一个。

  2018年、2019年、2022年,长视频三巨头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先后宣布关闭前台播放量,改用热度指数等综合评价体系。在长视频三巨头的声明中,不乏“告别唯流量时代”、“破除流量喧嚣”等反思。

  所以这几年,热播影视剧动辄300亿、400亿播放量的口水式pk不见了。但在更宏大的内容版图,短视频掀起的流量大战只增不减。从“”秦朗巴黎丢作业”式造假,到“菏泽郭有才”卷起的网红扎堆,流量总有群魔乱舞。

  把播放量换成播放时长,乱象就会根本性扭转?恐怕每一次旋风背后,点赞、评论里的腥风血雨换汤不换药,哪管流量的面具是不是播放量?

  B站的小困惑,内容生态的大麻烦。

  评论员 张绪旺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威尔高
  • 东晶电子
  • 中亦科技
  • 剑桥科技
  • 东田微
  • 北京科锐
  • 先锋电子
  • 崇达技术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